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正是对一位受人尊敬的军需处长的真实写照。甚至连自称是“不流一点泪,不动一点情”的我都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震撼了。  相似文献   

2.
人生很多遗憾,有的可以弥补,有的只能一声叹息。尤其是对父母的孝心,错过了将成为永远的遗憾。俗话说:“活着不孝,死了嚎叫。”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3.
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多矣,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框架中,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在卡夫卡的小说中,我们都能见到他们对官僚主义激烈的批判言辞,而黑泽明告诉我们,“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有的人”就是处于官僚体制中的、不断被同化、销蚀了的人,比如他的影片《生之欲》中的主人公渡边。  相似文献   

4.
远近的人都知道老兵封云海,却不能确定他是不是还活着。“找老封头儿?”3月21日,在吉林省九台市五台乡,一位50多岁的杂货铺老板淡淡地说,“头年死了吧?”  相似文献   

5.
呵护生命     
呵护生命天朗人,仅有一次生命。度过生命的方式却千差万别。有人不懂珍惜,随意地拿起它在岁月中抛掷,视生命如儿戏,不愁吃穿则尽情玩耍,缺衣少食则混世如梦,手中握点权力则舞耍得昏天黑地,这类人不懂呵护生命,笔下不留情借用一句: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生命...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落叶归根,但在两广交界的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死在广东葬在广西”的怪事。广东省政府1998年与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签订了《殡葬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死者火葬。在两广交界的一些广东省人便挖空心恩,越过省界“入土为安”。有的把尸体偷运到广西,在密林中加工赶制棺材埋葬;有的甚至将危重病人抬到广西的山林中,搭棚等死——  相似文献   

7.
在春回大地、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人们很自然地会思念故去的亲人们。此时此刻,我们或许还有着一些不能忘却的记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所以在这清明时分,我们的思维要有所蠕动——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生活。为了了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情况,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付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坚韧顽强,不怕困难,体不服病,病不服重,人不服老,老不服衰。他的主要论述是:“人哪有长生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法去找长生不老、不死之药,最后还是死了,在自然的生死问题面前,皇帝与贫民都是平等的。不但没有长生不死,连长生不老也不可能。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都不死,那孔夫子现在要活着该有2500岁了,那世界上该成个什么样子了。我看人能活到100岁也不那么容易。只长寿不健康又有什么好处?要又长寿又健康才好,要老有所为嘛。”他还说:“不要使人养尊处优,只想吃好、穿好,…  相似文献   

9.
正想想你这一世走过的路,遇到的人,你放不下的这一切,你现在拥有的才是你从未拥有过的力量。42岁,硕士研究生学历,事业有成的研发工程师,一家8口人的顶梁柱……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会选择跳楼自尽。中兴通讯下属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欧某之死,引发舆论对IT界人群的关注。IT精英顶不住失业风险?人到中年该怎样才能“好好活着”?42岁工程师坠楼身亡近日,网友“寒夜来客”在网上发文称,其丈  相似文献   

10.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天下职场     
强音 《职业》2013,(13):64-66
面对日益增多的职场压力,有的人雇佣虚拟助理;有的人使用“跑步机办公桌”;而有的女老板,却恃强凌弱当起了职场“蜂王”.本期环球,带您看看人们在职场压力面前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2.
“做人难”,这句口头禅似乎已经成为千古不易的道理。细究起来,做人,不论是狭义的待人接物,还是广义的人之为人,立身处世,或者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人活着”,实在难得很。这感受,恐怕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拟古称谓)概莫能外的。演至极端,便生出了“人生即苦难”之类的说教。既然做人难,而人活着又必须做人(不愿做人的特例除外),于是乎便本能地盼望着“难”的反面“易”。对于易,几乎每人每事都有不同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是大同小异的,而死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在礼赞生命,却在回避着死亡。其实,死亡每天都在威胁着生命,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当你认识了“死”,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字趣闻     
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不同的人,对数字的爱好与厌恶,都是不相同的。西方人点烟的时候,不论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人们点烟,点到第3个人时,他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地拒绝。所以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在点了第二根烟后,要不嫌麻烦,把火熄灭后再给第三者点上。这就是西方八点烟忌“3”。日本人忌讳“4”以及由“4”组成的数字。原来,在日本“4”同“死”发育十分相近,有时甚至完全相同。读由“4”组成的数字时,脑子里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死,这样是被认为不吉利的。因此,在医院、饭店、旅馆都尽量避免使用“4”字和由“4”组…  相似文献   

15.
说“难”     
人生经验大约难免是一个“难”字。所以,婴儿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哇哇”大哭而不“哈哈”大笑。这本能的反应是否预示着生命的艰难,我不敢妄言;但和“难”彻底了断却意味着死亡的沉寂,那倒是不争的事实。总之,活着就“难”。一些人总以为另一些人一定比自己活的更惬意,这推测也许是想找到别人应该更关爱自己的理由,或者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怀才不遇”。而事实是。那些看起来活得很惬意的人也许更难。难,是上帝发给每个人的考题,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得进考场。“谁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很  相似文献   

16.
“人死众家丧,一打资鼓二帮忙”。跳丧,是鄂西土家山民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击鼓叫歌,扩跳京舞,悼死慰生,早已名闻天下。然而,为活着的人“跳丧”,初听起来,谁都会觉得荒唐可笑。其实,它是土家人的又一独特民俗,又叫做“生斋”。那是鸡年正月的一天,夕阳残雪,山冷风寒.我随几个文化人在鄂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采风。正要回镇吃晚饭,忽然远山飘来了锁喇声和长号声,当地土家民俗行家田昌杰告诉我们说:这是张家湾一个姓覃的家里在做生斋。我们一时来了热情,便往张家湾赴。稻场临时搭起了棚子,已坐满了宾客。一个青年满面笑…  相似文献   

17.
“活着真累”。好像所有的人都说过这样的话。有一些人一生都是在毫不间断地说着,因为他们的一生总是坷坎总是不如意,像黄河滩头弓腰驼背大汗淋漓步履维艰的纤夫,命运的重荷永远地压在他们赤裸裸古铜色的肩背上,那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将成为他们生命的年轮。有一种人只是在失意、挫折的偶然间说出自己的“累”。在他们得娇受  相似文献   

18.
吴越 《老人天地》2010,(10):39-39
人随年龄的增长,记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可是记忆下降的程度,每个人的表现却有很大差异,有的人虽然年龄很高却记忆仍好,被周围人誉为“电脑”。也有人未老先衰,  相似文献   

19.
明遥 《当代老年》2013,(1):13-13
我与老伴已届耄耋之年。到了这个年龄段上,自然会想到一个“死”字,没必要忌讳。对于“死”,我俩比较想得开,看得透,并说服和征得女儿们的同意,立下并签署了“生前预嘱”:当我们患了绝症,濒临死亡,已无挽救生还的可能,就不必依赖生命支持系统维持毫无质量地“活着”,而应让我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  相似文献   

20.
事关重大     
事关重大 葬礼上,死了丈夫的寡妇悲痛欲绝,抱着尸体号啕大哭。 一位友人劝慰着,一边问道:“你丈夫是怎样死的?” 寡妇抽抽泣位地回答:“衣服上破了一个洞。” “一个洞?”’友人很纳闷,“破了一个洞有什么了不起的,怎么会送命呢?” 另一位女士补充道:“我丈夫衣服上有几个洞我都没有补,可他不是好好活着嘛……” “也许,”寡妇的眼泪又涌了出来,“可我的丈夫是个潜水员”。 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