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关注了互联网使用状况与青年群体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总体能够提升青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身心健康的影响部分通过对现实人际交往改变以及网络依赖程度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人际关系,对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频繁的互联网使用也会导致网络依赖程度增强,造成网络成瘾、迷失现实等不良的互联网使用后果,从而对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总体支持了互联网使用的积极效应论,即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的总体影响利大于弊,但仍然需要警惕不良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从而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生 《中外书摘》2014,(5):82-83
吃饭是个大问题,战乱时期尤然。同时经历战争的人,食物结构未必相同,在其分属不同群体时,差别更为明显。食物的不平等,乃背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然而,这种不平等未必会引起各群体之间冲突。比如,“东家吃肉我喝汤”在中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其原因是处于各种食物结构层次中的人,已经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被定位了。  相似文献   

3.
肖兴政  陈正 《职业时空》2008,4(7):172-172
对性别差异平等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虽然在法律上要求平等,在劳动中对性别差异的特殊要求越来越少,但还是存在着性别的差异。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中仍然存在着性别差异的问题,要找出人力资源开发中性别差异的因素或阻碍性别平等的原因,寻求其根源,揭示其本质所在,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性别研究中,一般强调性别是一个重要的分层指标,以突显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这固然有其重要的意义;但过于强调性别之间的差异却也有可能忽视了性别内部的差异,而这种内部差异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其影响并不亚于性别所造成的不平等。虽然女性主义勃兴以来,人们始终渴望以“姐妹情谊”来凝聚、号召所有的女性站在一起,去争取与男性同样的权利,但总是有底层、边缘妇女提出质疑:“我们除了没有男人的权利以外,你们(主流、上层妇女)有的权利,我们都有了吗?”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到——女人除了性别的存在以外,还阶级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从古至今,不管在中国还是西方,在历史的不断更替中"平等"始终是人们不断追求的时代主题。但如何真正意义上实现"平等"并非易事,分析英国牛津大学教授G.A.柯亨的平等思想,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平等观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网络代骂”职业的出现,冲击着人性与社会道德,使社会不道德行为出现了新的变化。自从互联网得到普遍运用以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骂人方式,即“网络代骂”——利用现代信息传输工具,通过互联网代理别人对第三人实施网上侮骂的职业。“网络代骂”职业表现出极强的商业性,一般都以公司的形式在网上出现。“网络代骂”公司承担的业务都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如:在沈阳、天津、安徽等都出现了“专业网络代骂服务公司”。你只要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费用,并提供被骂人的详细情况,“网络代骂”公司就会替你把惹你烦的人骂得狗血喷头。因此有人成为专职…  相似文献   

7.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与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起构成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刑法平等是单纯的司法平等,亦或是立法平等与司法平等的统一,争议颇大。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针对我国现行刑法中在实质平等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对刑法平等原则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制定总是伴随着自由平等的条条框框。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逐渐完善走向平等自由。但是同样随着法律的完善,法律中的平等和自由开始出现冲突。譬如对于精英阶层征收更多的税,被认为是不自由的或是对市场的控制。与此同时其又被认为是平等的先决条件。但是这种对于自由的牺牲有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家茶座》第12辑刊有署名夏星的《现代性学与SEXUALITY》一文,夏文中转引弗洛伊德著作,认为男女性器官的差异是导致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夏文的这一论断让人感到十分惊讶。据笔者所知,弗洛伊德只是认为性器官的差异可能造成男童和女童性观念的差异,从来没有认为性器官的差异是造成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况且,男女不平等这一重大社会矛盾,实在也不是由男女性器官的那点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10.
保障平等就业 构建和谐用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旅燕 《职业时空》2008,4(11):10-11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其在我国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就业歧视已逐渐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现实生活的不平等就业现状入手,探究其原因,借鉴国际反歧视立法之成功经验,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转型所导致的中国社会分层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学界的瞩目,并且在90年代还引发了一场学术论争。由边燕杰主编的《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三联书店版)一书主要选译了这方面的成果。1975年怀默霆率先发表的《中国的不平等与社会分层》一文认为,当时的中国,上层阶级确实享有一定的特权,但特权阶级的圈子同苏联、东欧相比较小,因而他认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不平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大众对于当前中国不平等的状况和趋势的不满程度如何?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和一些中国政府官员都提出,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市场改革造成的不平等状况不断加剧,普通民众对资源分配的不公非常不满、甚至愤懑。通常认为,那些从改革中获益甚微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应该对当前的不平等心存怨怒。为了考察这些看法是否属实,我们对一项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首先,尽管中国受访者对当前不平等的一些方面确有微词,但是他们总体上仍倾向于认为,目前产生各种社会不平等的资源分配模式是比较公平的,尤其是在社区内部。其次,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类似调查结果的比较发现,中国受访者相对而言对社会不平等批评较少,同时更容易对个人通过教育、天分和勤奋努力来实现向上流动的机会持乐观态度。再次,总体而言,农村居民受访者,尤其是从事农业的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和职业地位较高的受访群体,反而对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反应要来得和缓,他们不太认为当前的情况是过分和不公平的。由此可见,民众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并不一定能代表他们对社会不平等的主观态度,而仅仅知道基尼系数或其他一些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也未必就能预测社会大众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基于这些发现,本文在结论部分讨论了中国今后在社会稳定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沛 《社会学》2008,(2):32-39
中国社会转型中职业体系的分化对当前社会的分层秩序起到了怎样的影响?涂尔干的经典命题是否适用于解释中国渐进转型中的社会不平等状况?本文通过把初职获得与收入决定的过程统一起来,对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是如何通过所在的劳动力部门作为中介,进而影响到个体收入的路径加以分析,提出中国的渐进转型过程中,不同的劳动力部门中已经产生了经济地位上的分化,在初职进入劳动力部门的过程中,个体的先赋因素比自致因素作用大;而在收入决定过程中,自致因素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社会流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健康不平等现象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即社会因果论和健康选择论。以往研究主要通过追踪数据来检验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研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民众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其产生机制,并从侧面比较了这两种理论的解释力。本研究强调健康不平等是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再生产,而社会流动是降低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重要途径。因而,本研究假设,是否发生社会流动对于改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上向(下向)流动能够促进(降低)人们的健康水平,并且有助于降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梯度。分析发现,社会流动(方向和距离)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但只有长距离的社会流动才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在当前中国背景下,社会因果论的解释力强于健康选择论。社会流动在健康不平等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混合作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男性。在我的手中,是一本关于女性问题的书:《关于性别的追问》。我翻开书,阅读;合上书,思考。正如女性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一样,男性也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社会中,男性也有不同的角色。男性怎样看女性,这要由男性的不同角色决定,不能一概而论。这是就一个人而言。众多的人,更有不同的层面。但《追问》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似乎想给出一些定义,对“女人”,对“女性美”……尽管封面上就有作者引用的雨果《九三年》中的名句“我说的是平等,我没有说相同”,但我读完书,还是有些疑惑:作者是倡导平等,还是倡导相同?作家、女作家,诗人、…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正义是社会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对于残疾人士来说,尤其如此, “平等”,就不仅只是政治方面的平等,最主要的是在生存权、受教育权以及就业权等方面的社会平等.而至于如何保障残疾人士的平等权益,就不能只是在宣传方面上下足工夫,最主要的是要完善国家政策对于残疾人士的扶持.本文在基于平等的角度下,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在参考相关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如何保障残疾人士平等权益的具体措施.[1]  相似文献   

17.
人是社会的主体,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阶级社会的诸多社会关系中,代表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阶级关系又是基本的,所以,“人”的基本内涵是阶级,生物的人与社会客体的结合点也是阶级。所以,阶级分析方法是阶级社会里认识人、也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我同意这一看法,但我们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对阶级进行抽象,只讲固有  相似文献   

18.
纳税与捐赠     
纳税与捐赠本就不是一回事,但却在贫富差距拉大的今天共同反映出对富的仇视心态,让社会更加不和谐。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让所有的穷人都变成富人,否则中国从“打土豪分田地”开始的革命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暴力革命与议会斗争不过都是消灭阶级与剥削,实现人权平等之下的共同致富的手段,最终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后半叶,英国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不平等加剧,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各种民间组织自愿组织起来.主张以人道主义来回应和改变社会不平等状况,特别是贫富差距等问题.这一运动被称为睦邻组织运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就劳动关系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业缘关系,漠视劳资关系的偏向;就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阶级关系,漠视阶层关系的偏向;就阶级内部关系的研究来说,存在着偏重水产分化、强调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漠视垂直分化、否认阶层间权利利益差别的偏向。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一项涉及全国的较大规模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分化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人阶级整体的阶层分化(即垂直分化)状态进行观测和描述,初步分析了各个阶层的构成、特征及在整体中的地位,分析了各个阶层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对各个阶层的状况和地位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各个阶层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