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子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一大主题,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心目中理想的黑人父亲的渴求。此外,其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鲍德温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黑人父亲形象,而且这些父亲形象都可以从《圣经》以及鲍德温本人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黑人父亲形象无疑对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父子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一大主题,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心目中理想的黑人父亲的渴求。此外,其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鲍德温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黑人父亲形象,而且这些父亲形象都可以从《圣经》以及鲍德温本人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黑人父亲形象无疑对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4.
青年军旅作家卢一萍的作品有着一种高原旷野、原始古朴、雄浑悲壮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巨大的思想启迪和灵魂荡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释怀。我有幸读过他的《沿着世界屋脊》、《众山之上》、《神山圣域》、《高原二题》等作品,其独特的风格,让我深深感怀。新一期《读者》杂志来了,一翻目录,又看到其一篇《明亮的河》,当然是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地抢读之,反复读之。果不其然,他的这篇小小的散文,又一次让我感喟吁吁,而且还不吐不快了。反复咀嚼,择要而谈,最起码有以下看点。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文言不但发生在散文领域,亦发生在诗歌领域。《诗经》中的作品均经过文言,在组句上采用复叠手法是《诗经》文言上的一大特点。《楚辞》中的作品有更鲜明的文言特征,句式上的对偶和辞藻上的求丽是《楚辞》文言上的两大特点。《诗经》、《楚辞》,尤其是后者,对吾世之文言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资料整理     
马克思读书,总要做摘录或摘要,从青年时期,他就养成了这种习惯。他在柏林大学就学时,写给他父亲的信中说:“我不仅习惯于从所有我读过的书籍中作出摘要,例如对列辛的《拉奥孔》、索尔格的《伊尔文》、温克尔的《艺术史》和鲁登的《德国史》等书,都是这样做的,并且还附上自己的意见。”他写《资本论》读过一千五百多种书籍,他都做了摘要,甚至把自己的藏书,也作了摘要。他对所读的东西,归纳成一个系统,一旦形成了某种观念,便写成专论。  相似文献   

7.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绘画,16岁在《中学生》杂志发表第一幅漫画作品,至今已在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表漫画作品4000多幅,其中有57幅获国际国内奖项。作品入选《中国漫画精品欣赏》、《世界当代项级漫画巡礼》、《征服世界的中国漫画》等画册。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成名作。霍桑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他对人性、宗教和人生的睿智思考在作品中有着深刻的反应,因此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自1850年问世以来,《红字》一直备受各大评论家的推崇,相关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主要涉及小说中人物性格、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女性主义等。本文试图采用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对《红...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7,(1):4-12
易中天,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长期从事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主讲美学与术学课程多门,著有“随笔体学术著作”《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书城坛》、《书生意气》等,并在《人民日报》、《解放时报》、《文汇报》和《光明日报》及《书摘》等报刊开设专栏,其作品在国内外拥有众多读者。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话史风格,深受全国各地电视观众的喜爱。易中天的“三国”系列讲卒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起强烈轰动。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和狄更斯表面上很少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在、深层上却是互相关联的。他们最大的相似之处是对家庭一社会冲突主题的关注。卡夫卡称他的《美国》是对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不折不扣”的“模仿”,是从狄更斯那里借来的梦,箱子意象、无罪者负罪、父母形象的投射是两部作品共同探讨的问题。比较研究是一个双向阐释的过程,卡夫卡的《美国》受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启发,而从《美国》的角度来反观《大卫·科波菲尔》,我们对狄更斯的作品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陈志群是晚清妇女报刊界贡献最大的一个报刊创办者,他先后主编与创办《女子世界》(续办)、《神州女报》,和《女报》。《女子世界》思想激进,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融为一体,民族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神州女报》是为了纪念秋瑾而创办,因此大量刊登秋瑾被杀一案及秋瑾的作品,同时将妇女解放与反清革命联系起来。《女报》是《神州女报》的继续,为了能较长时间办下去,不直接谈反清革命,主要内容集中在女学、女权、改良旧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舒平 《21世纪》2010,(2):50-51
他曾蹲过三年的牢狱,饱尝艰辛;他也当过三年的文化部副部长,叱咤风云。 他曾将莎士比亚的《请君入瓮》、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等多部剧作名著翻译成中文,达雅传神;他也将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优秀剧作《茶馆》、《王昭君》、《家》等译成英文,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约瑟夫.康拉德研究中很少有将《圣经》与他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的解读。笔者试图从此方面考察分析他的作品,并以他的经典之作《吉姆老爷》为例,对他的作品与《圣经》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虽然康拉德只是名义上的天主教徒,但像其他英美经典作家一样,其作品也充分地利用了《圣经》作支撑,充分发挥了古老《圣经》文本的隐喻、象征、暗示和隐含参照作用,这也正是他的许多经典作品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谭恩美的作品《灵感女孩》中的父亲形象进行了反东方主义角度的解读。父亲是一个叛徒,他背叛了自己的东方信仰和语言,背叛了自己所属的东方文化,从而导致了自己身份的混乱和人格的分裂。谭恩美也赋予了他很多的神秘色彩,而这些都是作者的东方主义情绪在作怪。最终父亲的分裂的人格在女儿邝的身上得到了整合。  相似文献   

16.
朱金发 《南都学坛》2011,31(2):78-81
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到宋代形成学术讨论的焦点。结合司马迁提出这个问题的学术思想背景及其观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在他父亲说法基础上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他父亲观点的发展,是一种附会的说法。司马迁认为孔子删述六经是承传先王道统,是为后代立法的盛举,自己的修撰史书也是同类性质的行为。他提出这一观点,目的是为修撰《史记》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画家简介:蔡昌澜,广东惠来人,199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广州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中国画《北方少女》入选广东省国画第一回展,水彩作品《静物》入选广东省首届水彩画展,水彩作品《焦点》入选广东省建国50周年美术作品展:《布老虎》、《火锅桔子》等作品在各类专业刑物公开发表;参与编写出版广东省高校教材《水彩画》、《素描》等系列丛书。长期从事水彩教学与创作,探索水彩表现技法,崇真尚实,其画风厚重浑朴,坚实有力,代表作品有《焦点》、《布老虎》、《静物》等。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8,(23):19-20
翻开迪斯尼的影片史,在那一长串辉煌的、耳熟能详的电影名背后,总能发现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奥利·约翰斯顿。奥利·约翰斯顿于1912年10月31日出生,今年4月14日辞世。在近96年的人生中,他为迪斯尼贡献了《小鹿斑比》中的桑普、《101斑点狗》中的泊蒂塔及《灰姑娘》中的继母姐妹等众多经典形象,还参与制作了《白雪公主》、《幻想曲》等满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童年梦想的作品。约翰斯顿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画师之一,他也是迪斯尼公司黄金时代人称“九长老”的精英团队中最后一个离去的人。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阐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他祖父曹寅的《巫峡石歌》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作品的构思技巧、框架结构以及情节安排、思想内容等方面探寻相似点,证明曹寅《巫峡石歌》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何顿的小说《来生再见》与他200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抵抗者》在叙述上有诸多相同、相似的内容。就区别来说,《来生再见》是适合这个时代的、经过打磨后的更为细化的《抵抗者》;但就小说的原创价值而言,《来生再见》并不是何顿的第一部具有突破性转向风格的作品,他只是略有递进地改写了自己十余年前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