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8):108-111
观念史研究下,"新中国"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共由上至下推行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的进程,通过印刷术、普及教育和内政构造等多方面的强有力推行,上层统治最终促使包含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文化趋于同质化。个人与国家签订契约,纳入到"生活政治"中,"新中国"现代国家意识诞生。  相似文献   

3.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这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全新视角。民族互嵌成为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方略。基于此,本文从自然地理空间、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等五个向度,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增进各民族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分裂后,两个德国虽然分属不同阵营,政治上以及意识形态上存在严重对立,但"同属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情感却不曾被割断,两德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也没有完全中断,并在德国统一道路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其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中的影响力直接相关,因此,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提出的新要求。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范畴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是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波 《学术交流》2003,1(7):110-113
对文化交流冲突的不同观念产生两种不同的文化学理论 :文化相对论与文化进化论 ,它们之间的根本分歧是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人类共同体价值的一致性与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化的总特征。这种世界文化的生成表现为世界上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在统一的人类价值的引导下的多元互动的过程。也正是在世界文化这一视点上 ,文化相对论和文化进化论这两种对立的价值取向得以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播越来越多地在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范围内快速发展,许多问题都只有在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范围内才能得到解决,并由此形成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既对原有的民族国家理论带来了挑战,也使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挑战以及解决挑战的方式问题一跃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贾英健的新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以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晓燕 《江右论坛》2007,8(10):104-107
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各民族政治文化的沟通交流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各国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挑战,对民族精神、文化产生冲击.为了适应新形势,寻求自身的发展,我们应正视这种挑战和冲击,并寻找有效途径来应对,实现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9.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和集中化表达,展现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是民族节日活动的精神性特征。民族节日t的文化展演强化了共同体成员对民族价值观的道德记忆,民族的道德记忆不仅有利于共同体伦理关系的延续和扩展,激发共同体内部的团结与和谐等道德力量,而且是民族身份认同的伦理基础。道德记忆是民族的道德知识,在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实践的过程中,道德濡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已成为跨越 2 1世纪不可回避的现实。全球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这个话题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人类学对“文化”的解释 ,与早期社会学“现代性”阐释是我们理解全球化进程的两个不同视角 ,它提供了探讨全球性与民族性关系特定的分析框架。全球性最大的特征是开放性 ,其引起的最广泛的社会过程就是文化互动。文化互动的多重功能 ,反映出全球性与民族性互动中正功能、负功能并存的性质。在全球化时代 ,民族人格因素再次被反观、被在全球化中提升 ,跨文化素养、跨文化人格是当今民族人格的一个侧面和延伸 ;同时民族人格又体现出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追求。全球化已完全改变了当代中国人对日常生活的理解 ,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个人的自我认同紧密相关。对个人来说 ,对民族化人格的认同也意味着重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明同一性是在整个国家(社会)特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内形成的.苏维埃意识形态文明认同感的危机导致了苏联的瓦解.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俄罗斯在世纪之交经历了"休克"疗法的改革和激烈的社会经济动荡之后,对选择什么样的民族国家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全球化的激荡和冲撞、俄罗斯社会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复杂的民族与宗教关系、各种社会思潮和今天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文化环境势必对新俄罗斯民族文明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11):22-27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法律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心理基础。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境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多方面挑战。因此,针对性地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法律共同体意识,是铸牢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冯瑞 《社科纵横》2009,24(2):48-52
历史上的哈萨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解放前哈萨克人民经历了一段与准噶尔部艰苦斗争、被军阀残杀、四处迁徙流浪的民族历史过程。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哈萨克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同时也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民族过程。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为哈萨克族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以哈萨克民族过程的特点为启迪,指出游牧民族要发展,首先要有国家安定的政治底蕴为基础,各民族团结为前提;其次,游牧民族应发掘自身优点发展有民族特色的经济。最后,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认同是“同一性”及身份的归属。在现实性上,文化认同往往与民族认同联系在一起,政治认同则与国家认同如影随形。文化认同侧重的是民族成员不可退出的族属命运,政治认同则凸显了社会成员选择和判断的主观意旨。近代以降,悬浮在社会结构表层的政治因时代特征的变化而显现出不断加深的矛盾和困惑,政治认同的现实式微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鉴于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之间高度的互补性和相互促进性,以文化认同为支点切入共同体政治的实际,带动制度创新、进行利益调适、强化身份归属,对共同体政治认同的强化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政治中,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总是和国家建构关联在一起。不同的精英主体有不同的共同体想象。不同的共同体想象,即关于民族不同的认知孕育不同的民族主义。精英主张的不同民族主义影响国家建构方式的选择。本文通过梳理既有文献指出,不同的精英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主张不同的民族主义,即排他性的族群民族主义和包容性的公民民族主义。在国家建构问题上,族群民族主义强调同一国家的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祖先;公民民族主义则强调包容,主张国家是所有公民的集体财产。  相似文献   

16.
全球政治是一种与传统国际政治截然不同的政治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政治主体多元性、政治问题广延性、政治权力分散性、政治规制合法性和政治过程妥协性。全球政治对民族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它促使各民族国家政治价值普适化、政治模式多样化、政治运行法治化和政治主体合作化。在全球政治背景下,民族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实际上也加快着整个世界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态势下的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思学 《学术交流》2005,(6):129-132
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历史的强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是其强势的表征。儒、释、道一向被看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三大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广泛影响,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也越来越被西方文化所认同。儒家的仁爱精神,道家对自然的崇尚以及释家的慈悲、笃静等,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对民族文化的复兴一要科学化,二要具有时代感,三要进一步强化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传统。如此,民族文化不仅会复兴光大起来,而且将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而民族则是社会共同体.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而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导向.在人类文化的演进中,宗教与民族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性(parallelism)与伴随性(Concomitance)的历史关联状态.从对应性角度看,几乎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构成中均含有宗教要素,至少有一种宗教形态与民族相对应,这在民族文化定型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伴随性角度看,每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上,都与宗教具有相伴随发展的特征.分析宗教与民族对应存在的价值与关联发展的意义,是正确处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关键,是增进民族文化共识、发展民族事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地触及了当代民族主义的神经,促使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势头不减,而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朱玉龙 《唐都学刊》2013,29(3):107-11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预言资本主义及其全球化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其最终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的预言迟迟没有实现的情况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教父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被证伪。对此,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驳斥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市场神话"的虚伪,明确"市场"自始至终一直处于民族国家的监视和保护之下。民族国家曾经挽救了市场经济,但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国家的构架遭到了削弱,全球市场与全球政治不能平衡,必然导致市场的最终失控。因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预言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