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逃课严重的尴尬状况,学校需要反思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需要改进授课方式外还需要增加自身人格魅力,而学生则需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兴趣,并且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廉洁教育研究的重要措施之一。众多专家学者从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必要性、教学途径、教学内容以及措施方面进行研究,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又有继续深化研究的必要性。本文综合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成果,并对各类研究加以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3.
张秀娜 《人才瞭望》2017,(4):195-196
社会生活网络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网上网下协调育人.微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将其作为切入点,通过网上网下微课相结合,共同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不失为实现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的一个策略.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教学主题明确,蕴含着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倡导的自由选择精神和自主构建意义,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取合适主题进行实践,大大增强了思政课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与此同时,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自主认知结构的形成,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尚云 《人才瞭望》2016,(14):203-204
当前形势下,在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严峻挑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宣传的主阵地,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探讨思政课如何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作用,总结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笔者从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出发,总结出高校思政课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一是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二是加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意识形态的宣教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高职招生模式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呈现多元化,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基于此,分析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特征,凝练出着力构建以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新媒体应用、典型引导、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的核心课程,为发挥思政课在高校课程中的核心作用,必须要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将课程思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协同发展,可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马克思主义学科自觉意识的培养对推动和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改革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有先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琴 《人才瞭望》2016,(6):199-199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但课程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体系整体划一等问题。这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引入差异化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以及中职教育的顺利开展.针对这种状况,中职院校应改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培养中职院校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存在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改革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使思政课真正地为高职学生在思想、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三个角度对加强高中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衔接的必要性作了分析:加强高中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的衔接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接着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中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脱节的现状进行了阐述。随后,文章就脱节原因进行了分析:应试教育制约高中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的衔接;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观念上不重视衔接;高中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在教育实践中缺乏衔接的途径。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高中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衔接的三个对策,分别从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学研究四个方面加强衔接。  相似文献   

12.
赵志华 《人才瞭望》2016,(16):187-188
针对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学习的新特点,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手机微信的功能和优势,将移动学习应用到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分析微信平台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方式的优势、应用于思政理论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重点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应用到思政理论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思考的重要问题。通过PAD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培养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PAD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推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了PAD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伟 《人才瞭望》2016,(6):244-244
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含金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教学是高职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目前,对实践教育的定义还存在很大分歧,实践教育的环节结构不是很清晰,对教师考核还不是很规范。基于此,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方案,希望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在线教育的快速进步使得慕课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深入的关注。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面临着教学方法的革新,而慕课为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相较于传统的教室授课,慕课让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学习步伐和兴趣来挑选学习材料,并且还能与其他的学习者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对话,这样的独立、互动的学习模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视频讲座和互动讨论等,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与全球同行交流的平台。为更好地推进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其的支持和推广,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媒介素养。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学生参与和反馈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慕课的学习和讨论。慕课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预示着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思政课”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指明了方向。对多元文化带来的诸多“变化”保持客观态度,始终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人、于社会、于时代的意义责任“不变”。“大思政课”创新实践就是要整体上把握育人的“事”“时”“势”,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路径,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突出,我认为只有构建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社会实践教学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从而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经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也获得了空前的提升。在高校的文化思想教育中,n将十九大精神融入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重之重。本文针对如何将十九大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任何单位来说,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该单位进行正常的管理与运行的核心所在,关系着本单位未来的发展和单位职工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积极性。对于医院来说,尤其是在当前进行医疗改革的紧要关头,思想政治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新医改环境下医院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有效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医院能够更从容面对未来的挑战。本文从我国医疗改革的相关问题引出话题,分析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方面,新模式的引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但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有助于优化教育局面。对于这一情况,作为新媒体技术引入高校课堂的一个典型,"微时代"思维在高校教育方面的应用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任何美好的东西都会存在一定缺陷,"微时代"思维的应用也是如此,在引入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发展上的困境。因此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相关内容,以作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