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世纪前后图书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原始型图书馆与现代化图书馆之变,图书馆专业与非图书馆专业之变以及从图书馆员到学科馆员的出现,正是这些伟大实践在不断演绎着图书馆哲学。而"图书馆人"是图书馆哲学的最基本问题,在这一最基本问题中,存在着"破坏性背离"现象,背离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必然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图书馆哲学必须以图书馆实践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去研究和探讨图书馆的最基本的、最敏感的、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文化包括图书馆环境、图书馆目标、图书馆哲学等要素 ,具有稳定、约束、导向、凝聚等七项功能。  相似文献   

3.
衡量图书馆精神产品的价值,主要是运用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尺度。用哲学尺度来衡量图书馆精神产品的价值,就是考察图书馆精神产品对读者的有用性、功能性。图书馆精神产品具有复杂的生产类型,这是图书馆精神产品多样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文化是围绕图书馆价值实现而产生的一系列精神生产和精神成果.从哲学角度来看,图书馆文化的内在动力体现在读书意识中人们对精神价值的终极追求.图书馆文化形象体现在读书意识对人类文化精髓的把握和精神价值的三种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创造地发展;(2)身体力行、妙悟真谛;(3)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图书馆文化就是在三种价值观的引导下进行构建和创新.对图书馆文化价值意义的哲学思考实质上是对图书馆活动中人的本质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图书馆的运行、管理、生存以及馆员的素养和观念产生了全方位冲击。文章对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与时俱进、择优汰劣、实现自身价值以及在动态管理中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等问题从哲学的视角进行了理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办馆理念和发展道路。图书馆建设要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方法,从唯物史观和科学发展观出发,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是缘于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本文讨论了人本主义思潮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并从实践层面上探讨了图书馆管理中实现人本主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最近,图书馆学系、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的部分同学组织了一个以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为宗旨的课外学术团体——学海社。学海社骋请了王力教授、宗白华教授为名誉顾问,还骋请了中文、历史、哲学和图书馆学系的近十名学有成就的中年教师作顾问。学海社下分五个组:文化典籍,古典文学、古代史学、古代哲学、古代美学。该社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广泛阅读,举  相似文献   

9.
《文献》丛刊是北京图书馆编辑出版的以哲学、社会科学文献资料为内容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它主要介绍北京图书馆及有关单位收藏或所发现的古今中外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发表研究论文、专题书自,报道文献工作的动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在我国,图书馆被人们称之为“精神的殿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笔者曾经写过《图书馆管理与几门相关学科》的文章(见(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1994年第2期),探讨了图书馆管理学与系统论、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送旧局、处变局、迎新局的压舱石,农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话题、新课题。通过厘清农业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发现,在历史阶段,农业曾扮演了工商业资本积累的来源、国民经济的蓄水池、战略市场后备资源的角色;“双循环”作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把握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农民与市民、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四对关系,明确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分配、农业国际化四大战略任务;通过对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分析,从理论上梳理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产业链循环,农户、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的价值链提升,国内国际农产品的供应链稳定,农村市场挖掘与城镇农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在路径选择上,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围绕中国并连接世界的农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衔接供需两侧,融合城乡发展,形成农业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纪律规矩和法律制度是社会行为规则和大学校园运行保障,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要聚焦精准识别防范违纪违法风险,准确把握高校学生纪律法制教育精准化的内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破解对内容掌握不牢、对危害剖析不深、对行为引领不强的问题,建立大学生违纪违法风险地图,精准呈现违纪违法风险的时段分布、领域分布、场景分布。要通过学生公约和遵纪守法应知应会清单、违纪违法风险防范清单,增强前瞻性、实操性、实效性,精准做到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因势施教,使纪律法制教育精确到时段、精细到领域、精实到场景。  相似文献   

13.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建设闪烁着鲜明的辩证思维光芒。从系统与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是主体能力、内容活力、方式效力、载体合力和客体聚力五个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聚焦五个要素各自的内部系统,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约束与思想武装的刚柔并济、政治形态与学术形态的同向同行、论战批判与团结对话的互促互进、显性宣教和隐性蕴化的相得益彰以及物质保障与精神满足的同频共振,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观点不断锻造主体能力,淬炼内容活力,提升方式效力,激发载体合力和再造客体聚力。新的历史使命下,总结党正确处理这五对辩证统一关系的经验与智慧,对于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文化根基的深厚滋养是发生前提,战略目标的辩证统一是方向引领,核心要素的稳定运转是现实根基,评估优化的高效实施是可靠保证,系统机制的勾联融通是核心要旨。以内在逻辑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具备由文化根基层、目标引领层、核心要素层、评估优化层、系统机制层所构成的立体结构,呈现出开放性、整体性、结构性、稳定性、层次性的鲜明特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需要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系统运行的实践路径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坚实的学科体系支撑,注重系统运行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最重要的力量,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功利主义利益驱动和成果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现实结合不紧,移植性、诠释性、解释性居多,创新成果不足,研究潜力、实力和效力发挥不够。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成果评价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何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刻不容缓的、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顾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现状并对美国、英国、芬兰等国研究评价案例进行剖析后可以得出结论: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导向原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规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标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差别化评价、建立健全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我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做法,可以更好地拓展新的思路,提升研究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作是大都市区治理体系中的核心要件,也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区域空间层次的重要体现。为了明确区域协作机制中存在的困境和改进机会,以探索更高效顺畅的区域协作路径,文章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协作中制度性参与者及其诉求,分析了京、津、冀政府各自的关注议题、行动成本,以及不同层级主体参与区域协作的方式,构建了区域协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中行动者、协作网络、权力介入、合作风险与交易成本等变量间的互动机理,并分析了当前区域协作中集体行动的主要困境与解决机制。研究指出:区域问题的演化是推动区域治理变革的主要根源,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和核心城区过度聚集问题逐渐加剧,致使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政策必要性凸显。区域协作的基本变量来源于区域现实情境,根植于区域长期形成的政治、社会、经济网络,包括:现有制度系统,区域结构与所要解决的区域问题,参与区域合作的行动者诉求及其紧迫性程度,地方组织之间的自发协作互动网络等。中介变量是由基本变量衍生出的协作行动中的过程变量,包括:合作的领域、范围,参与主体构成状况,行动者动机,强制性权力的介入程度等。基本变量与中介变量共同作用于区域协作机制,并对交易成本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其繁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共同富裕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和历史选择。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是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重要问题,就必然要聚焦于乡村场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乡村全面振兴不可能仅以乡村资源要素实现乡村现代化,更要从上层政策制定、下层举措落实等全方位推进乡村全面建设。通过梳理乡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并基于乡村共同富裕发展建设现状发现,我国乡村共同富裕以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建设为着力点,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阶段性发展目标。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依旧存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共同富裕难以有效推进;乡村生产资源要素缺乏,难以满足乡村共同富裕的资源要素需求;乡村缺乏优势产业支撑,乡村共同富裕建设难以切入等诸多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减缓了乡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进程。新阶段新征程,乡村发展建设现状明显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步伐,故而要从高处着眼,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意义,从细节入手,解除当前阻碍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现实障碍,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其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其规划引导和管护,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破除乡村资源要素制约,革新村集体产权制度,优化乡村社会保障政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资源要素保障。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加强龙头企业对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切实推进乡村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生产资源互通共享,释放要素活力,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乡村振兴实际工作为切入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分析当前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中的发展逻辑和现实问题,补齐短板,提高质量,以探寻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色·戒》独特的空间中,充满着二元对立之间的矛盾。张爱玲将个体生命在感性空间(色)与理性空间(戒)、人的自然属性欲望空间(色)与社会规范空间(戒)、国家空间(戒)与个体空间(色)、革命空间(戒)与欲望空间(色)之间的关系书写得淋漓尽致。在《色·戒》的空间中,男性和女性的情爱伦理观念在战争空间背景下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异和交融。对于生存与死亡,拯救与沉沦、妥协与抵抗有着深刻的思考,读者在战争的异化空间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艰难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的迷茫性等。张爱玲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战争体验出发,对沦陷区的上海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了建构,在战争风云的城市空间中,来解析王佳芝的生存处境和人性特点,还原王佳芝欲望生成的过程,展现灵肉结合与分离的挣扎与苦痛,深掘了宏大的革命英雄话语下的人性的挣扎和斗争。她对战争的独特的观察和体验,对于城市的感知、想象与呈现,都使这篇小说在人性的思考上闪现出迷人的光芒和色彩。   相似文献   

20.
国家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制度引导者、体系创新者、要素调配者和安全维护者。依循国家逻辑,要科学、理性地肯定、强化国家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即要突出国家设计的数字乡村建设理念,突出国家主体的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突出政治引领的数字乡村建设路线,突出制度主导的数字乡村建设方式。防控乡村返贫,推进数字强国进程,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是数字乡村建设国家逻辑的价值取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国家逻辑应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协调城乡建设步伐,提高干部责任意识,追究违法违规责任,践行制度价值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