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祥的水     
大约太阳刚刚下山的时候,刁家珍一阵风似地跑进竹楼来,一把拉起正在吃饭的我,轻声说:"走,嘎哨去!""嘎哨"是云南省红河南岸金平县勐拉坝一带的傣语,意为"玩姑娘"。可刀家珍已经是个有老婆孩子的人了?我放下碗筷,与他走出了竹楼。刁家珍仿佛知道了我的心事,双手将袖子一挽,说:"今天晚上,她们休想从我手中溜掉!"他要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就问:"你想打架?""谁跟你说我要打架!陶美英今天要结婚!"刁家珍说。经他这么一讲,一桩往事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上个月的一天,我渡过勐拉河,朝下勐村走去。刚到竹林旁边,突然传来了一串欢乐的笑声:  相似文献   

2.
旷野游思     
一股异香袭来,我惊喜中立刻想到你颈上的花环.那是我用采自心灵深谷的鲜花扎制而成.那花环因你而有了异香.那就是你的异香.此刻,我再扎一只花环,却只能一瓣一瓣扯下,轻轻放进水里,让她们漂向江心,随山间晚霞的红云,流到澜沧江畔寨前.那时,正赶上你竹楼飘出一缕晚炊的青烟.哦,那通往江边的小路还是绿草蒙茸并且缀满亮晶晶的露珠儿吗?你去江中洗浴,还把筒裙纱衣挂在棕榈树  相似文献   

3.
景尖寨里,岩亮一家象过傣历年那样忙碌着。竹楼上的凉席洗得干干净净,火塘里柴禾烧得毕剥作响,又是端酒,又是做菜……老两口正忙得热火朝天,儿子岩亮在楼下喊了一嗓子:“波、咪——客人来啦!”竹楼梯一阵嘎吱作响,上来了两个戴“云南民族学院”校徽的青年,身后还有四个笑容可掬的外国学生:一个大胡子,三个碧眼姑  相似文献   

4.
香竹     
你问西双版纳什么美吗?我说是翠竹。你看,一株株翠竹,挺拔修长,风姿秀逸,宛如身材窈窕的傣家少女;一丛丛翠竹,挽臂相依,拔地而起,如同大地深处奔涌出的绿色喷泉;一片片翠竹,相连成林,翡青墨绿,掩映着幢幢傣家竹楼。翠竹,给热带边疆的自然风光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翠竹是惹人喜爱的,而最能引动思情的却莫过于香竹了。秋末冬初,当白纱似的晨雾还笼罩着允景洪城的时候,穿着紧身上衣和曳地统裙的  相似文献   

5.
朋友,我登上竹楼,在月光下欢呼,随着你俐的笛音,我也要把热情倾吐。站在这竹楼上面,望着起伏的山丘,看多少兄弟民族,在竹林的四面居住。甚至也没有一条疆界。有一天,一位母亲,翼着木筏远道飘来,是她冲着浪头,是她攀上山崖。她砍下几棵青竹,摘下几片芭蕉叶,把一个棚子搭起,在山岩上住下来。从保山到艺市,这是一幅彩圆。这里有一个故事,’我们应孩甜任—朋友,相傅在过去,这里有一片大海,在这数百里的地面,是一片洪水地带。白云追逐着浪花,浪花追逐云彩,那时候没有桥梁,那时候没有竹林;在广大的地面上,又一天,她唤息靛:—海呀,海呀,到处是海呀!…  相似文献   

6.
听雨     
为了做好实现“四化”的起步工作,我受领导的委托来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傣族寨子。这儿的寨子真美!这里的竹楼不像别处那样,栉比鳞次的一排排挨得紧紧的,而是每幢竹楼之间距离都非常远,各家都有个爬满瓜蔓和豆蔓的竹篱庭院。院内,有一个绿色的小园圃;小园圃外面是一圈香蕉林;香蕉  相似文献   

7.
山寨婚礼     
收到这封奇特的信——芭蕉叶包糯米饭团,里面夹个熟鸡蛋——我就明白了:大叔的儿子今天结婚,邀请我回爱尼山寨参加婚礼。近几年,政策好了,日子富了,大家又能按照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举办婚事了。我迎着凉爽的山风,沿着熟悉的山路,直奔山寨。山上林木蓊郁,茶园青青,绿荫深处现出一座座新盖的瓦顶竹楼,显得格外美丽。来到我大叔家,仿佛来到了一座百鸟欢鸣的花果山,竹楼里里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中华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竹种繁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少数民族别具特色的竹文化,丰富了中华竹文化的内涵。竹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早在原始社会,人们擦竹取火,傈僳族解放前还保留着这种擦竹取火的原始取火方法。人们以竹搭棚造房,后来发展成南方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进而形成别具特色的竹楼,其中尤以傣家竹楼为代表,傣家竹楼几乎皆用竹建成,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以竹筒为盛器,以竹笕引水食用。有些民族的饮具多为竹器,竹釜即是典型的竹制炊具。黎族和傣族还以竹筒烧制别具风味的“竹筒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中央民族歌舞团慰问演出队到湖南演出。他们那既有浓厚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精彩表演,不时将观众带到了辽阔的草原、美丽的雪山、神奇的边寨、迷人的竹楼。晚会最后一个节目是满族手风琴演奏家宋志邦先生的手风琴独奏。只见他迈着军人的步伐,走到舞台中央,坐在椅子上。第一支曲子:《火车向着韶山跑》。宋志邦右手下垂,左手奏出了火车的鸣笛声。立即,观众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宋志邦用他那生了魔力的琴声,把火车启动、加速、高速前进、擦身而过、乘车儿童们的喜悦心情和火车到站前的鸣笛、减速……表现得惟妙惟肖。在奏完两支曲子后,宋志邦  相似文献   

10.
“北京有个中南海,毛主席,他就住在那兒。”姐姐指着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星: “喏,你瞧,就在那顆星星底下!”——引自旧作“北極星”当竹楼下那只茶花鷄叫第二遍的时候,小伊香就醒了。她瞪着眼睛想了好半天:今天是放农假后的第二天了,放假那天老师就說,放假嘛,每一个毛主席的好学生,都要为社里做件好事。小伊香可不,她要做两件!比岩糯,比伊姣,比誰比誰……都要多做一件!現在茶花鷄叫了三遍了,可就只想起那么一件:帮公社往田里送飯。都大半天啦,只想起这件,唉!  相似文献   

11.
哪个民族都离不开水,傣族与水更有不解之缘。你看,竹楼错落的傣寨,不是濒临河溪,便是依傍水塘。傣历新年,叫作泼水节。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水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泼水节,传说就是由以水灭火,消除灾祸而来。节日里,整个西双版纳水花飞腾,人们把美好的祝愿凝聚于水,对着相识与不相识的人拨洒;青年男女把爱慕之情寄托于水,向情人身上拨洒。实际上,泼水节是由以水洗佛像而来,可见,水又是纯洁神圣之物。你如果到一些傣寨看看,就会发现,每个寨子的水井,都受到特殊的宠  相似文献   

12.
当北方还是凛冽深冬的时节,我们在四季如春的昆明走访了舞台上第一个“孔雀公主”刀美兰。然后,跟刀美兰和她的丈夫王施晔先生回到她的故乡西双版纳,回到她熟悉的小竹楼和傣族乡亲们中间。  相似文献   

13.
竹楼静悄悄     
贵州读者顾文先(苗族)、龙碧珍(苗族)、白卫红(布依族)、云南读者张银忠(景颇族)尹蓉(白族)、四川读者张松(彝族)、阿支诗马(彝族)等,点登傣族摇篮曲《竹楼静悄悄》。  相似文献   

14.
1 晚霞映红了傣家竹楼。刚从农田归来的人们,带着劳动之余的欢乐,成群结队地走向河边……然而,此时在400米以外,一只饥饿难耐的黄皮黑斑虎正从山下向民兵连长岩龙宰家的牛圈走来。  相似文献   

15.
到新疆,感到这里的民居建筑同这个地区的音乐、舞蹈一样,多姿多彩,别具风格。民居,是民间建筑的别称,一般都没有经过专门的设计单位绘图设计,由当地的能工巧匠们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建造的。人们对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傣家的竹楼、蒙古族的毡包等民居已不感  相似文献   

16.
傣乡风情录     
西双版纳的确美.美就美在她那如情似梦的一江清水,美就美在她那丛丛剑麻,树树棕榈,累累香蕉的亚热带景色,美就美在她那掩映在竹林之中幢幢精巧的竹楼。这个一向为世人憧憬的地方,不公风貌有说不尽的诱人魅力,那别有一番情趣的民俗乡规,更令你叹服不止。爱洁成习西双版纳气候温和,江河水塘纵横,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傣旗人民,一年四季,不论男女老幼,都酷爱在水中沐浴,沿袭成习。劳动之余,在村旁有水的地方,傣家男女把上身短衫和下身短裤脱下,顺手挂在岸边的树上,然后慢慢走入水中。傣家妇女双手撩起  相似文献   

17.
△崩龙族制造银器在附近各民族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有自己的银匠,有传统的工艺,可打制银耳环、银手镯、银钮扣和各种头部装饰品。△住房。德宏地区崩龙族住竹楼。竹木结构,一户一院。楼上住人,楼下圈拦牲畜。镇康县的崩龙族住长方形楼房,多是三、五户小家庭同住一幢大房子,各户之间隔以竹壁。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开满山寨哟,崩龙的日子比蜜甜哟。新盖的竹楼明又亮,新织的筒裙比花鲜。鹿子哟干巴大米酒,槟榔哟越嚼越香甜。金竹做个葫芦笙哟,崩龙的欢乐唱不完。 崩龙族,有1万余人口。语言属南亚语系。过去有信佛教的。分布于云南省德宏、临沧和思茅等地。崩龙的欢乐唱不完@徐演 ~~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女部长在西双版纳赶集,她无心于稀罕的南国土特产,却有意从集市上得到一些什么。她和同伴们漫步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眼睛左右环顾,盯着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穿戴打扮,心中记着哪个民族穿什么样衣服,戴什么头巾,这些衣物都是什么结构,什么颜色和什么样花型。她在街头与少数民族的姑娘们亲切攀谈,又专程去傣族农家的竹楼访问,征求意  相似文献   

20.
激发生命     
如果,你没有攀登过那座山,也许,你再也无法证明你可以攀越那座山;如果,你没有泅过那一条河,也许,你永远也不会再一次面对着那条河;是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在山脚下仰望着高山发出感叹的人,是沿着河边那条前人走过的小路寻找渡船与桥的人。可是,我们的时代多么需要在没有路、没有桥的地方,出现翻越高山的人,出现泅过河流的人啊!社会学家、生理学家一再地证明着:人类远远没有发挥出自己生命的潜能。我们又常常感受到:生命是这样短暂;生命的激情,又是那样容易消逝。所以,我总想一次又一次地让生命激发出原始的冲动、沸腾的热血和宁折不屈的冲击力……在也许偶然的碰撞中,去实现一次生命的追求,去实现一次也许结果是失败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