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果联系就是事物多种联系的其中一种,是客观世界的现象普遍相互依存的形式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着一定的原因,而“结果就是原因的表现”。因果联系在客观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已为哲学界所重视并作了不少研究,涉及到因果联系的诸方面。本文只集中讨论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系统方法对应于传统的个体方法具有特殊的方法论意义。从广泛应用的结果来看,系统论得到了普遍的确正。但是,一般系统论还正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以往有相当多的论述从系统的自身结构和功能去探索、构造系统的一般理论,而缺少对系统间联系与作用的深入探讨,所以多半给人以一种封闭的印象。似乎系统即意味着事物内部的层次性、结构复杂性。其实,仅停留在对系统定义的具体阐述,使人达到对系统是由要素构成,要素间存在着联系与作用,系统部分之和小于总体等等所谓系统论的一般性了解,是远远没有达到从现有系统工程学等系统理论概括出哲学高度的一般系统论的要求的。因此,难怪有人简单地把系统论称之为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思想的具体化。为要完成一般系统论的研究,我们有必要从对系统的分析研究开始,过渡到对系统与系统间的联系的考察,以便我们扩大系统研究的范围,找出更高层次的系统规律来。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因果性问题说成是当代科学和哲学的“最难解的谜”。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至少有一点是真的,即因果性问题确实是哲学上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正如M·W·瓦托夫斯基所说:“因果性原理的漫长历史就是这样:形成它和改造它,适应它,伪装它,在各种名称下重新解释它,并且甚至消除它”。自从休谟从唯心主义观点提出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因果观以来,围绕着因果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问题,哲学家提出了许多主张,本文评介的概率因果观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因果观,在当代科学和哲学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休谟把经验科学的方法运用于“人性”问题的探讨 ,认为关于实际的知识都建立在因果律之上。而因果律来自经验 ,经验是习惯 ,从而否定归纳推理的可证性 ,使古典经验主义终结。他的观念关系和实际事物两类命题的划分在哲学史上首次区分了分析与综合。休谟认为 ,综合知识只能最后归于心理作用 ,任何逻辑论只能是诡辩和幻想。休谟坚持因果关系的存在 ,他只是怀疑它的可证性和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康德受此启发 ,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提出“先天综合判断”,这也构成了现代认识论不可回避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因果关系理论是休谟哲学中最主要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 ,休谟对西方哲学发展所做的贡献突出地由这个理论体现出来。休谟认为经验是因果关系的基础 ,而那种认为因果观念的确定是由于习惯联想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系统理论自本世纪四十年代诞生以来,就以其巨大的生命力迅速地向一切知识领域渗透和拓展。它不仅使人类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还以其特有的哲学潜能,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系统科学要通过系统观而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见后,探讨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就更加引起我国哲学界的重视。对此,不少同志已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提出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本文也试图谈点浅陋之见,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7.
休谟把经验科学的方法运用于“人性”问题的探讨,认为关于实际的知识都建立在困果律之上。而因果律来自经验,经验是习惯,从而否定归纳推理的可证性,使古典经验主义终结。他的观念关系和实际事物两类命题的划分在哲学史上首次区分了分析与综合。休谟认为,综合知识只能最后归于心理作用,任何逻辑识只能是诡辨和幻想。休谟坚持因果关系的存在,他只是怀疑它的可证性和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康德受此启发,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提出“先天  相似文献   

8.
<正>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特点的原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越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就对此问题作一探讨。一、关于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一般把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片面地归结为“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和”多因一果,异因伺果”。这不可能说明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个别哲学教科书虽然提到了“多因多果,复合因果”,但没有从理论上和事实上来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在微观领域的研究 ,传统的线性因果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大量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的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当代生物学的研究对非线性因果关系影响重大 ,遗传科技的发展对因果必然性的重新认识起了重要作用。从哲学层面上看 ,遗传决定论是对因果必然性的一种误区  相似文献   

10.
因果是表示事件关系中的必然性、确定性的范畴。机遇则是表示事件关系中的偶然性、不确定性的范畴。在现代科学中,因果与机遇、必然与偶然,仍处在积极的探索之中。1.牛顿力学的确定性(决定性) 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在论述到研究自然的规律时,非常重视研究事物的因果性。牛顿还把他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概括几条“规律”。其中“第一规律”  相似文献   

11.
吴恺 《兰州学刊》2012,(10):95-98
《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写尽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故、花柳繁华和温柔富贵,既包含了儒家的仕途经济和伦理道德,也包含了道家的出世炼丹和佛家的因果轮回。《红楼梦》以情爱为切入点,又处处充满了佛家的因果观,处处透发着对人生的警醒和对觉岸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一) 袁亚愚同志在《谈谈因果联系的绝对性》①一文中提出:“并非凡有因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会造成某种必然的结果来”,“一切前件,均被给定”,“当然还是会产生异果”。这种观点,是同辩证法关于因果联系的确定性原则相背离的。因果联系的确定性原则是决定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理解因果律的关键。列宁说过:“决定论思想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推翻所谓意志由由的荒唐的神话”②。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通过自身对世界观的重新诠释形成新的因果观。后因果观对于世界的解释并不立足于事件,而是立足于对象、实体,因为在逻辑空间中事件是相互独立、毫无关系的;它否定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将其理解为规律的形式而不是规律本身,由此破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因果认识论,消解其原有的客观性、必然性、确定性;进而将其看做是对世界的认识形式之一,是主观的产物,因而并不具有确定性。维特根斯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多重可能世界的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14.
<正> 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哲学中的因果观,是欧洲哲学史上因果范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为适应发展生产和科学的需要,哲学家们热情地探索世界万物的因果联系,努力研究因果范畴,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一英国革命从准备到完成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霍布斯、洛克等都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发展是造就社会和谐的原因,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同时,社会和谐又实现着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不科学发展引起我国社会不和谐,其突出表现在:把量变当质变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人与自然严重不和谐;公平缺失,导致人与人不和谐;社会体制建设中的不科学导致社会生活无序.科学发展观是引领社会科学发展和走向和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解决了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民主法治体制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保障体制,要建立起民主法治体制,必须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社会思想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思想元素。既有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成分,又有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成分。同时,神秘主义哲学和基督教思想也都对他产生过影响。他的宗教哲学包容了所有的这些思想形态。  相似文献   

17.
李世忠 《南方论刊》2015,(2):99-100,14
客观世界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承认因果关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更迭的历史可知,存在于复杂事象背后的因果联系,正是深刻影响古代社会历史走向的基本因素之一。正确认识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因果关系,对指导人们生活,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点,江泽民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揭示了创新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阐明了创新的范围是全方位的,指明了党的思想路线是创新的思想武器,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道教的身体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天府新论》2009,(6):33-40
道教对于人的身体产生和孕育的过程,予以特别的关注,在儒释道三教中首屈一指。道教如此关心人体的奥秘,和其终极关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教讲“形神俱妙”,认定只有这样才能超凡入圣,才能与道合真。在道教看来,人能成仙是人的身体发生质变、人体变为仙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的美育观初探王冬燕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有许多精到之处,尤其是他的美育思想更具特色,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最显著的理论成就,有着不可低估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哲学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