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承志的创作历程在回族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步人文坛就以反映兄弟民族的生活而著称,之后又将目光投向自己的母族,写出了一批深刻而又反响巨大的回族题材小说。本文重点分析张承志创作后期的回族小说,主要将《心灵史》与《清史稿》进行对比,思考其中反映出的民族宗教情感、苦难中对于信仰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回族作家张承志的成名小说《黑骏马》,以其丰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经久不衰的好评。本文试图从文本入手,剖析作品的结构特征,从而找出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形式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承志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回族作家。80 年代,他以《黑骏马》、《北方的河》饮誉文坛。进入90 年代,他的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先后以长篇小说《金牧场》和融文学、历史、宗教为一体的长篇著作《心灵史》再次震动文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承志主要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自己独具风貌的作家形象。但我们多少淡漠了这样一个事实:进入“后《心灵史》”阶段的张承志,事实上已进入了一个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如果置他的散文创作而不顾,仅仅只是评论他的小说,我们就很难整体地把握定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从平民意识、民族情怀、理想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承志的散文。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是虔敬的回教徒,他认为回族是失去故乡、失去母语的民族。于是,他始终有一种异乡人情结。这异乡人情结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使他骚动不安。由异乡人情结而导致的是追寻情结和流浪情结,这情结是回族一代代遗传下来的秉性,他们世世代代流浪、迁徒、漂泊,漂泊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源于这个情结,张承志不可能不去追寻和流浪,他辞去了工作,远离亲人和朋友,“我独往独来地快乐地走在我的流浪路上”①。张承志觉得回族代代相传的声音在呼唤。他曾在《残月》、《西省暗杀考》中苦苦追寻那个呼唤。虽然他最初还不清楚是…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基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宣教活动的成功,基督教传教士将福音的传教对象指向了云南回族。当时的云南回族曾积极地回应了基督教传教士,其中著名经师马联元的回应之作《辨理明证语录》较为典型。《辨理明证语录》一书影响了云南和全国的回族社会,也影响了基督教传教士。  相似文献   

6.
纪念著名回族学者马宗融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于1992年9月4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召开。宁夏、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的60余位回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编辑以及马宗融先生生前友人、子女等出席了这次座谈会。 马宗融1892年9月5日诞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国现代不可多得的回族翻译家、作家、学者、文化活动家和回族文学研究的倡导者和先驱者。其主要著述和译作有《法国革命史》、《拾荒》、《伦敦》、《罗马》、《仓房里的男子》、《春潮》、《蜜蜂与蚕儿》和《两个狐狸》等。  相似文献   

7.
王正伟是一个颇具有开拓意识、独立品格的学术个性的回族当代学者。他自1979年以来,以自己严肃而扎实的创作,致力于民族文化。民族经济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和各类作品、专著近百万字。主编、合著有忡国少数民族故事大系·回族民间故事选》(与李树江合编)。《回族风情录入《古兰经概述》、仲华风俗大观》、《宁夏黄河经济论文集》(与胡家未合编)、《中国回族大辞典》《民俗分科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宁夏分卷》(副主编)、《中国回族文化大观》(副主编)、《穆斯林文学丛书》、《回族文学论丛》、《回族当代文艺人物辞典…  相似文献   

8.
《回族文学论丛》是研究回族文学的系列丛书,由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编辑、李树江副研究员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本文评述的是其中新近出版的《马宗融专集》和《回族民俗学概论》。  相似文献   

9.
活跃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回族小说家张承志、鄂温克族小说家乌热尔图、蒇族小说家阿来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或取得了令人钦羡的丰硕成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各自都具有不同类型的、相当高度的文明基因。  相似文献   

10.
由《宁夏回族文学史》编写组、《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筹备组联合,分别于1987年6月和11月在宁夏大学召开了《中国回族文学史》编写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回族文学研究所专业人员和区回族文学研究爱好者共十五人。会上,宁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回族民间文学丛书》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文学史》编写组选编,按体裁划分,在国内首次分专集集中系统地出版。丛书共分为《回族民间故事集》,《回族民间歌谣集》、《回族民间叙事诗集》、《回族民间习俗资料集》、《回族民间文学评论集》、《回族民间文学概观》六种,收集了  相似文献   

12.
明末崇祯年间王岱舆所著《正教真诠》卷首所附《群书集考》的资料系袭自《清真教考》;清康熙年间成书的马注《清真指南》一书抄录了作为《清真教考》序跋的詹应鹏《群书汇辑释疑跋》与张忻《清真教考序》的部分文字;清雍正年间成书的刘智所纂《天方至圣实录》卷十九、二十部分不仅在资料方面有明显承袭《清真教考》之处,其资料编纂的举动本身也受到《清真教考》的影响。明末清初中国回回民族文化继承中一个虽然不甚重要却未受到应有重视的侧面,即在伊斯兰教教外产生的有关伊斯兰教的汉文文献在回族宗教学者中的传承是有其影响和积极意义的,为当时中国回族的文化创新提供资源,这一继承的过程是民族文化自觉与创造的反映,符合一个民族形成之初的上升时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回族是一个勤劳、富有智慧的民族。千百年来,回族在天文历算方面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就,对缔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回人在天文历算方面的贡献始于唐宋。据史书载,唐代有一种《九执历》,与中国传统的历法迥异。《九执历》度法六十,周天三百六十度,无余分;而中国传统的历法则以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此为“回回星学”之始。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曾指出,以三百六十度为天周“实本回回”,唐代的《九执历》实为回回历法之权舆。宋朝初年,天文学家马依泽(今安徽安庆市南关城内回民马氏之先祖)于建隆二年(961…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把张承志作为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一个文学现象,分析了他的皈依宗教的原因在于回族血统的感情、英雄情结的共鸣、宗教道德的感召,探寻了他信仰道路上的流浪者形象和他对流浪者的情感,阐述了他在中国信仰的意义包括文化建构和人性关怀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野草》 ,不仅催动了张承志的散文创作的新探索 ,而且唤起了他的大散文意识。与其说张承志在解读鲁迅时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不如说他是在鲁迅思想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我” ,这绝非单向的被动接受 ,更多的是心与血的沟通和回应。于是 ,张承志的散文越来越烙有了鲜明的《野草》遗风 ,甚至一些具体篇什都可作比照性阅读。尤其是两人对散文文体的认同 ,既是鲁迅对张承志散文创作基质的深层召唤 ,也是张承志对鲁迅大散文遗产的文体彻悟 ,更是彼此心灵的默契与精神的共鸣。可以说 ,鲁迅完成了《野草》 ,也将一个真实的鲁迅留给了后人 ,张承志借《野草》体认了鲁迅的真实 ,更成熟了一个散文家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白寿彝创议     
为了推动回族史研究工作,抢救文献资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回族)最近倡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或其直属研究单位带头,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内设立回族史研究室,用三年时间编写一部约一百万字的《回族人物志》,并创办《回族史资料》丛刊。 《回族人物志》的资料,主要是《元史》、《明史》、《清史稿》、《清史列传》、《碑传集》、《续碑传集》和明清一统志、省志、州府县志等书。  相似文献   

17.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中文系林涛教授继《中亚东干语研究》、《中亚回族诗歌小说》出版之后,最近又出版了新的译著《中亚回族的口歌和口溜儿》。  相似文献   

18.
丁明俊,男,回族,教授,北方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历史系。1985~2001年,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副所长,《回族研究》编辑部主任、副主编。2001~2006年任《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编辑部主任,现任北方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为全国第九届青联委员,宁夏回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回族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9.
回回原来(1卷) 无名作,手抄本,传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 阿丹 曾毓瑜撰《征西纪略》卷1,1894见《回民起义》(3) 郭子仪回回 薛福成撰《庸庵笔记》卷4,光绪二十四年(1898) 陕甘劫余录 (回)马六十口述 单化普整理《禹贡半月刊》(回教与回族专号)  相似文献   

20.
回族武术家马凤图马岭,马宏马凤图,字健翌,回族,河北沧洲人,曾任职青海,晚年客居陇上,1978年病逝在兰州,享年85岁。马凤图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武术家,曾与北方大侠大刀王五、马芬爷以及双刀李凤岗有亲属或师承关系。是名中医、书法家、字画收藏家,也是一位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