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恩 《人才瞭望》2009,(9):61-61
有一次,日本列岛遭到强台风的袭击,八佰伴百货公司的所在地灾情特别严重,一时间蔬菜水果奇缺,同行纷纷将原有的存货涨价,涨幅在10倍以上。八佰伴公司也有一些存货,但出人意料的是,八佰伴公司仍以平时的价格出售,而且为满足顾客需求,经理和田一夫还冒着生命危险到外地购进了一些水果蔬菜。  相似文献   

2.
所谓“营改增”,是指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就是将原本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改变成征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在2009年改革增值税之后又一次结构性减税改革,意义重大。本文客观的分析了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带来的税负变化,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的分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同时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4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决定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明确自今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业税改成增值税,也就是我们最近热议的“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众所周知,税收管理如何适应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内部的协调共进,进而实现整体产业布局的升级换代,是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紧迫问题。因此,“营改增”的初步实施,无疑是中央以及新一届领导班子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良性增长这一问题释放出的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4.
税收具有调节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要实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稳定,必须深化税制改革。在当前,完善和健全企业财税制度成为必然趋势,而营业税改增值税作为财税制度的重要环节更是备受关注。本文以“营业税改增值税”为切入点,以河北保定市电信业为例分析了“营改增”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应对税收改革弊端的必要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企业界流行的观点是“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这并不是说员工都是无可挑剔的,这个观点的侧重点在于管理者如何对员工进行扬长避短,进行培养和增值。所以,对于老员工,企业也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激发他们,让其进发出青春活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而不是任二者的关系恶化,以致最后痛失人才,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自上海市2012年1月1日施行“营改增”政策试点以来,增值税逐渐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双扩围”,“营改增”的政策效应也逐渐凸显,交通运输业作为先行先试的行业之一,受该政策的影响更为明显,“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带来的效应分析为下一步试点改革提供经验和决策依据。笔者在已有文献对“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产生的效应的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其共同点和区别,以分析“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企业业绩等方面的影响,并总结成因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从“危机管理”到“问题管理”需要“首席问题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受重视很可能演变为危机。当企业出现危机时,往往是问题积累了很长时间。做好问题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有远见、重细节的企业已经从”危机管理”转向了“问题管理“。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也强调“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企业的“成本”?什么是企业的“本钱”?“成本”是否就仅仅局限于“钱”?企业的成本核算什么时候能够以人为本?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会计工作而言很有必要。 “本”在字典上的解释是“主要的、中心的部分”。 自从资本主义在这个世界上产生以来,“资本”就一直是作为企业统治者身份出现的,一直延续到现在。开办企业注册时需要“资本金”,企业分配需要按照投资额的比例进行。从古到今的会计核算,核算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个东西。教科书上不是说会计核算对象就是资金运动吗?  相似文献   

9.
压力管理——给你的员工减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研究机构美国职业压力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估计,压力以及其所导致的疾病(缺勤、体办衰竭、精神健康问题)每年耗费美国企业界3000多亿美元。目前在中国,虽然还没有专业机械对因职业压力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进行统计,但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的调查发现,有超过20%的员工声称“职业压力很大或极大”。  相似文献   

10.
蔡文 《人才瞭望》2005,(11):68-69
关于培训的投入产出关系,时髦的调侃是:“如果培训是可以的,那还要老板干什么?”不是说培训一点用没有、一分钱也不该花,培训也无法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症结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区分“培训的能与不能”:每一阶段、每一层面,哪些事情是培训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培训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应该从战略管理层次建设人才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三月的“联想裁员事件”引起了企业界对企业裁员的很大关注。其实,国外企业裁员的浪潮早已经风起云涌,就是在国内,裁员也早就出现了。只是这次“联想裁员“扩大了业内对此关注的窗口,使我们不得不对裁员问题进行冷静而深入地思考,挖掘隐藏在裁员背后的诸多问题:裁员的程序和方法问题、企业转型中的新文化建设问题、企业人才退出机制问题等。笔者认为,企业界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的人才退出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中国做了10年规划,我看到了一些不是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不知道是否应该说出来,但是如果不说出来,我认为有愧领导的爱护。有一次,我与好朋友前纽约环境保护局局长、世界上一流的水处理专家ALAPPLETON交谈这些问题。没想到,他与我有许多共同的看法。后来。我告诉他我正在写一本有关对中国规划建议的书,不如他来个“友情演出”,替我写—篇我们对环境保护共同看法的文章。为了得到更多“外脑”的意见和支持,我要求编辑必须将原文登出。  相似文献   

13.
按照二八原则,企业核心员工会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但同时,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的主要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核心员工是企业获得绩效贡献的主要来源,做好核心员工的管理,留住并发挥核心员工的效用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目标。本文提出实行建立在员工自我绩效管理系统基础上的核心员工管理,并提供了实践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可以有效的达到企业的管理目的。本文从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介绍入手,在对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现行会计准则下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员工的忠诚度和产出效率取决于其对公司是否满意。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对其工作评估的消极或积极态度的反映。哈佛商业周刊的调查表明,员工满意度提高3%,可以使企业员工流动率降低5%,运作成本降低10%,劳动生产率提高25%?65%。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管理沟通工具,员工满意度调查被称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体检表”、企业管理动态变化的“温度计”和企业政绩“扫描  相似文献   

16.
如何有效管理“80后”员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雷 《人才开发》2009,(1):21-22
“80后”员工是指上世纪1980年以后出生的从业人群,也可以成为新生代员工。这一代人由于其成长环境与前几辈入有巨大的不同。他们的价值判断,价值观与其父辈有巨大的差异,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这种价值观的冲突日益明显。用旧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新型员工势必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针对“80后”员工的特点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管理层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才队伍不稳定、“跳槽”频繁,恐怕是国有企业最常见也最无奈的普遍现象之一。 细细分析,一种是由于专业不对口、无用武之地等原因而“跳槽”出走;还有一种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挫伤了一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等原因而不得不“跳槽”出走。我以为,前者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后者是不应该出现的“人才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反省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所有‘跳槽者’都是冲着外面的高收入而去的"?回答是否定的。据我调查,有相当部分“跳槽者”的离去是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理念、宗旨、管理制度以及员工行为准则等,是员工坚信不疑的信念和已经形成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本公司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门秘籍”,通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炼总结出其文化精髓,先做好“虚”的工作,然后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员工行为等入手,逐步实现文化“实”的过程。称之为是先虚后实型文化建设模式。本文结合笔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切体会,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今天、明天进行认识和思考,敬请读者批评。  相似文献   

19.
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为了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有时需要采取赊销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产品销售,没有形成销售收入,而是增加了企业的应收帐款,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时甚至会发生坏帐损失,为防范坏帐给企业带来的种种损失,便出现了坏帐损失会计核算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过的人的话听了舒服,觉得都是言之有理的;看得惯的人的话听了顺耳,好象也如人一样就听得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分析判断对方讲的话、反映的情况是否真实可信,不是在听后、而是在听前就决定了,决定的唯一前提就是我对你是否信任,故称之为“偏信偏听”现象。 “偏信偏听”现象危害极大。其一,闭塞言路。讲话者在反映情况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位置,是否被信任,而敢于直言的人往往是不被领导信任的,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人不愿实话实说。其二,假话盛行。一些被领导信任和看得惯的人,觉得自己的话领导是“句句听”,因而乘机说假话、空话、大话,以从中浑水摸鱼;还有一些人则用好听的假话以取得领导欢心和信任,以争得“发言权”。其三,决策失误。因为不全面地调查了解,只片面地听信某一方的意见,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决策失误,给事业造成损失。 “偏信偏听”不仅仅是思想方法问题,主要还是思想品质问题。“偏信偏听”者往往以我为中心,对下属有亲有疏,搞小团体,画小圈子。他们对自己信任的人言听计从,对看不惯的人的话置若罔闻,甚至视为“坏话”、“敌意”。因此,“偏信偏听”者除了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外,还要着重进行政治思想学习,改造世界观。 望“偏信偏听”者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