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取象方法孙兆亮早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我们很难用一个“好”或“坏”宇来简单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早熟性进行价值评估,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也印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早熟性。科学(science)和技术(Technolog...  相似文献   

2.
科学实践精神是人的实践精神的特殊形态、典型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内容,借助自然界 人 社会(精神)发展的形式予以对象化和客观化,藉以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精神的统一”,从而实现人的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人生价值的创造精神。科学实践精神的文化价值性反映在自然界 人 社会(精神)的双向互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对“自然界的创生”(物质文化) “心智的创生”(精神文化) 人的创生(社会文化)的价值性,而其更深刻的反映则是在“本体论上”,由科学客体向“文化客体”的转化;认识论上,科学反映向“文化反映”的深化;方法论上,科学方法向“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一种立足于西方文化传统内部的理论反思盛宁现在已经叫得很响的所谓“后殖民”(post-colonial)的文化批评,究竟能否称得上一种“思潮”,是否需要作如此大张旗鼓的讨论,似乎至今还让人感到有些疑问。首先,这个问题自身的界定仍不是太清...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在怀疑、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学、文字、艺术、思想、国民性格这样一种文化气氛中,伦理文化也作为关系人们社会生活和个人自由幸福的大事,引起思想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进而引发了伦理文化的论战与变革。五四时期伦理文化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婚姻自由的伦理观、男女平等的伦理观和性伦进化的伦理观上。婚姻自由的伦理观提倡:(1)自由恋爱。主张结婚要以恋爱为基础,认为爱情与婚姻之间如“光色之与绘画,节奏之与音乐”①,必须同时存在,失去一方,双方皆亡。(2)自由结婚。婚姻要“完全凭着男女两人自…  相似文献   

5.
无形文化保护与研究中心CenterforIntangibleCultureProtectionandResearch¥//"无形文化"(Intangibleculture)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建筑物、纪念碑、古代遗址等"有形文化"而提出...  相似文献   

6.
传播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文化初论朱万曙传播学(communicationtheoci。s)从亚理斯多德的《修辞学》既已滥篇,经本世纪一、三十年代美国争者系统科学的研究,至。、五十年代。式形成为一l’互独立的学科。中国的学术园林中,传播学于八十年代初才始露端倪,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何以能救世界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文化何以能救世界人类?[台湾]陈立夫中国人从天道中,学到了“公”、“诚”、“仁”、“中”、“行”五个字,以形成人道,为他人做事的基础。传承数千年,成为文化道统,是人类共生、共存、共进化的原理。国族之强盛、世界之和平、人类之幸福,均将以其得到力行实...  相似文献   

8.
牛龙菲同志曾在我刊发表了《关于人与文化的两点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该同志更进一步研究探讨文化问题,撰写了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该同志基于“人类进化是文化进化”的认识,提出了“文化进化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异域文化的好奇、想象和探索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撇开思想家、哲学家不谈,仅从文学方面看,19世纪以前西方文明以外的“他界”(theSpaceoftheOther)曾为倡导个人主义的作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如斯宾塞(EdmundSpenser)、马娄(ChristopherMarlowe)以及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都通过描写异域来塑造时代性的英雄特色,如帖木尔(Tamberlaine)、奥塞罗(Othello)等。到19世纪中叶,随着现代化的脚步遍及各地…  相似文献   

10.
试论石城文化及其开发和利用周久发严中(南京曹雪芹纪念馆筹备处南京210029)(一)南京最早形成的文化乃是石城文化,它最先是以“边塞文化”出现,后来逐渐变化为“名士文化”。然而,这一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还未引起人们重视,以至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相对主义与东方美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的发见具有文化相对的内涵和意义。这种“相对”意味着,如缺失了比较一方,东西方在自体封闭界域内都不可能自为发现近代意义上所谓“东方”。相反,只有在东西方文化由拒斥到接触后,“东方”方可获得比较文化视界内的定性。追本溯源,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地球主要文明形态几乎同时独立建基。依斯宾格勒对文化系统的粗线划分,奠基于此时的平行文化系统有: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巴比伦文化。可见,西方文化的古希腊单元根基与东方文化的多元丛生从创建伊始便殊途了。…  相似文献   

12.
俞平伯出版有五个散文集:《杂拌儿》(1928)、《燕知草》(1930)、《杂拌儿之二》(1933)、《古槐梦遇》(1936)、《燕郊集》(1936);另有集外散文多种。他的散文创作大致上可分为早期(1918—1923)、中期(1924—1928)和后期(1929年以后)三个阶段。早期散文的文化批判品格反映狂飙突进、风云变幻的“五四”时代精神和科学民主的进步思潮,是俞平伯早期散文的基调。这是在“五四”时代潮流的感召和影响之下,喷薄出来的反封建的激越心声,充盈着“破坏旧的,创造新的”的文化批判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解决科学合理性问题,劳丹(L.Laudan)提出了他的“网状模型”(ReticulatedModel),并以此为基础勾画出“科学变化的一种更为阶段性的图景”(amoregradualistpictuteofscientificchange)([1],p.75),这形成了科学哲学中著名的劳丹网状模型理论。但该理论存在着一些困难有待于解决,为此本文在劳丹的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网状模型的域”,并阐明网状模型的“主域”与“亚域”相互取代的模型;构造了一种新的科学变化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科学进步及科学合理性问题提供一个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马文·哈里斯(MarvinHarris,1927─)1953年在哥伦比亚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查尔斯·韦格利(CharlesWagley)。1953—1980年,哈里斯在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任教。1963─1966年,哈里斯曾任该系主任。1980年,他来到佛罗里达大学,并一直担任该校人类学研究生研究教授。哈里斯“过去是美国人类学学会一般人类学分会主席及1991年度杰出讲演者(DistinguishedLecturer)。”①在哥伦比亚读书时,哈里斯就“对主张多实地调查,少闭门造车的研究方法极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老子文化思想商兑朱喆(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一正如“玄鉴”“静观”的认识论,“致虚”“守静”的人生哲学和以“无为”为基本原则的政治、历史观一样,老子的文化思想也长期为人们所误解,认为老子是一个极端的文化否定论者、反文明论者。我认为这其中有因文生义、以...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于2002年4月正式启动。由国家财政部拨款,文化部组织并实施,“共享工程”将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市(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7.
汉字文化研究之我见(笔谈)编者按:在文化研究和现代汉字信息处理两股力量的作用下,近十余年来,汉字研究逐渐形成了“汉字文化”研究的发展新趋向。借苏新春先生主编的《汉字文化研究引论》一书出版座谈会(1997年5月30日番禺)的机会,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汉字文化与朝鲜汉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形成“汉字文化圈”的主要文化载体。朝鲜汉字(朝鲜国字)因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在具备各种“朝鲜化”固有特征的同时,呈现出根深蒂固的中国汉字文化的印迹。可以说,朝鲜汉字是汉字文化“朝鲜化”的直接而必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化矛盾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矛盾透视肖永成(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性范畴。以前,我们过于笼统地讲西方文化,内涵模糊,妨碍了对西方文化的研究。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文化中存在的结构性和历时性矛盾,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西方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西方文...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批判姚文放(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扬州225002)一现在有迹象表明,“文化批判”已经成为人文知识分子介入当代文化的一种思想利器,但是由于“批判”概念长期以来在中国片面化、狭隘化、极端化的使用,这一提法可能造成某种误解,甚至显得逆耳和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