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北京商学院学报》1982年第三期发表了何焕鸣同志《按劣等地定价不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一文,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了确定和调整农产品价格的依据,读后颇受启发。该文主张按劣等地定价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能够提供一定商品量的劣等地”和“正常经营管理水平的劣等地”是正确的。但是该文认为按劣等地定价不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2.
<正>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国家在制订农产品价格时应否考虑级差地租的因素,这是农产品价格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合理制订农产品收购价格,调整改革价格体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集体农民利益、照顾边远山区,密切工农联盟等方面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要重视价值规律在农业中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两种地租的界定问题──关于《资本论》Ⅲ第844页上的误算刘熙钧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资本论》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叙述,先撇开绝对地祖,论述级差地租。在这个条件下,级差地祖等于由劣等地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重要农产品收购价格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它是计划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规定农产品收购价格,不单是要考虑该种农产品收购价格本身的合理性问题,而且要安排好该种农产品与其它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该种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以及该种农产品因地区、季节、质量不同而引起的价格差异。即所谓农产品比价、工农产品比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质量差价等。正确规定农产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把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综合起来考察时,公式应为:级差地租=社会价值-个别价值;绝对地租=个别价值-个别生产价格。关于追加投资与绝对地租的关系,作者认为按个别价值减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计算绝对地租。作者认为,当前,属于绝对地租的部分应上交,属于级差地租Ⅱ的部分应留归农民。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事实证明,这次提价不仅有利于剪刀差的缩小,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而且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也起着重大的推进作用。但有的同志的认识则不然,他们认为这次提价的幅度大了。使财政出现了赤字,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起着的消极作用。本人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研究的。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7.
<正> 农产品收购价格是市场物价的基础,是整个价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农业生产实行计划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农产品收购价格制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也涉及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城乡差别的缩小。因此,为有利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注意研究和解决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价格进行必要的整顿和调整。本文想就如何提高制定收购价格的科学性,使每一种农产品价格的调整都有其经济依据和客观标准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对于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的形成,向来存在着不同看法;对于近年来剪刀差的状况、趋势以及消除途径,更是众说纷纭,歧见甚多。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认为,近年来,在工农产品交换的比价变化中,农产品价格重新陷入谷底,工农产品交换的比价变化使国民经济的部门比较利益更为严重地背离农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持续地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也就是说,这种观点认为,剪刀差是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而形成,其消除途径也只能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变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似有偏颇之处。下文试对此详细分析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揭示了农产品价格是农产品供求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较小,以及农产品价格与价值是由劣等地生产的产品来调节。根据"资本论"所揭示的原理,分析我国农产品生产与供给诸因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潜伏着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农业(尤其是粮食种值业)是需要政府特殊扶持和保护的弱质产业。  相似文献   

10.
商品的地区差价,有收购价格的地区差价和销售价格的地区差价两种形式。本文主要是研究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地区差价。 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地区差价,是指同种农产品,在同一时间内,在主要产区与次要产区、新产区与老产区、产地的初级市场与集散地市场之间,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数量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产生级差地租的客观基础,这就必然存在级差地租的范畴。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包干到户的责任制。正确认识普遍实行大包干后的农业新形势,研究、利用好级差地租这一经济杠杆,是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马克思关于级差地租的理论认为,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部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土地所有者根据对土地的所有权除了要向上地经营者索取绝对地租外,还要求得到级差地租Ⅰ。农业资本家则根据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获得平均利润,并且一般地说在租约期间占有级差地租Ⅱ。在资本主  相似文献   

12.
<正> 上调粮食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它和包产到户一起构成了近十年粮食增长的主动因,但由于统销价格一直未动,粮食增长基本上成了财政补贴的另一面。面对巨额的粮食补贴,财政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说不出的苦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的继续增长。削减财政补贴与刺激粮食产出要求在上调粮食收购价格的基础上,上调统销价格,至少应使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中国政府及农经界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学术界关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也进行了大量的论证与分析。而且农民收入问题也是“三农”问题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作者在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非农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的比重、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几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来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同时提出可检验的假说,即农村城市化程度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性因素;农产品收购价格越高,农民收入增加越多;国家财政支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以及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越高,农民收入增加越缓慢,二者应该成负相关关系。利用相关的统计资料和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变量对农民收入的不同影响效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观点 ,认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不一致的。本文详细地讨论了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量的规定性 ,得出结论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一致的 ,其文字表述上的差别是由两部著作中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叙述上的次序区别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将食用初级农产品的"价格"引入到"三农"问题的讨论中,在回顾商品定价理论学术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主导当前食用初级农产品定价的经济学逻辑,并指出这一逻辑是造成当前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业生态恶化、小农贫困等的直接原因。以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食用初级农产品定价中的文化逻辑、现代性逻辑、国家逻辑和资本逻辑,最后指出了文化逻辑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权力在农产品价格确定、交换公平、质量提升以及应对国际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对小农经济的威胁等方面无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价格改革通过大大小小许多战役,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很多方面的价格开始理顺了,冲破了一些僵死的管理制度,成绩是显著的,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总结经验教训,也有几项改革措施值得研究,特别农产品价格管理几乎全部放开的措施,带来了很多问题。 农产品收购价格经过1978年到1984年的不断调整,比价关系已经基本合理,只有少数价格需要继续调整。农产品价格可以说已经基本理顺,因而促使了农业生产稳定、协调地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在恢复关贸总协定之后,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是我们当前亟待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绝大部分是手工劳动,农产品中粮食的国家收购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但是,当农村经济发展到粮食收入已从根本上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时,农民将把资源更多地投入非农业,从而引起农产品价格上  相似文献   

18.
(一)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的级差土地收益.是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土地位置不同以及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追加投资的生产率高低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补充收益.它是社会总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资产主义下的级差地租.有着本质的不同:级差地租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余额,而由农业资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的农业:外国公司比外国产品的冲击更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将不仅是国内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且还有与国外生产者的竞争;不仅是国内产品竞争,而且还有来自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竟争。近几年,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竞争能力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产品的分析和产业的分析,也就是说主要是分析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忽视了对农业组织体系或者农业经营体系竞争能力的分析。 实际上,没有一个有效的农业组织体系和能够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农业经营体系,即使存在一定的资源优势,也不一定能在竞争中形成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就只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资源优势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诸如银行存、贷款、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中央银行现金货币收入与支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宏观调控手段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建立了一个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宏观调控手段关系的非线性递归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央银行的货币收支、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国民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调控手段在治理通货膨胀中的效果尤为明显.文章还提出了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