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两地在长期经济合作中形成了"前店后厂"模式,这一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发展.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传统的合作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粤港两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应采用多方位、多层次的新型经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粤港两地日益密切的经济交往被普遍视为一种合作关系,而作者认为现有的关系在性质上来说只是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尽管存在着某些局部、低级的合作,但并未达到决定现有整体关系性质的程度。粤港经济合作的必要性正是根源于现有市场交易关系不足。粤港双方应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加强相互沟通并积极进行单方适应性调整,才能形成、促进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3.
香港与广东地缘毗邻,人缘相近,方言相通,关系非常密切,经贸合作更是源远流长。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粤港经济合作为两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广东经济腾飞的强大推动力。香港回归后,两地经济合作更趋紧密,并步入新的阶段。而在未来,两地的合作将在金融、高科技、物流、旅游等领域进行更密切的合作,以使两地经济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工业和城市现代工业同时 并存的二元工业化格局。在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实现中,为了消除西部二元工业化引起的一系列负效应,必须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推动城乡工业结构调整。建设小城镇,推动西部城 镇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进行制度创新,最终实现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粤港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粤港合作与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竞争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提出了粤港两地构建基于大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重化工业化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对新时期粤港两地在CEPA框架下开展制造业战略合作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6.
“九七”后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合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珠港合作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试图从国内经济改革与香港自身经济发展出发,探讨珠港今后合作的模式,进而指出合作中的主导产业,以及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之间,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形成优势互补、“唇齿相依”的经济关系,但合作的层次有待提高。高层次合作的着力点在于:推进目前“前店后厂”的关系,开展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合作,促进两地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加强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的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合与协调。两地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景,是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历史进程,对于传统的工业化战略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本文认为,伴随农业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业部门应当出现人均收入水平和剩余产品率的提高,这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前提。以往的工业化战略破坏了农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加强,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后,广东作为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发展的中继站,粤港两地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粤港两地金融衔接应该求同存异,以金融组织体系的衔接为微观基础,以金融法规衔接为根本,同时做好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当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已全部由工业部门吸收之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才能提高。我国当前“三农”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建国初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化产生的阻滞作用。借鉴西方该理论对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是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城乡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突出的二元结构特征。本文将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进的轨迹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二元化特征及其原因,指出了重庆直辖市这一特殊市情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最后,本文认为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是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高度化转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工农、城乡互动的过程。市场动力主导作用下的自然工业化,有自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特征。这种自然工业化模式与现实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工业化模式比较,工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不明显。浙江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自然工业化的特征。发展中国家要化解二元经济结构,除了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政策外,还要立足工业化市场作用机制,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城市就业状况和相对落后的三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了我国改革过程中提高农民收入,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刀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梗阻。只有加快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转化的进程,才能为扩大就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需求制约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制约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弱化和消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应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从长远来看,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要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制度结构效率是评价制度整体优劣的重要依据。静态的制度耦合决定着静态的制度结构效率。在制度 变迁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均衡的制度变迁是动态的制度结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已 经降低了制度的结构效率。为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必须转换制度变迁路径,优化制度结构,提高制度结构效 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显著。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加深和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转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努力,城乡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二元经济转化的动力、途径等问题对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可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个农业国家,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局部引进西方现代大工业,经济二元性特征开始显现雏形。到1949年,国内工业总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30%,其中重工业比重为7.9%。而当时工业主要集中于城市,在广大的乡村封闭落后的传统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由此初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体制原因,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化过程,本文通过构造一系列指标对此做一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城乡二元化特征比较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应当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改革配套制度、促进劳动力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投入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已走过了20多年,中国改革的成效证明了中国改革路径选择的正确.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与中国正确选择改革的出发点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它与中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是对传统体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由此引发的严重的政治和社会矛盾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二元经济的剖析,深入阐述了"三农问题"形成及解决问题的相关路径.二元经济技术结构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讲,严重地阻碍了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