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相     
担心孩子被歧视家长虚报“官职”
  “学校的报名表,还要登记家长的单位和职务,孩子入学跟家长职务有什么关系?”广州幼升小报名接近尾声,在等待小学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反映学校太现实,入学报名还要“拼爹”,一些身为普通职工的家长为了孩子不被歧视,不得不虚报“官职”。
  张先生是一名普通职工,他带孩子入学面试时拿到一张家庭信息表,上面要填写详尽的父母资料,包括工作单位、职务等等。“我感觉这跟入学无关啊,但又必须填写,为了不给孩子拖后腿,让他在学校受歧视,我跟太太商量了一下,填上了‘副经理’一职。”张先生苦笑着说,“我后来在同事中一打听,他们都或大或小地给自己封了个‘官’。”  相似文献   

2.
正"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现在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给家长灌输的一种理念,致使许多家长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开始实行胎教,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让他们学习小学的课程,上小学时又让他们储备中学的知识,孩子们累得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3.
报刊快餐     
韩政府力阻逼孩子割舌练英雄事件: 为了能让孩子说一口漂亮的英语,许多韩国父母让医生将孩子的舌系带剪掉半英寸左右,而让舌头更加灵活。他们认为韩国人因舌头下的系带过长,导致舌头无法有效伸长并灵活运动,在学习英语时混淆“L”与“R”的发音。为了阻止家长们这种“走火入魔”的行为,韩国政府最近专门组织人马拍摄了一部相关宣传影片,希望能以此给头脑过热的家长们降降温。  相似文献   

4.
一个百分百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双刃剑,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  相似文献   

5.
导语:孩子在他的隐私外围画起了警戒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大了以后,在家里总爱给自己的抽屉、柜子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有人很形象地说:“孩子这样做,是在自己的隐秘世界外围画了一条‘警戒线’。这条‘警戒线’是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跨越的,因为孩子的隐秘世界是他们的自由王国。”有家长认为,在父母面前,孩子就不应该有什么隐私。于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甚至偷看孩子日记,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察看孩子上网记录,甚至盯梢、跟踪……可面对父母的如此“关爱”,孩子们又有他们的新办法了,有调查…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心灵是一部天真的童话,那里面充满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卡通形象。他们希望永远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国度里,然而现实却往往打破他们的美好。父母因为心情不好说出一句“我怎么生了你”,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老师因为育人心切说出“你怎么这么没用”,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行,产生自卑。这样的家长和老师不懂得对孩子言爱,只会粗暴地修理他们身上所谓的“杂枝”。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11,(9):21-21
“虎妈”:给孩子明媚的20年,可能断送掉孩子未来的80年 独树一帜: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就业…孩子已经够累了,我们做家长的也心疼,但还是不得不给他们加压,否则孩子怎能挤得过“独木桥”?  相似文献   

8.
当孩子身上出现令人讨厌的毛病时,家长一定要告诉自己,引起你不满的不是孩子,而是他身上的毛病。很多家长都很辛苦,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自觉地帮孩子想办法解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焦虑不安,生怕孩子的前途完蛋了。其实,我们有更好的办法面对孩子的问题。把问题丢给孩子我有一位朋友的儿子有多动症的状况,而且还有些自闭。有时朋友会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家长的意识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一定耗费了他们父母很多心血和精力。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来看看甘肃今年高考状元母亲的“教子经”。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给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多到孩子都昏了头了。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给予孩子数不清的、甚至叫他们无法承受的爱,因为我们“望子成龙”。于是在“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的爱心之下,出现了家庭中的“老少错位”。你观察一下,你的家庭也是这样吗?地位错位现在,许多家庭的“政权”已经“崩溃”,或者正在“摇摇欲坠”,独生子女成了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他们常常颐指气使地叫长辈干这干那,家长们非但不生气,反而乐不可支乐此不疲,甚至夸奖孩子聪明有魄力,是当官掌权的料。大人们的“政策”越来越宽,儿孙们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医生拜托!给我的孩子动手术时可以不上麻药吗?我们压着孩子不让他乱动成吗?”在口腔医院的急诊室里,但凡遇到孩子口腔有险情必须动手术时,家长无一例外都会提出这一要求,因为家长们都觉得麻醉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和记忆力。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由于家长们缺乏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所以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有些家长迷信什么“快速培养”、“神童方案”、“成才秘诀”等不科学的教育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家教名言。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家长们应注意哪些问题?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茅于燕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看法。专家访谈: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许多家长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倾…  相似文献   

13.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不懂得跟孩子讲理的艺术,当孩子稍有不JI匝眼的地方或犯了错误时,就板着面孔大声呵斥,甚至打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孩子应讲究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才能口服心服。古人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作为家长,要讲究跟孩子讲理的艺术,使孩子服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掌握时机。讲理要看孩子的情绪,情绪好时,容易听得进,不高兴时跟他讲理,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二、要真有道理。讲理要通情达理,不能以“家长”自居,强词夺理,…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湖北省某市妇联在三所高中的家长中做了一个家庭教育调查,其中一项是:“您的孩子是否曾对您出言不逊?您的孩子是否曾打过您或对您动过武?”调查结果是:有95%的家长回答,孩子对自己曾出言不逊;有63%的家长回答,孩子曾对自己动过武。这63%的家长中有96%是男孩子的家庭,也就是说男孩子打骂父母的行为更加普遍。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管教了!”  相似文献   

15.
在前段时间开展的一次家长教育小组活动中,一位家长讲述了她的故事。曾经有一段时间,她的孩子沉迷于网络,学习上也不上心,她感到非常的无助。在和周围一些朋友的聊天中,她意识到孩子可能是因为父亲经常出差,得不到关注,希望通过上网的方式引起他们的注意。于是,这位母亲报名参加了一些亲子活动,想以此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在一次外出的活动中,大家围在一起准备吃午饭,孩子看着菜单,一会儿要点“山水豆腐花”,一会儿又要点“农家茄子”。看着其他的孩子都中规中矩,这位母亲觉得很不好意思,情急之下责备了孩子。没想到孩子对着母亲大声就吼:“你越说我,我越要叫,让你没有面子!”  相似文献   

16.
家长≠教师     
每个孩子都既要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又要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家长与教师是孩子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引路人,两者是同盟军。那么,“家长”与“教师”究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文化偏低,缺乏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直”,对孩子的事不管不问;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几个,无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吃好玩好,安全就好,。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比城镇家长低,部分家长只顾着挣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较缺乏,对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不理解不注重。教师想要培养好孩子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但在农村想家长配合你的工作谈何容易。怎样才能让农村的家长理解幼儿园的教育呢?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每天的工作除了要面向幼儿之外,还要面向家长。我在农村幼儿园进行调研了3个月,对与农村的家长沟通有了一些总结,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18.
笑话     
正家长一到三年级的家长,最为嚣张和暴躁,因为他们什么题都会。四到六年级的家长,就会低调沉稳许多,基本不骂了,因为许多题,他们都已不会。初中孩子的家长,学会了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还是遭到叛逆孩子的鄙夷,因为他们大部分题都不会。高中孩子的家长,常常被冷落,因为他们除了干些做饭、煲汤这类后勤工作,已经没有发言权。到了孩子上大学后,家长拼尽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美国儿童保护领域工作的一线社工,我在工作中接触的除了令人心碎的受虐儿童外,还有他们的家长。这些家长中有吸毒者、酗酒者、流浪者、家暴者、残疾人士和精神疾病患者等。他们背景不一、情况各异,但他们最为相似之处就是对社工工作角色和意图的深深误解和敌意。这些家长本来就有失去孩子的创伤和担心要不回孩子的恐慌(注:美国有严格的儿童保护机制和法律,若有报告“家庭中孩子可能被虐待或忽视”,双亲即可能被剥夺监护权),他们常常不愿与我们合作,觉得我们是阻碍他们从政府手上要回孩子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20.
徐宁 《老人天地》2014,(2):30-31
“熊孩子”是东北方言,通常指对调皮孩子的戏称。他们一般年龄在5~12岁之间,有极大的好奇心、破坏力和层出不穷令人抓狂的要求。家有“熊孩子”的话,家长照顾起来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沈阳的米大爷有个绝招——“你的人生你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