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西藏封建农奴制必然灭亡民主改革前的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是由上层僧侣和世俗贵族共同执政的制度。由僧俗农奴主对农奴阶级实行专政,宗教已经不是单纯的思想信仰问题,而是同农奴主结为一体的专政工具,对农奴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层压迫和剥削,从而达到对劳动人民的绝对统治。封建农奴制的生产关系,是农奴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虽然西藏地方政府是全部土地和牧场的所有者,而就占有形式来看,它又通过封赐和奖赏的方式,把生产资料分给官府、贵族和寺院——三大领主,三大领主不仅对土地和牧场有占有权,而且也野…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藏族过去是以信奉喇嘛教著称的。在長期的历史时期中,西藏人民在反动的封建农奴制度殘酷統治下,是沒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只是在共产党的領导下,平息了上層反动集团的叛乱,实現了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以后,西藏人民才获得了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人們都已經知道,西藏原来的社会制度是一个十足落后、反动、殘酷、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寺庙和原西藏地方政府与貴族是西藏的三大領主。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寺庙和政府、貴族同样,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农奴。寺庙对农奴的压迫与剝削,較之世俗农奴主有过之而无不及。寺庙占有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拥有数十万农奴。对农奴进行着惨重的剝削,劳役地租占去了农奴全年四分之三以上的劳动时間,实物地租一般占收获量的50%以上,有的高达70-80%,高利貸的年息一般都在50%以上,有的甚  相似文献   

3.
旧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特点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农奴主阶级依靠封建专制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对农奴的人身进行控制,进而对西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人权首先是应有人身自由,但在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下,农奴主随意剥削、奴役和支配农奴人身,甚至连同土地一起转让、赠  相似文献   

4.
一、封建领主占有土地的情况西藏社会现在尚保存着一种世界上最黑暗、反动、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度,它吮干了西藏劳动人民的血汗,阻碍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西藏所有的土地都掌握在地方政府、贵族、寺院三大封建领主手中。他们三者共同构成西藏的农奴主阶级。原西藏地方政府对所有土地享有最高的权利,它可将土地分封或租佃给贵族、寺院,又可因某种原因而没收他们的士地。地方政府并规定,任何一块土地(包括山、水、草地、森林等),都须向地方政府支差或交  相似文献   

5.
从江孜县城往南四公里,有一个叫做班觉伦布的小村庄,村口立着一幢由高大的院墙包围着的三层小楼,这就是西藏现在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老庄园——帕拉庄园。 旧西藏的庄园领主有三类:政府、寺庙和贵族。帕拉庄园属于贵族庄园。在  相似文献   

6.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占我国陆地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据1979年的人口统计,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个省区的藏族约为3,455,700多人,生息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为163万人。解放前,各地藏族分别处在封建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本文着重论述民主改革前西藏藏族的婚姻与家庭。 民主改革前,西藏藏族处于落后的、野蛮的封建领主庄园制社会发展阶段。那时候,西藏的农奴主阶级,包括地方封建政权、寺庙、贵族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只占总人口的5%。  相似文献   

7.
自从一九五一年西藏和平解放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十三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人民经历了极其深刻的民主革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这十三年的历史,是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在西藏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在一九五九年三月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是领主庄园制的封建农奴社会,农奴主霸占着全部土地和其它主要生产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末西藏地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推翻了封建政府、寺庙和贵族三大领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广大农奴摆脱了人身依附、乌拉差役和高利贷的束缚,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档案研究的基础上,以朗塞岭村为中心,对西藏乡村的土地改革及其经济变迁进行论述,以说明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5月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同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但此后八年间西藏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性质并未因此而改变。1959年3月西藏的封建农奴主终于挑起叛乱,自掘坟墓,随着平叛斗争的胜利,民主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在西藏城乡开展起来,西藏延续数百年的封建农奴制寿终正寝,百万农奴翻  相似文献   

10.
领主庄园制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根本制度,是构成这一社会的基础。据藏文史料记载,早在十世纪前后,松赞干布后裔拉德作香雄王时,即曾将一庄园封赐给在阿里倡建寺庙传扬佛教的仁钦桑波;十三世纪萨迦王朝时期和十四世纪帕莫主巴王朝时期,已将领主庄园制逐步推行于西藏各地;十六世纪喇嘛教格鲁派的噶丹颇章王朝建立后,清廷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在这个时期的大量藏汉文历史文献中,有关西藏领主庄园制的规定更多,更加完备起来;辛亥革命后,这一制度仍然被保存下来,直至1959年进行了民主改革,才被西藏百万农奴所推翻。西藏领主庄园制的历史至少延续了八百余年。本文仅就西藏领主庄园的经营管理,略述管见,以求同行们的教正。  相似文献   

11.
等级制度,是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农奴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农奴主对广大农奴进行统治、剥削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级制度的这种作用,也通过各等级的婚姻关系反映出来。农奴主和农奴实行阶级内婚,同一阶级的不同等级也原则上都在本等级内部通婚,实行等级世袭;等级间通婚要受到种种阻碍和限制。等级内婚的这种状况,是由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决定的,成为农奴主对广大农奴进行统治、剥削不可缺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列确 《中国藏学》2005,(3):10-13
我1944年出生在西藏江孜县的一个农奴家庭,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西藏仍处在封建农奴制社会,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社会制度.就像电影<农奴>所反映的,在封建农奴制度下,西藏地区百业凋零,经济社会落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苦不堪言,毫无人身自由.在那种状况下,我度过了本应无忧无虑但充满凄苦的童年时代.  相似文献   

13.
40年前,一场以推翻封建农奴主阶级在西藏的黑暗统治,变封建农奴主所有制为农牧民个体所有制,变封建农奴制的西藏为人民民主的西藏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运动出现在广麦的西藏高原。统治西藏近千年,以“政教合一”为其主要特征的封建农奴制被推翻,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进而迈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不仅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4O年后的今天,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结合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揭示这场变革的价值,发掘它蕴含的理…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为主加上一些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的科学工作者开展了对西藏社会历史的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西藏和平解放前,其社会发展尚处于封建农奴社会的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当时着重调查了西藏腹心地区领主庄园制经济。因此,保留至今的大部分调查材料和有关社会经济制度的文章,大多是关于领主庄园制的。西藏庄园是封建农奴制度的一种典型,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庄园比较,又有许多共同之处,研究它  相似文献   

15.
1959年3月西藏上层贵族反动集团为了维护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远不变而发动了载装么乱.乱被平息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各族人民的意愿,解散政府教合一的西藏地方政府,黦行将就木的落的的制度,实行民主改革,使世代受压硩、被奴役的百农奴翻身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6.
1959年至1961年,西藏高原经历了一场意义深刻、影响久远的民主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站起来,废除了粗暴践踏人权的封建农奴制度,推翻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摧毁了封建领主生产资料所有制,废除了僧侣贵族及寺院的封建特权,铲除了分裂主义集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建立了代表性广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扩大了爱国主义战线,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7.
西藏社会在1959年民主改革前,尚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发展阶段。西藏农奴制统治的大部分地方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济经上封建领主占有主要生产资料、部分占有农奴人身和向农奴收取地租。这个社会里“奴隶不是奴隶,自由农民不是自由农民,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农奴制度”。但是,对于体现这些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却因地域分布、政治组织和统治农奴的方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同时,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在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差税制度上,也有各地的特点。这就反映了西藏奴制社会形态中,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改革前四川藏传佛教的寺庙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至本世纪50年代中期,四川藏区和国内其它藏族聚居区一样,仍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初期,大部份地区虽然已经实行封建领主制,但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奴隶制的残余。当时的藏传佛教寺庙,以地租、高利贷、差税、经商、代牧牲畜、化缘、收取布施、吃绝业等多种方式剥削广大农奴,形成了资本雄厚、规模可观的寺庙经济。这种寺庙经济与汉区佛教寺庙经济有显著的区别,其性质实际上是极少数上层僧侣操纵的一种特殊的农奴制经济。寺庙,是以神权的外衣包裹着的农奴主经济实体,具有典型的阶级压迫、剥削的特征。在社会封闭、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缓慢…  相似文献   

19.
这篇调查在报告所叙述的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乡村在民主改革前后的变化情况。维吾尔民族人口共约360万以上,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发达。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在南疆有些地区还存在着封建社会初期的庄园制度,这种庄园是封建贵族剥削农奴的无偿劳动经营的。这篇材料所叙述的南疆墨玉县夏合勒克乡,就是这种庄园的一个典型。1949年新疆解放以后,党和人民解放军就派干部到各地进行工作,南疆墨玉县夏合勒克乡也在1950年实行了合理负担,使农奴生活初步获得改善;1951年完成了减租反霸运动,焚毁了卖身契,首先解放了家奴;1952年实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推翻了封建庄园制度,解放了全部农奴;1956年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并在七个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四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于是贵族的庄园就被农业生产合作社所代替了。在解放后的短短九年内,夏合勒克乡的维吾尔人民也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翻天复地的革命运动,由贫困、痛苦走到富裕、幸福。夏合勒克乡的维族人民已由初期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了。1956年人大民委社会历史调查组在夏合勒克乡进行了为期65天的社会调查,参加调查的干部共20人,以维吾尔民族干部为主。这篇报告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社会历史调查组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筹委会历史研究室编写的,我们只在文字上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20.
自从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和西藏工委的領导下,我們在西藏的財貿工作,經过和西藏上層反动集团进行不断的斗爭,获得了很大成績,西藏叛乱平息之后,更出現了一个嶄新的局面。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財政是西藏三大領主剝削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是农奴主阶級用来維持他們封建統治的工具。三大領主对农奴的剝削是極为殘酷的,他們除了以各种名目的差役和高利貸剝削农奴以外,还要向农奴征收各种苛捐杂稅。从貴族官員到大小头人,都可以随意設立名目,征收捐稅,捐稅名目,多如牛毛。据墨竹工卡县不完全的統計,压在农奴身上的各种稅負有几十种之多。他們搜括来的錢財,除貪污自肥和用来供养压迫劳动人民的穷凶極恶的官僚机构和反动軍队外,是沒有給劳动人民办过一件好事的。西藏和平解放后,鑒于西藏在三大領主的統治下,生产力非常低下,人民生活極为困苦,所以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