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的时候,因为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心中不免有些活络,想,要不专门搞写作吧。按我当时的智慧,觉得要搞写作,就应该去当记者。可是最后我终于没有填报当时已经行情猛涨的新闻专业,理由说来惭愧:怕累。后来我越来越发现那时的决策是多么英明。时常看到电视里一个什么名人刚一露脸,一群记者拽着照相机、话筒什么的,或者扛着火箭筒般大小的摄像机一拥而上,我总会想起以前到黄山之类的旅游点去玩,一下车就被上至太婆下至小妹的各种女子包围着拉你住店、买纪念品,弄得狼狈不堪、如避蜂蝇似  相似文献   

2.
善待儿媳     
姚扶有 《老年人》2006,(5):31-31
我和儿媳相处,亲如母女。不过,培养这种感情需要时间,得有一个过程。儿媳刚到我家的时候,对我总是敬而远之,很少当面讲话,有事都是通过儿子转告。那时,我们各住各的家,到了周末,小两口才回来陪陪我们。儿媳回来的时候,每次见到我都“是三部曲”——脸一红、头一低、最后抿嘴一笑。这就算打了招呼,从未叫过我一“声妈”。我想:哪有这样当媳妇的,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到了冬天,我特别怕冷,手脚冰凉。一天,儿子拿回一个磁疗暖炉,我一用觉得效果不错,直夸儿子孝顺。儿子哈哈大笑,说“:您弄错了。这是您儿媳专门给您买的。”我不信,以为是他帮老…  相似文献   

3.
我于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1992年退休,整整工作了40个年头。刚退下来时总觉得无所事事,有的老同志约我打麻将、下象棋,但这些对我来说都无缘,因为在岗的时候,我是一个工作狂。刚参加工作当教师,第一个月工资33元,这钱对我对家庭是多么珍贵啊!我是在家庭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自己挣扎着上的学,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得正不可开交的时候参加工作的,为了对得起这份革命工作,我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当教师是个“模范教师”,后来调行政部门工作,人称工作认真负责的“拼命三。郎”。就是和娱乐没结下缘,退休后才感到是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4.
刚开通的武广高铁,广州和深圳便有“好事者”专门乘坐这趟列车北上到武昌,在武汉逛了一圈,饮了长江水,又吃了武昌鱼,到晚上七八点钟又优哉游哉地回到了广州。有记者问他们搭高铁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他们诙谐地说“呵,我们搭了一回‘铁的'”。这就给人们透出一个信息,高铁将要像半导体的产生改变世界那样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到小丽是在一个餐馆。当时,餐馆老板指着端菜的小丽对我说:“这女孩刚辍学不久,小学6年级了还不认识菜单。之前她妈来餐馆劝她回去读书,她就是不肯。我真的不想要她在这里打工,觉得她可怜才收她的。”小丽上菜的时候,我主动和她打招呼,但她态度很冷漠,上了菜转身就走了.  相似文献   

6.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活丰富多彩,也波澜起伏。我们是故事的读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当我们阅读"社会"这部书的时候,我们都会有兴趣点。不同的人阅读,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点。10多年前,我是一本杂志的编辑。当时有一则新闻让人充满了联想,我也在杂志上编发了这条消息:新闻集团掌门人、68岁的默多克与不到31岁的邓文迪结婚了。当时候我的兴趣点是:邓文迪是如何攀上默多克的?传闻是这样说的:生于中国山东济南市的邓文迪,18岁时利用课余学英语的机会结识了一对美国人——切瑞夫妇。1988年  相似文献   

7.
我和菲菲是在济南认识的,当时我们都是刚毕业,带着一腔热情,准备打拼属于自己的天地。初次相见的时候,我就对菲菲特别有感觉,她长得不是很标致,但特别有味道,眼角微微上挑,看过来的时候有一种很特别的风情。  相似文献   

8.
马超 《老人天地》2010,(7):29-29
陈冰永远地去了。我禁不住翻阅我生命中66年来与他交往的章回。翻到1945年的冬天,我和陈冰坐在济南前线的一间草房里.面前烤着火。我们的谈话很亲切、随便。当时陈冰是《大众日报》(山东省委党报)的领导人之一.我只是刚从敌占区出来的学生.在通联科当内助记者。陈冰叫我帮助沙洪.我感到很亲切、很感动。因为我还没入党,不愿意谈婚姻之事。  相似文献   

9.
当罗吉走入我家的时候,我才13岁罗吉那时刚上大学,他比我整整大了五岁.罗吉的妈妈和我的妈妈是中学好友。当罗吉考上这座城市的某所大学时.远在外地的乔阿姨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给妈妈打来电话让她多多关照自己远离家乡的儿子这以后.罗吉便成为我们家的常客他时常在星期天来我们家吃饭,妈妈总会在罗吉来时做上一桌丰盛的菜肴来款待他罗吉是那种健康俊朗的男孩子,他懂事聪慧.很快便博得我爸妈的欢心,他们对罗吉的有爱溢于言表倒是我这个才上初中一年级的黄毛丫头受到了冷落─—因他的到来让本来受宠的我品尝到了被疏忽的滋味但由于…  相似文献   

10.
《女性天地》2011,(11):50-50
问:一年前我认识了L,他比我大8岁,我们刚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挺好的,他对我也好,说保证今后只爱我一个。我知道他离异,带着个5岁的女儿。我想如果我们要结婚的话,我会接受这一切。就这样,我搬进了他家,跟他们父女一起生活。令我惊讶的是,L已经离婚3年了,可他前妻居然有他家房门钥匙,可以自由出入。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某报社当校对的时候非常自信,自恃认得不少汉字,工作时便有点粗心大意,险些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那时,笔者刚进那家报社,虽是个新人,但是报社给我的待遇并不低,除了500多元的底薪,还有奖金,这在当时已是“高薪阶层”了,因些我并不在乎“文中错一个字扣2元、标题错一个字扣50元”的规定,心想只要把差错控制在一定限度就行  相似文献   

12.
“彭睿!我们去海洋博物馆看海豚吧!”我听了爸爸妈妈的这个好消息,高兴极了!其实,我早就盼着这一天。 刚走出家门,太阳公公在楼那边的半空中就盯着我笑。今天是星期六,街上的人也多起来了。我们雇了的士,刚钻进车,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海洋馆门口。“哇——!人真多呀!”我忍不住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陈青 《公关世界》2009,(8):43-43
清楚记得:刚参加工作当学徒工的时候,一位叫曹介堂的老师傅给我讲,过去在旧社会的时候,掌柜收学徒、师傅带徒弟,也讲究先行“考试”,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师傅扔给徒弟一把扫地的笤帚——拿过笤帚傻卖力气的打扫,只清理眼前明摆着的垃圾污物,三两下子粗粗拉拉、慌慌张张交了差事的人,师傅看不上眼。  相似文献   

14.
老五 《女性大世界》2004,(2):146-148
当酒精的温度高于文字对我的灼烧的时候,我选择酒精;当男人的嘴唇湿过文字对我的滋润的时候,我选择男人;而当这一切欲望都隐藏在文字的小天使后面的时候,我拿起笔,写下我的幸福——《越挠越痒》。  相似文献   

15.
称呼的困扰     
到新单位实习三天了,可我还不知道该叫我们领导什么。这个难题让我心情沮丧。 在毕业之前能赶上这家报社招人,而且我又被推荐去实习,这让所有的人都有些羡慕。刚报到的那天,我拿着校宣传部领导的条子去找他的老同学──报社政教部主任。有了这种关系,第一次应聘的我心里略略有了底。报社的走廊寂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我在政教部的门外屏住呼吸一分钟,然后怯怯地敲了门。 屋内王主任正在和一名记者说话,我按吩咐坐在一边。王主任和记者的交谈琐碎而漫长,条子和推荐者给我的信心很快在尴尬的等待中烟消云散。当我注视着一缕阳光已经…  相似文献   

16.
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在我脑袋里挥之不去。 那是英国的电视台采访了几个移民到西班牙的英国家庭。当我看了第一眼的时候,我心里涌起的感慨是——世界真是一个轮回。当全世界的英国使馆都在防着别人使劲往他们的弹丸之地以不正当的方式偷渡的时候。英国人也在卷起行李,抛弃他们阴雨连绵的国度,向西班牙、澳大利亚等拥有阳光海岸的国度移民。  相似文献   

17.
高敏 《当代老年》2006,(9):24-25
张铁生一张白卷,断送了我们这代人高中毕业直接考大学的人生前途。1973年7月,在县城高中毕业的我挑着铺盖回家当农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这一届毕业生是当地首届高中生,在乡里、村里自然可算是小“知识分子”了。由于我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且常有诗歌、散文或通讯报道发表在县里的文艺杂志上或广播中,由此博得了一个秀才的雅号。那年年底的一天下午,当我正在田间劳动时,接到生产队长转达的通知,叫我明天去大队小学报到——当代课老师(当地戏称为“蛋壳老师”)。事后才知,原来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生了重病,同村的一位“赤脚教师”推荐了我。当时的小学位于大队所在地肖庄环桥头。小河边上,一排简易的平房构成了全部的校合。师资都是土生土长的“赤脚教师”,最高学历是“中师”。学生都是本大队的农民子弟。在如此简陋、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尽最大努力维持着正常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职业开锁人     
李鹏 《职业》2001,(5):14-15
我14岁时就随着父亲开始学修锁配钥匙的行当,至今已经有16个年头了。在这一行里,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当同龄人都在上学的时候,我却已经走进了这行,走进了社会。当时,父亲的店里有3个他的朋友跟他学徒,那时的生意很好做,我们几个人从早忙到晚,甚至有时中午吃饭都要轮流替换。一天当中,抬起头的时候不多,不是低头配钥匙就是低头修锁,有时我的脖子很疼,我甚至怀疑,我得了颈椎病,那时,我一个人一天要修将近30把锁,想起来真是蛮辛苦的。我没想到会干这么长时间,因为,我的脾气不好,遇到稍微有点复杂的锁就经常起急。记得…  相似文献   

19.
记者采访一位作家:最初促使你提笔写作的动力是什么?作家说,很简单,那是在我当兵时,我们连的一个通讯员收到一笔稿费,他把这笔稿费寄回了家里。不久,他家里来信说用他寄回去的钱买了一只小猪,为此他母亲很高兴。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我当时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写一篇文章,得了稿费后寄回家,也让母亲高兴一回。就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目的,我开始埋头写东西了。  相似文献   

20.
何如平 《老年世界》2008,(11):25-25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一家租住在一个华人为主的社区。我的房东罗斯先生是个五十多岁的美国人,他为人幽默风趣,整天笑呵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