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产生的伦理思想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竺效 《学术交流》2004,(3):15-21
每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有的法律理念,法律理念的实现有赖于构成该国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工和协作,因此,必须将法律理念具体细化成作为各个法律部门统率的部门法之法律目的。环境资源法的法律目的有其产生的环境伦理思想基础,通过比较中国古代的环境资源保护思想、源于西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思想,我们应当将已被发展了的以"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权利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我国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形成的主要伦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冬梅 《社科纵横》2007,22(12):75-7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在国内的日益普及,中国的信息网络建设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飞速发展,这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又给传统法律领域带来冲击,引发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计算机信息网络法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调整计算机信息网络活动中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信息网络法律就是针对网络出现后产生的新社会关系以及原有法律关系的新特点而制定的,因此与现有各个法律部门之间存在重叠与交叉;计算机信息网络法律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不是单靠一个部门法可以解决的。同时网络立法应当具有充分的前瞻性与预测性,对有些内容不能规定得过于具体,要留有发展的余地。对网络媒体管理我们应该积极促进其发展,同时又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研究中国法律体系的结构、特色和发展趋势奠定了现实基础。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归属和法律规范的性质两个向度作为研究法律体系的框架。前者的目的在于描述中国立法的现状,后者旨在分析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在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各类法律规范在不同法律部门中的分布发生有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发展的共性,另一方面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郑曦 《求是学刊》2016,(4):91-99
盘查、留置、拘留等警察权行使方式均系对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短暂限制,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可以被纳入警察暂时性人身限制权这一集合概念中。文章提出适用于这一类权力的监督制约规则,解决其适用时的协调问题,以保证此类权力的行使被严格限定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既发挥其应有之功效,又不至于出现权力滥用而侵害公民权利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已为业界和理论界所共识。公司社会责任应该具有明确的法律内涵和外延,并且在法律的范畴内应该有其实现路径和责任的追究机制。这是公司社会责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公司社会责任被泛化的核心要素。当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被作为一项法律原则予以确立,同时,这一法律原则也就贯穿于公司法的规则之中。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法解决公司社会责任法律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6.
富勒的新自然法思想在坚持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的基础上,将法律看成是一项目的性互动的事业.而这一事业的内在道德则贯穿于此事业形成与发展的始终.以此为核心,富勒新自然法思想的具体内容分别体现在法律事业所构成的基本环节、其从事者的角色道德,以及此事业要达到成功的目的导向和动态过程等四大方面.这种以事业观为导向的新自然法思想,扩展了自然法学讨论的范围,较之于古典自然法思想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尤为突出的是富勒以官民之间的互惠、预期、承诺与合作等互动过程来把握法律的本质,其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方法和内客丰富了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认识,其作用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法律道德意识,可以为构建法治社会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富勒以法律事业观为核心的新自然法思想,无论是对于法律本身的理解还是对于法学理论及法律实践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时代召唤人权:近代中国变法主题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上掀起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思想大变革,可以说是始终朝着力图摆脱封建专制主义、奋力开拓现代人权法制建设的方向迈进。在这一场艰苦卓绝的法律思想革命中,一切憎恶专制黑暗,向往自由光明,献身于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志士仁人,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集团,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尤其是法律家们在不断地觉醒,前仆后继地追求法的价值和目标,竭诚指望在法的框架中构造出人的天堂。法律逐渐地不再被视为君王驭民的桎梏,而开始被奉为保障自由增进人权的保护神。法的观念的这种变革过程是十分曲折的,其代价也是极为沉重的。然而,根植于现实世界的法观念一旦发生剧烈变革,就会对现实世界产生反作用。将法与人权相联系的思想变化,在中国近代法制建设中的影响是极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因此人们对"天"既崇敬又畏惧,认为顺之者昌而逆之者亡,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产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必然反映,是不可逾越的自然之道和社会之道.而以此为理论依据,中国古代产生了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为法律制定时遵循的"则天立法"原则,法律实施时实行的"司法时令"等制度.因此,立法与司法中"顺天则时"的观念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自然规律与人间法度相类相通.浑然一体的格局."天之法"因此具有了实用价值,而"人之法"也因此具有了合理性和神秘性.这一切都说明中国传统法律的自然观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存在诸多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一生致力于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不仅是一个年深历久的司法官吏,具有丰富的立法和司法经验,而且是一个极负盛名的法学家,既谙熟中华法系,又精通大陆英美法系,被时人誉为“法学泰斗”。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过程中,他一方面比较深入地考察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法律,对之做出了一定的批评和总结,一方面大胆地吸收了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精华,把资本主义的法律、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学理论、法学研究形式引进了中国,为开创近代法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法律和法律思想由封建主…  相似文献   

10.
法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是法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向.马克思既从经济角度看法律,对法律现象进行经济分析,探寻隐藏在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又从法律角度看经济,对经济现象进行法律分析,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法律逻辑.法经济学中国化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制度经济分析为标尺,这既是中国法经济学真正的本土化过程,也是法经济学指导中国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传承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吸收借鉴西方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是构建中国法经济学的本体论框架、实现法经济学研究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郭明浩 《社科纵横》2011,26(5):95-98
"述而不作"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众多传统士人奉为不易法则。孔子"述而不作"思想也可以进行现代转化,对中国当下的文化建设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经典的传承问题是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各种理论主张层出不穷,"述而不作"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巨大阐释张力的思想主张,它在当下的经典传承中也可以扮演其特定的角色,它对于经典阐释和如何推进经典的传承都有着其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商品经济和法律调整手段的关系是历史的、具体的辩证统一。商品经济是法律手段获得强大活力的雄厚源泉,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又需要较完备的法律手段的能动调整。我国“七五”时期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建立比较完备而协调的商品经济法律调整体系。这是牵涉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的综合性法制建设系统工程。为完成这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法律调整为主题,深入探讨一系列法律问题以及法律与商品经济的边缘问题。本文拟对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陈述管见,以就教于同仁。 一…  相似文献   

13.
在管子丰富而杂的思想中,以法家思想略为占多。在重视经济学意义上的德治的同时,管子特别重视法治,法治思想应该是管子根据当时社会形势变化的新发明。管子及其后来的法家都强调经济和法治对政治的根本意义,反对儒家的亲亲原则,即反对儒家以伦理代替政治或者以伦理干涉政治。他们认为,伦理无法信任,不能被当做政治的根本;即使伦理有些积极意义,也由于其生效太过缓慢而变得微乎其微。法家相信,法律的有效性仅仅在于能够建立起人们对法律的社会信任,有了社会信任就足够了,其他方面都是可有可无的。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法家的法治并不成功,尽管法家看到了人性的某些方向,但也忽视了人性的另一些方面,尤其是没有看到人性的复杂和自相矛盾。法家迷信法律足以规训人的行为,是把人看成了可训的动物,这是一切强硬派专制主义的共同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雪强 《社科纵横》2010,25(12):64-67,74
经济法一直以来因其所涵盖的部门法律分散而被认为缺乏统一的法律制度体系,所以招致对其法律独立性的异议。而经济法规范缺乏系统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各个具体法律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责任制度。没有责任制度保障的法律必然难以通过法律途径对法律关系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并实现权利的法律救济。通过对经济法的责任制度进行深入分析,消除对经济法的法律系统性的争议,为经济法的法律独立性提供足够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吴育刚 《探求》2001,(Z1):9-10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的法律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思想。从现实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东西。邓小平的法律思想既有别于前苏联的法律理论,也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理论。 邓小平没有专门对法和法律或法制和法治下过定义。他第一次使用“法律”一词是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说,党章草案要求每一个党员严格地遵守党章和国家的法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他第一次郑重……  相似文献   

16.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基本规律和特点,经济法自问世以来,也不断向人们昭示自己的特色。其中,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不平等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许多教科书强调这是由于在同一经济法律关系中,各经济主体之间具有隶属性,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所决定的。现在看,把这一现象提炼为经济法的一个特点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不仅其本身正确性值得研究,而且反映了现行经济立法指导思想上的诸多弊端。 首先,虽然这一现象是我国现行经济法律关系和法律制度中具有的东西,但现实的未必就是合理的。在过去…  相似文献   

17.
略论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在法学上也有重要的贡献。他精心研究了古希腊城邦的政治法律制度,提出了一些新的法学理论,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牵涉面很广,本文只就其中的主要内容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法律的内容就是正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儒家主张"德治",其德治思想异常丰富、完整;而法家则主张"法治",因而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的理论博弈."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忽视法律重要作用的错误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治".而法家"法治"思想虽然与今天的法治理论有重要区别,但它看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缺陷是不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因而轻视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道德和法律二者不应是博弈的关系,而应是相互蕴涵、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秉持这一理念,我们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日元汇率变化对日本家庭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家庭经济中包括消费和被招聘两个方面。从消费方面来看,从海外能够进口廉价商品,这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生活水平,还可以增加家庭经济部门可支配收入。特别是在内外商品价格差价非常大的情况下,其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张泽锋 《社科纵横》2006,21(3):66-67
法律行为是大陆法系(尤其指德国法系)各国的民法及其理论中的一个极其抽象却又十分重要的法学概念。但由于其汉字字面意思丰富而被有意无意的歧解甚至混用,尤其在被加上“民事”二字以区别于其它法域之法律行为而成为民事法律行为时,就已经使法律行为这一民法术语变质。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命名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