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文化商品与旅游实用品的区别是在于旅游文化商品必须具有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商品价值。通常分为精神的和物化的两种类型。精神文化商品主要是指带有营业性演出的各种形式的表演艺术和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物化了的文化产品主要是指各种形式的绘画艺术作品、雕塑艺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文物复制、仿制品,以及各种形式的地方民族民间工艺品、纪念品等。前者是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娱乐,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后者是满足旅游者的观赏、收藏、陈列、纪念、馈赠的需要。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五彩缤纷,争奇丰艳,展现于世,在反映风俗人情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旅游文化商品浓缩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科学、文化和艺术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庞彦强 《河北学刊》2004,24(6):132-138
艺术商品作为商品 ,同样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有用性 ,其价值是凝结在艺术产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艺术商品同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必须遵循共同的价值尺度。这个价值尺度 ,归根到底还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艺术商品的市场价值同其精神文化价值之间并不矛盾 ,精神文化价值越大 ,商品价值越高 ,反之就越小。由于经济规律和艺术规律的双重作用形成的其价格与价值间的悖逆及错位 ,实质上是由于艺术商品价值在艺术史上被切碎拆零后出现的特殊现象。由于艺术商品消费的最终结果是完成对人的全面塑造和推动人类进步 ,所以它的市场与流通除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外 ,还要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思潮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作为人们表达情感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艺术领域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艺术精彩纷呈,民族舞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直以来民间舞蹈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本文认为民族舞蹈之所以深受喜爱是因为,民族舞蹈具有审美价值与现实价值,并分别阐述了审美价值主要包括情感美、韵律美和雕塑美,而现实价值则主要包括文化、教育、产业、创新和政治价值,最后对民族舞蹈的未来与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陶瓷艺术集形式、材质、造型等审美元素之大成,既具民族文化神韵也蕴含了现代多元文化要素.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演变发展,不断吸收各种精华,形成了具有哲学、艺术、美学意蕴的艺术品.本文以景德镇陶瓷为例,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要素以及独特审美价值的阐述,进一步分析陶瓷艺术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5.
我国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陶瓷器已行销遍及世界各地。许多产品凝聚着高度的艺术和科学的成就,而为世界所称誉。广西的陶瓷生产由来已久,目前已成为工业部门中一个比较大的行业。陶瓷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出口的大宗产品,大力发展陶瓷生产,对于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回笼货币,扩大出口,增  相似文献   

6.
<正>孙常福主编的《雕塑文化底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主要介绍了我国的雕塑艺术历史,以及雕塑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该书论述详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从石器、陶塑到石窟、宗教雕塑,内容丰富系统,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该书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古代的雕塑文化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了形象唯美的呈现,是一部集可读性、欣赏  相似文献   

7.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汇集了世界顶级雕塑大师三百多座优秀雕塑作品,然而,部分雕塑名称英译存在文化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作品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艺术价值。在此旨在探讨雕塑作品汉语名称四字词组的互文性特征,并根据杂合理论,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纠正其存在的误译、错译现象,为中西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兰川阳 《理论界》2010,(7):167-168
艺术是一种表现手法,是一项艺术创造。我国的雕塑历史源远流长,在汉唐时期雕塑的特点鲜明,形态栩栩如生,堪称传世经典。其中的精髓值得我们学习、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42-246
在艺术的分类中,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艺术同属于造型艺术,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混淆了它们的界限。尽管它们在审美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建筑艺术在空间和实用性方面却与绘画、雕塑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用绘画、雕塑的艺术性去规范建筑艺术。从根本上讲,审美只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建筑的艺术本性更多源自人们对居住、家园及人之存在的理解,即作为一种为人类提供"诗意居住"的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10.
唐代佛教雕塑与罗马式、哥特式雕塑的美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永强 《天府新论》2008,(4):152-154
作为宗教造像学和中西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雕塑和基督教雕塑不仅分别反映了中西宗教文化的特点,也综合性地提供了中西文化及中西传统审美心理的象征.本文从宗教性与世俗性、象征性与写实性、阳刚美与阴柔美等不同层面,以历史的观点,运用艺术比较学方法,论述了唐代佛教雕塑与基督教罗马式、哥特式雕塑在美学上的异同及其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陶瓷艺术作品价格生成以艺术生产为研究的起点,在艺术生产阶段,陶瓷艺术作品"出厂价格"的生成,体现的是作品原始的价值,陶瓷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实际价格的产生,反映的是作品市场交易价格的存在,陶瓷艺术作品进入流通领域发生的价格演变,反映的是作品在流通领域中的价值趋势。陶瓷艺术品价格生成的研究很容易被价格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使得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因而必须深入问题的根源,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我国国境毗连,是世界几大古文明发源地中距我国最近的一个,印度文化通过中印两国人民近三千年的来往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方面也不例外。本文将从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这四个中国艺术的主要门类来分析历史上印度文化对我国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姜涛 《学术探索》2012,(5):102-105
本文通过首先对企业文化与公共雕塑艺术之间的相关概念及功能的探讨,进而分析企业公共雕塑艺术的主要文化特征,最后阐述企业公共雕塑艺术是企业文化的物化,企业公共雕塑作为一项设计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吴小莲 《理论界》2008,(9):12-13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通过对艺术劳动二重性的剖析以及艺术劳动复杂性的分析,揭示了艺术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阐明了艺术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指出了艺术品价格与价值的扭曲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对于一些艺术家来说,如何忽略价格,学会观摩和学习艺术家的精品之作,找寻其中的内在的真实的价值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58-61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民生与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质量整体水平令人担忧,距离国际水平还相差较远。而欧盟国家一直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欧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控制,逐步建立了新的欧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近几年出口到欧盟的食品类商品被通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促成我国食品预警体系的建立,以确保我国食品类商品的安全出口,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16.
黄河蒲津渡开元铁牛雕塑群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开元年间重修黄河蒲津渡浮桥时建造的铁牛群雕的出土,使我们必须思考它的如下意义它的艺术构想中融注着异常强悍的国家意志和壮盛的时代精神;它不仅具有创造性的实用价值,而且展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别一种审美境界它有庞大而别致的布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极具创造性的形体铸塑,并表现出对气势雄浑的审美风格的自觉追求。从唐代乃至整个古代美术史的视野来看,这个群雕既与盛唐艺术同气相应,又在宗教雕塑与陵墓仪卫雕塑两类题材之外,别立一种艺术范型它是风格、内涵独具的实用建筑艺术雕塑。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应该给这一艺术创造以客观的估量。  相似文献   

17.
陶瓷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生态要素、社会生态要素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成的两个基础性要素.技术、社会、价值三个维度的结合,是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与陶瓷文化的关联所在.实现陶瓷文化创新性转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设计和艺术为其赋能,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18.
陶瓷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生态要素、社会生态要素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成的两个基础性要素.技术、社会、价值三个维度的结合,是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与陶瓷文化的关联所在.实现陶瓷文化创新性转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设计和艺术为其赋能,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19.
正瓷画艺术价值凸显瓷画兴起于清朝中期,至清末民初,景德镇就有一批新安派文人画家"珠山八友"介入画瓷,以画家的主体意识和情感表达,取代理性思维的陶瓷装饰设计,建立了瓷上浅绛彩的陶瓷绘画形式——瓷画。这种以艺术家的主体创造意识为主导的艺术形式,是把器皿和瓷板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种新突破。瓷画发展至今,在主题上,取材多样化,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在表现形式与创作手法上,不仅  相似文献   

20.
黄坚波 《云梦学刊》2004,25(1):84-85
中国传统雕塑一方面有着辉煌成就,但另一方面中国雕塑却一直是一门非“艺术”的艺术。它始终处于民间创作的地位,从未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立形态而发展,根源在于中国雕塑存在着理论缺失。究其原因,则在于中国传统哲学的限制;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论指导;落后的科学技术的制约;传统习惯的制约等等。中国的雕塑工作者有必要更多的掌握西方的理性认识,从而给民族艺术带来新的生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