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官药局建立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北宋末废罢,南宋绍兴六年(1136)重建。两宋官药局在建立之初均隶属太医局,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改隶太府寺,南宋则是在绍兴十八年(1148)或绍兴二十一年(1151)左右改隶太府寺。这种隶属关系的改变既是官药局规模扩大后的现实需求,也是官药局由社会福利性机构向盈利性机构转变的结果。官药局隶属关系的改变是官方医疗机构医药分业的开始,继而进一步推动了民间的医药分业。  相似文献   

2.
《江西宗派图》的写作年代,从南宋起就有少时戏作、绍兴三年两种说法。从其写作的历史语境来看,《宗派图》应该是北宋大观末、政和初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赵开酒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开是南宋初年的一个著名理财家.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到绍兴七年(1137),他曾相继担任同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川陕宣抚处置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四川都转运使等要职,创立了一套新的财政模式,大体上奠定了南宋四川赋税体系的基础.绍兴七年,四川的财政岁收高达3667万缗,其中,“劝缗激赏等项窠名钱物共二千六十八万”,都是新增税收.这比北宋末年四川的1599万缗财政岁收几乎多了一倍.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的胡则曾身居要职,在多处任过地方官,诸地方志中皆将其作为地方名宦。至晚在北宋末南宋初年,胡则由人转化为神,由地方官演变成地方神。到清末,胡公庙遍布浙江,尤其是在他的家乡金华境内影响特别大。胡则由人变为地方神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其奏免衢、婺两地身丁钱的政绩。考证这一政绩的真伪以及其在浙江施惠政的情况,成为讨论胡则由人化神以及胡公信仰得以广泛传播的突破口,从而为人物原型在民间信仰中的变异现象研究提供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5.
拙作《朱仙镇之役与岳飞班师考辨》一文①,曾就南末高宗绍兴十年(公元一一四0年)前后诸将帅的兵力问题有所考核,而对当时“内外大军”(指中央军队)总人数尚未加探索。今特为补充如下: 绍兴初年的内外大军人数,据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八《绍兴内外大军数》条的记载: 绍兴初,内外大军凡十九万四千余,而川陕不与。宿卫神武右军、中军七 万二千八百(原注:张俊将右军,杨沂中中军);江东刘光世、淮东韩世忠、 湖北岳飞、湖南王 四军十二万一千六百。是年冬, 神武中军隶殿前司,而 右军如故。五…  相似文献   

6.
论宋词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之分期,既不同于政治史之分期,也不同于宋诗之分期。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一、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南宋词的主要功用已由应歌而转变为新体抒情诗;二、从题材与内容看,北宋词基本上未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南宋词则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三、从表现形式看,北宋词尚未完全脱离俗调,南宋词则以骚雅为归宿。而北宋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宋太祖开国至仁宗朝,为沿袭期,但沿袭中有变化;后期自英宗至北宋灭亡,为变革期。南宋词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起自高宗建炎,止于宁宗嘉定元年,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大放光芒的时期,但也有姜夔起而与之抗衡;后期自嘉定止于宋亡,为学辛与宗姜两大派并立的时期,但后者已转居上风  相似文献   

7.
南宋绍兴九年临安府刻本《文粹》是现存《唐文粹》的最早刻本。文章从公私书目对此本的著录、书名问题、绍兴本的面貌等几个方面对绍兴本进行了考察 ,并推测了绍兴本与北宋宝元本的关系 ,重点将绍兴本与历代重要版本作了对勘 ,说明从明徐刻本开始 ,已逐渐偏离宋本面貌 ,至清代许增刻本 ,据它书校改的情况更为严重。从而突出绍兴本在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宋自太宗朝起,统治者就对阵法高度重视并不断加以建设,以期取得对外作战的胜利。北宋末年,当政者抱残守缺,以防范武将为己任,最终酿成靖康之祸。南宋初年,宋高宗企图通过继承和沿用北宋诸帝授阵图的传统,实现“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然而在消极防御国防战略和“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的影响下,阵法创制流于形式,预授阵图成为统治者控制武将的重要手段,在战场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下,南宋武将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控制,并自创适合与金军作战的阵法,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宋金议和后,“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再次发挥作用,南宋初名将云集的局面不复出现。  相似文献   

9.
北宋庆历年间,朝廷首置武学。之后,经过熙宁、崇宁年间两次兴学,武学得到较大发展。靖康之耻,宋室南渡,至绍兴年间,武学重新得以复建。南宋武学直接承继北宋武学,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编制体制,建立较为系统的招生、培养、管理、除官等制度。南宋武学与北宋武学,二者本出同根,但由于具体办学环境、办学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从而影响了各自的军事功用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0.
昭慈圣献孟皇后为宋哲宗第一任皇后。这位皇后一生3次被立、2次被废、2次垂帘听政,是中国古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后。孟皇后出身于小官门户,不易恃宠而骄;本人端庄、娴熟、识大体,符合当时择后的标准,因此,册封孟皇后的仪式相当隆重。孟皇后第1次被废,是在章与刘婕妤相互勾结下形成的悲剧,是外朝与内朝夹击下形成的冤案,充当了政治牺牡品。宋徽宗即位后,恢复了孟皇后的后位。孟皇后第2次被废,是以韩忠彦为代表的政治派别与蔡京一党争斗的结果。建炎元年宋高宗立孟皇后为隆太后,此尊号再未被废。孟皇后第1次垂帘听政是在张邦昌伪政权时期,她能主持大局,迎立康王赵构继位,显示了她的机警理智;第2次垂帘听政是在苗刘之变中,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内外结合,平定叛乱,体现了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政治智慧。孟皇后的两次垂帘听政减少了北宋到南宋过渡时的政局动荡,稳定了南宋初期的政治局面,在稳定民心、安抚官员、任用人才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她是南宋政权的开创者之一。关于孟皇后的生卒年,《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高宗本纪》的记载应当是正确的。孟皇后生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卒于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享年59岁。宋高宗认为孟皇后对南宋有功,孟皇后去世后,初谥为昭慈献烈,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擢升为昭慈圣献。一个“圣”字,见其至尊。  相似文献   

11.
绍兴年间的群体性冤狱事件,并非政治集团争权夺利的常规手段,而是一种游移于法律与政治之间的非规则政治行为。贯穿于绍兴冤狱审刑过程始终的有罪推定思想,并没有使案发告讦行为及罪证脱离法律规则,即使是结案时的严刑罪名,也是建构在即时的法理基础上。绍兴冤狱法律解析背后的政治视点,可以归结为绍兴和议国策的即时实施,从而直接透露出南宋初年宋高宗政权不惜触动道德天平而制造冤狱的政治动机。  相似文献   

12.
北宋馆阁制度,历来学者多有论述,而南宋馆阁制度,则论述者极少。论者多以南宋馆阁承袭北宋,无所发明创造,故不予重视。实则南宋馆阁自有其特点,今试文以述其大略。南宋馆阁,承北宋元丰改制后制度,亦以秘书省为职事机关。不过在高宗即位之初,宋、金战事方急,史官职事俱废,秘书省亦有名无实。建炎元年(1127)七月,“诏台省、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江南文人目元人杨琏真珈在南宋行宫遗址上所筑佛塔为镇压南宋皇气的厌胜之物,甚至扬言塔底葬有杨琏真珈发绍兴六陵所得南宋诸帝骸骨。笔者经过梳理史料,还原事情真实经过,认为这些观点都是欲加之罪,并无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前言《辨奸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御用文人邵伯温,托名苏洵伪造的一篇攻击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谤文,是一株尊儒反法的大毒草。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15.
北宋书院的发展及其教育功能的强化邓洪波宋代所创建的书院,据曹松叶在30年代的统计,全国共有397所;1990年,丁益吾先生统计为651所,其中北宋92所、南宋365所、南北宋不分者194所,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唐、五代。北宋书院名扬天下,南宋书院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南宋初期由于皇帝对苏轼的偏爱,全国上下掀起崇苏热潮,促使江西诗派勃兴并成为文坛主流,对南宋文学影响深远。绍兴年间,朝廷实行严厉的言禁制度,尤其是震惊朝野的多起诗文获罪案例,对全国的诗文作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这种高压的文艺政策促使献赋颂成为一代文风。  相似文献   

17.
北宋王朝的灭亡并没有使得党争随之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继续影响着南宋小朝廷的政局.陈与义在绍兴初年出任参知政事,经历了赵鼎相党与张浚相党之间的争斗.在党争中显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他虽然属于张浚一派,政治上他倾向于张浚之主战,但在学术上他却是主赵鼎所支持的“元祐学术”.这是现实斗争的需要所采取的一些策略或措施.党争的痕迹投射到他的诗词创作上就是创作数量锐减,内容上出了更多禅宗随缘任运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南宋初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举行了武装起义,其斗争锋芒直指南宋朝廷。这时是宋代农民起义最濒繁的时期。与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湖湘钟相杨太起义的同时,在福建路有著名的范汝为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自建炎四年(一一三○年)七月爆发,到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年)十二月失败,前后经历了两年半之久,队伍发展到十多  相似文献   

19.
宋陵布局与堪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堪舆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它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舆之说深入国人思想,平民百姓、达官贵人信之者众.宋代时期流行五音姓利说,按照此说赵宋王朝属角音,角音属木,木主东方,故相宅卜地以东方为最佳,南方亦可.东南仰高、西北低垂是为吉地.按此思想,北宋七帝八陵选址于巩县的嵩山之北,青龙山之西.宋室南渡,巩洛为金人属地,南宋诸帝只好选陵于绍兴会稽山北缘暂厝.虽仍以五音姓利说为卜地原则,但此说逐渐式微,南宋六陵墓葬之堪舆在小范围内更符合形法派的堪舆理论.  相似文献   

20.
南宋绍兴时期《徽宗御集》编纂,设立御集帝阁敷文阁以及制定御集奉安礼仪是绍兴和议以来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建工程。《徽宗御集》是南宋首次编撰先代君主文集,在继承北宋编修先帝文集旧例同时,在编纂过程、收录原则及礼仪方面做了全新的规划与创建,形成较为完整的编纂规制与奉安程式。通过直观的礼仪形式,渲染了高宗在帝位继承上的合法性。同时,伴随《徽宗御集》而设的帝阁(敷文阁)贴职,在文官贴职体系建立过程中具有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