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年,梁启超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文化大师陈寅恪时,曹问:“陈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有些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赋诗与歌诵     
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三·〈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中说:赋诗就是歌唱入乐的诗,诵与歌意义本同,所谓“不歌而诵”,不过是汉人妄生分别的区解。他举例说: 但歌诵原是互文。先就动词方面看,……‘公使歌之遂诵之’……可见是同义的。再就名词方面看,《小雅·节南山》说“家父作诵”,《四月》说“君子作歌”,《大雅·崧高》和《烝民》说“吉甫作诵”,《桑柔》说“既作尔歌”,可见是同义的。但这些话都靠不住,俞平伯先生已商榷之。作为旧话重提,今为撮录其要,参以己意,辨之如下:  相似文献   

3.
《五马图》是现存最为可信的一件李公麟的作品,画家在画中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成功地描绘了马的外形以及表现了马的内在结构特点。李公麟以娴熟的笔法作鞍马人物画,使白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画科,这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巨大贡献。因而,元代长于白描的赵孟頫奉他为“白描之祖”。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说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诚然,把“画眼睛”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一种手法,这无疑是没有错误的。但鲁迅关于“画眼睛”艺术的意义远非如此。他强调要“画眼睛”,而反对“画头发”,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要严格区分本质与非本质、典型与非典型,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鲁迅提倡的“画眼睛”,就是指一种白描的艺术手法,即用最简练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和主要精神特点。鲁迅以他的创作实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经常讲到的“鲁迅笔法”或“鲁迅风”,究竟是什么?本文以为,大体可以说就是鲁迅的文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家的风格主要表现在他的语言上。我们这样说也许尚无大谬。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法国人有一句名言:‘风格就是人身’。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德国语言学家威克纳格认为风格学的对象就是“语言表现的外表;不是观念,不是材料,而只是外在形式——词汇的选择,句法的构造。”当然,他还作了重要的补充——“风格并不仅仅是机械的技法,与风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说:“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在毛泽东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他在年青时代就开始作诗。他的第一首诗:五言古体诗是在1915年为悼念同学易昌陶而写的。如果说,这是他攀登诗峰的起步,那么到了1923年,他写《贺新郎》时,已达到了高峰。当代诗词评论家都把这首词称为千无古人的“绝唱”,足可见诗词造诣之深了。理论源于实践,认识开始于经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讲话以前,据现在掌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认为,古往今来文艺作品中的先进妇女的形象,应该受到特别的赞赏。周恩来曾从理论角度对传统戏剧中的先进妇女形象给予充分肯定,说:“古代,没有社会主义,但有中国人民优良的传统,人民创造了他们的理想人物,如穆桂英等。”又说:“《杨门女将》是好戏。” 周恩来还赞赏其他类型的古代先进妇女形象。他看了京剧《望江亭》说:“这个戏唱腔好,人物少,矛盾突出,谭记儿这个妇女有反抗精神,机智勇敢。”还建议将其作一关键性的修改,他指出:“杨衙内不过是个浪荡公子,没有什么官衔爵位,皇上不会让他当钦差,戏里可以把他说成是假冒的。”后米的演出,正是按照他的意见安排的。  相似文献   

8.
读刘白羽的散文,总是被那炽热的激情所吸引,而不觉得在使用什么艺术技巧。这不是没有技巧,而恰恰是达到了巴金所说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换句话说,他摒弃了那种“用鲜花去装饰谎言”的所谓技巧,而把技巧的运用融化在真实自然地表现思想内容中去了。刘白羽十分懂得:“在创作中也不要过分地追求巧合,因为分寸掌握不好,容易失去淳朴真实”。“真正的艺术技巧,在于使读者没觉得你在使用技巧”。(《喀喇昆仑的神魄》)这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娴  相似文献   

9.
寻找快乐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不开心,于是他打算到民间去寻找快乐。他问了很多人,有的说:“你拥有了权利就会快乐。”有的说:“只要你拥有了金钱就会快乐。”国王摇了摇头说:“这些我都有,可是我还是不快乐。”国王继续往前走。他来到一块田地前,看到一位农民一边唱歌一边干着农活。看起来很快乐的样子。国王走过去,看见他没有穿鞋,于是便说:“你连鞋子都没有,为什么还那么快乐?”农民说:“因为我有那么多稻子,到丰收的时候,我就可以有好多双鞋子。”国王说:“可是现在稻子还没有成熟呀!你仍然什么都没有。”农民说:“你看它们长得多么好,就像我的…  相似文献   

10.
踮起脚尖     
[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相似文献   

11.
写作专著、教材、词典等,大都认为“简笔勾勒”是白描技法的本质特征,其实,此论与白描这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的本来意义、与前人将“白描”借用为写作技法名称的论述及写作实践,都是不相符的.白描必“简”的认识,最初恐怕是受了《辞海》等工具书的影响.旧本《辞海》中的“白描”词条,只有绘画方面的释文.1962年出版的《辞海》修订本才增加了写作方面的内容,释文全文是:“中国画技法之一.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里释绘画中的白描并无“简”意,用于文学创作上却称“用简练的笔墨”,根据何在?没有讲.其他工具书一般都采用这种说法.1991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8)对“白描”在写作方面的释文,才回归其本来含义;“文字平白如话、不施渲染烘托的风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擅长白描手法的大师,那么,孙犁则是当代作家中运用白描手法的高手。他们的作品都以白描艺术为特色形成了为人们首肯心折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不仅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得心应手地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画廊,而且还对白描这一我国传统艺术手法作了理论上的总结。他认为,“‘白  相似文献   

13.
一艺术情节中的人物一般都有原型依据——这是艺术源于生活的具体表现与证明。巴尔扎克曾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优秀的小说家为例,指出在他们的作品中“找不出一篇不是以当时的真实事实作基础的”作品。因而,他说:“世界上没有光凭脑子就可以想出这样多小说来的人,单是去搜集这些故事,也得下很大的功夫才行。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14.
对每个生命来说。有一天,上帝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的问题。上帝敲了敲门,走到智者的跟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探讨吗?”智者毕竟是智者,他虽然没有猜到面前这个老者就是上帝,但也能猜到绝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正要问上帝您是谁,上帝说:“我们只是探讨一些问题,完了我就走了,没有必要说一些其他的问题。”智者说:“我越是研究,就越是觉得人类是  相似文献   

15.
重视生活     
三毛 《社区》2011,(8):11-11
我认为写作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人问我:“你可知道你在台湾是很有名的人吗?”我说不知道.因为我一直是在国外,他又问:“你在乎名吗?”我回答说,好像不痛也不痒,没有感觉。他就又问我:“你的书畅销,你幸福吗?”我说.我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福,这些都是不相干的事。又有别人问我:“写作在你的生活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吗?”我说它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他又问:“如果以切蛋糕的比例来看,写作占多少呢?”我说就是蛋糕上面的樱桃嘛!  相似文献   

16.
牛淹死了 甫贯天天要带午饭上山放牛。早晨出门时,财主只给他一包包谷饭,里面包的不是酸菜就是蕨菜。 一天,甫贯对其他几个给财主家放牛的孩子说:“我们天天给他放牛,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我们杀他一头牛来吃吧!”别的孩子说:“那怎么行呢!财主天天要点数,少了一头还了得?”甫贯说:“只要你们不说就行了!”于是,他  相似文献   

17.
柏格森主义在法国文学中是有它一定的地位的。他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人,不由自主地被卷入1910年前后巴黎文学运动中去了。自从1907年他的《创造的进化论》发表以后,他就从默默无闻一跃而成为文坛上的风云人物。当时,柏格森的学说在许多青年作家和诗人中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有一部分人对他恭维备至,把他的学说说成是“一个时代的思想结晶,是一国文明的珍事奇闻”。但是有一部分反对派对他的攻击也很厉害。他们主要是反对他的感觉论。按照当时反对派的领袖,班达的看法:“感觉论思潮泛滥到法国来了。它只关心情绪,而抛弃任何理智因素以及一切不是本能的东西”。当时许多文艺杂志和报纸都发表了决斗双方的文章,这足以反映当时在柏格森的名字和学说周围所掀起的一场喧闹论战。但是这场笔战丝毫没有影响文学柏格森主义的重要性。至今,柏格森思想在法国的现代文学里仍可以找到痕迹。在文学里留下了几个倾向,如:对人的观念,下意识,对于矫揉做作的厌恶。在诗的方面则有:对绵延和生命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语法书都认为在现代汉语里有两个“没有”,其中一个是动词,另一个是副词。它们说,否定事物存在的“没有”是动词,否定行为已经发生的“没有”是副词。但是,也有些语法书说得比较含糊。例如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上册第253页说:“‘没有’的用途共有两种:(甲)替代古时的‘无’字,用为次品。(乙)替代古时的‘未’字,用为末品。”王力先生实际上是认为作“无”用的“没有”是动词、作“未”用的“没有”是副  相似文献   

19.
《史记·高祖本纪》有这样一段话:“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有的同志认为“今为赤帝子斩之”一句是以介词“为”为标志的被动句式。①此说值得商榷。关于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式,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中作了论述。他说:“外动字之行,有施有爱。受者居宾次,常也。如爱者居主次,则为‘受动字’,明其以受者为主也。”②马氏从动词和宾语的词序和动作行为的施受关系着眼,判别了古汉语中的主动句和被动句。按马氏的意思,即是主语是受动者的句子,就是被动句,不管有没有结构标志。从马氏所列被动句六种表现形式中可见这一点。这六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幸福实验     
美国有个研究幸福的实验是这样的:心理学家让受试者造句,规定以“我希望”起头,例如“我希望我象比尔·盖茨那样富有”、“我希望我是贝肯汉姆的情人”、“我希望我中百万乐透头奖”。然后,心理学家要求受试者再造三个句子,以“还好我不是”起头,例如说“还好我不是绝症患者”、“还好我不是乞丐”、“还好我老公没有暴力倾向”等等。调查结果显示:同样一批人,在完成“我希望”的造句后,心情都会变得比较差,而完成“还好我不是”造句时,心情都比较好。心理学家又给受试者讲了个故事:有一位青年家世很好,学业顺利,衣食无忧。但是他也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