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5.
根雕是一种独特的生态艺术形式,有着神秘艺术魅力。根雕作为艺术品始于夏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经过长期历史积淀的根雕艺术,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根雕造型的"奇"、意蕴深远的"韵"、工艺精湛的"巧"、感官神秘的"妙",呈现出根雕的特有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7.
基于AHP的桂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清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83-88
生态旅游作为现代旅游的一大趋势,已经成为社会所倡导的最有市场潜力的旅游方式。桂林作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运用层次分析法这种比较成熟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选取最能代表桂林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的九个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在桂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环境条件已经成为最能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发展生态旅游要在要注重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开发潜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并提高生态旅游的生态休闲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桂林旅游资源为例,从学术角度探讨了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并尝试对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涵做出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类的依据;围绕已完成普查的桂林旅游资源,对桂林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概括出桂林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桂林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李韶辉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6):248-249
桂林老城是桂林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新的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老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以“动态桂林”的概念来打造桂林老城新形象,将是营建桂林品牌、彰显山水和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苏光文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6):82-86
1937~ 1 944年间 ,桂林为“南中国文化中心”和闻名遐迩的“文化城”。其间积淀而成的抗战文化资源 ,犹如一座富矿、一片蓝天和深邃的海 ,具有难于穷尽的文学价值意义。其时 ,这一先进文化资源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对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桂林社会人生的推进有着显著的强烈的共时性同步效应 ,同时在现今社会人生和文学发展过程中 ,也有着与时俱进的历时性特性。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的现实文化语境里 ,研讨桂林抗战文化资源的文学价值意义即与社会主义文学建设与发展之关系 ,既是一个丰富文化理念的问题 ,也是一个繁荣文学创作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爱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经纪业是近代广西新兴主干行业,在近代广西史料中可得到明证,然而有关桂林经纪行的记载却较可疑。经过考证发现,桂林经纪行以有别于人们熟悉的经纪行号名称存在发展着,并推动和促进了桂林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试论桂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江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360-364
桂林是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 ,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但在桂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16.
抗战时期,桂林的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被誉为"文化城".荟萃桂林的现代作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文协桂林分会的推动下,众志成城,使得桂林的抗战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创作了一大批思想和艺术较高、影响较大的优秀文学作品,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宝库,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张红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93-98
抗日战争时期,"文协"桂林分会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文化运动;重视文化自身建设和培养青年工作;努力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为推动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究其原因有三在桂的文化人士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共党员的骨干作用以及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曹天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2):91-99
文章按照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从桂林文化城角度入手,对当时中等教育改制有典型意义的广西国民中学争论的背景、进程、结果作了探讨.这是国民中学研究的深化,也是社会科学界与桂林文化城关系研究薄弱的补充.有美好理想的教育改革,并不意味有满意结局,教训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郭德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5):129-134
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抗战文化发展过程中锻造了一支生机勃勃的文化队伍,这支队伍积极拓展文化阵地并注重繁荣文化事业,抗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得益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以为中共无论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注重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文武两个战线"的配合作用,更加充分发挥中共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