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意志在根本上是人的存在问题.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能够追问自身的存在意义.对自由意志的思考意味着人开始走向了对人自身的绝对尊严、绝对权利和绝对责任的自觉确认与自觉承担.近世西方以自由意志和个体选择作为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从伦理精神本性上来说是正当合理的.但是,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悖反关系,即:道德"应该"既以自由意志为前提又需要克服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的这种悖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个体与社会本体的二律背反处境.在生活世界中,道德"应该"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受偶然性情景和存在性事实的影响,也与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相联系.自由意志作为道德"应该"既是绝对的,又是历史的.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形成的划界关系乃为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谌林 《江汉论坛》2012,(8):56-60
理解不自由的原因是达到自由的先决条件。不自由意谓行动遭遇了障碍,而主体所受之障碍有三种形式,即他物、他人和自我心智缺失。分析三种障碍的性质及表象可以发现,自由的一切障碍最终都是物理性质的,因此科技理性是扩展自由的决定力量,这和自由主义的思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康德论证了先验自由的客观有效性,此后又用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来对其进行约束.最后,通过意志为自身立法的意志自律有效地统摄了作为自由消极方面的先验自由及作为自由限制方面的道德律,从而全面而深刻地凝练了康德的意志自由理论.  相似文献   

4.
斯多葛(Stoics)对神的理解使神成为一种道德哲学的基础,但在斯多葛看来,神既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它同时对人来说也是世界的内在必然性、也即对作为道德主体的人而言的“命运”;因此,“命运”和“自由”之间产生的紧张对立,给斯多葛将人自身理解为一种独立自主的道德主体以极大的压力。作为外在力量而存在的“命运”,是希腊城邦共同体瓦解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必然性统治的世界中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如何可能?是斯多葛哲学的问题和困难之所在,也是其内在力量之所在。这种以理性为根据的意志自由在苏格拉底的独立人格中首先得到体现,在斯多葛学说和人格实践中得到完成:个体因为对于天道或神性的体认而对自我存在具有一种自由自觉的意识,以致形成一种“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这是斯多葛学派对希腊古典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重要贡献,也是构成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H.G.法兰克福的意志必然性概念延续了法兰克福反例关于相容性问题的思考,最主要的就是应对与终极来源意义上的自由理解相联系的不相容论论证。他认为行为者与行为之间的恰当联系无需行为者是行为的终极来源。意志必然性是非自我赋予的,意志必然性概念自身之内同时包含了必然性和自主性两方面的内涵,是形成人格同一性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此意志必然性的存在证明了意志自由与必然性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6.
阮媛 《兰州学刊》2014,(2):21-24
黑格尔对自由概念的探讨涉及《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等众多文本,文章出于两个理由将重点探讨黑格尔在《法哲学》中的自由概念。1.在《法哲学》中,黑格尔最完备地论述了自由概念在现实社会中的运用。2.其他文本对自由概念的分析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文献,相比之下,对《法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却著述不多。文章以意志这个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对意志概念的变迁,阐述在每一阶段与之相对应的自由的阶段,详细阐述黑格尔的自由观。黑格尔的自由观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中自我观念的扬弃中发展出来的,是将近代的主体性原则与古希腊的伦理社会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自由观。  相似文献   

7.
沈晓阳 《江汉论坛》2002,(10):53-57
意志自由论与决定论的关系问题,是自由理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分别对意志自由论和决定论双方的论据作了全面考察和梳理概括,并对两者的关系作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不仅不是对意志自由的否定,而且还是意志自由的必要条件,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是可以兼容的。  相似文献   

8.
《发条橙》对暴力的描写与渲染,对“洗脑”的艺术再现,是小说家探讨人性本质以及人类问题的方式。伯吉斯所描述的绝对暴力行为是放纵极端自由的结果,而道德选择权的丧失则意味着自由意志的沦丧。毫无节制的彻底的自由将使人类生活陷于混乱而自我毁灭,自由意志的被剥夺则使人类失去尊严的生活。自由意志的放纵与沦丧这两者的平衡将是一个值得人类恒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哲学原理》是关于权利的哲学。黑格尔通过抽象的法、道德、国家三篇的论述阐明了自由意志或者说自由从客观、主观到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在其客观精神阶段实现了国家这一伦理实体的绝对精神内涵,而这其中法哲学从其理论原点自由精神出发完成了自身的运动过程。通过法哲学中对作为人之为主体的“自由意志”的分析,来透视对法哲学的基本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因脑神经科学的介入,"人是否拥有自由意志"的古老争论因其关系重大而成为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并出现了"否定"与"肯定"两个话语阵营。然而争论双方的论证与探究活动皆遵循着相应的规范本身,就体现着自由意志——若无自由意志,规范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争讼双方之所以对此视而不见,只因二者皆陷入了一叶障目的思维误区,即双方在探讨自由意志时皆从无批判的既有理论和方法出发解构了现实的人这一自由意志的根基,从而导致人拥有自由意志这一事实始终得不到合理解释。立足于自由意志的根基,从现实的人出发,我们看到尽管自由意志以生命与脑神经组织的正常存续为必要条件,但却是一种社会化的成就,因而既不可能被还原为脑神经组织,亦不可能归诸无人身的理性。同时,自由意志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性存在自有其限度。  相似文献   

11.
实践:自由之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红 《北方论丛》2011,(4):112-116
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永恒追求,也是哲学不变的主题。从古希腊至康德以前的传统哲学,由于将自由的实现寄托于对必然的认识,并没有给人类找到实现自由的正确道路。康德发起的哥白尼式革命第一次将人作为哲学的中心,将自由作为最高目的,开启了实现自由的实践之途。但是康德的理性的人和软弱无力的道德说教只能使自由成为彼岸世界的东西。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伟大继承者的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的前提,将生产实践作为实现自由的基础,找到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从而真正完成了由康德发起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2.
穆随心  郭捷 《兰州学刊》2010,(5):107-110
劳动合同正义是劳动合同自由的核心,一部劳动合同自由的发展史,同样也是劳动合同正义的演进史。劳动合同消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形式正义、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实质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消极自由相互包容,以此来达到劳雇双方利益的均衡,进而达到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均衡时,劳动合同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也就得到统一,劳动合同正义也就得以实现,劳动合同自由与劳动合同正义的动态的协调统一也就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3.
新闻自由:责任与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自由主要指人们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新闻自由是自由的新闻精神追求的目标。自由的新闻精神正是以追求新闻自由的方式实现着自身。对于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来说,追求新闻自由,就意味着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自由才是正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公共性的实现条件与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政府公共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形式。政府公共性的实现条件包括软环境即主观条件、硬环境即客观条件两方面,公共理念和公共精神的确立是其主观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权力规制等制度建设、公民社会的培育壮大是其客观条件。政府公共性的实现形式可以采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形式,因此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垄断政府公共性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周甲辰 《云梦学刊》2007,28(3):113-116
“悟”不等于直觉,不等于学识,不等于灵感,不等于审美经验的积累,也不等于审美感兴,前人对其理论内涵的研究存在诸多弊端。从“悟”的本义出发,联系严羽等人以“禅”论诗的具体语境来分析,从本质上看,“悟”就是生命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赫费认为人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行动及放弃,实践理性是引领行为的、使行为合乎道德的理性。赫费从理由与行为间的关系、一种纯粹的发起者身份及人类学视野三方面认证行为自由。鉴于人是在有意识及自愿的情况下采取行为的,可对人的行为进行责任认定和评估,认定及评估的依据便是行为是否在合乎道德标准的情况下实施的。正义原则既为行为自由的限制也为行为自由的保障确定了唯一合法的尺度。  相似文献   

17.
信息自由诉讼制度是美国《信息自由法》确定的重要制度之一,对其他国家建立信息自由 制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本文对该项制度的形成与沿革、以及主要内容和特色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吴庚振  周远帆 《河北学刊》2004,24(5):201-204
西方国家所标榜的新闻事业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从控制手段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对新闻传播事业采取的是"软控制".这是一种利益控制,资本控制;是一种价值观念控制,规律控制.这种控制,使新闻媒体自觉自愿地按照资本的意愿行事.它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起主导作用的永远是资本,新闻工作者不可能得到它所标榜的绝对自由和民主.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自由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价值理念,以儒学为特征的中国文化传统是与自由无涉的,甚至是相悖的。实际上这种先入为见的判断是有西方中心主义嫌疑的,也是由于宋明理学及其以后的负面影响所致。其实,在儒学的发源时期———先秦儒学中所蕴涵的精神、道德和政治的自由风范,是值得我们重新挖掘和继承的优秀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少安  刘明宇 《文史哲》2004,(6):152-158
经济自由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拓展人们的自由。这里的自由分别指形式自由和实质自由。实质自由的有效增长依赖于人们拥有平等的形式自由,形式自由则依赖于政府对个体权利的保护。但政府有可能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利破坏形式自由的平等性,最终损害人们的实质自由。因而探求自由的价值、代价与限度的过程,也是寻找政府行为守则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