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招呼     
打招呼一个作曲家带了他自己的作品去找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罗西尼。罗西尼在听他弹奏的时候,每隔一分钟就把帽子脱下来,然后又戴上去。作曲家感到奇怪,就问他是不是觉得很热。"不,"罗西尼一本正经地说,"我有一种习惯,不管什么时候我遇见熟人时就要把帽子脱下来。...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样的语言会有不同的含义,这种语言现象就叫做歧义。巧妙地运用歧义,能够使你的语言产生奇妙的效果。 委婉表达 利用语言的歧义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真实意见,既让人感觉幽默,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曾经有一个作曲家带上自己的作品去找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请他做现场指导。罗西尼在  相似文献   

3.
孙子的日记     
李贤章 《老年人》2004,(5):29-29
好好是我的长孙,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跟我很亲近,常常搀着我外出散步,一边走一边听我讲故事。他肯动脑筋,爱好学习,从读小学三年级起就坚持写日记,而且总喜欢把心里话记在日记本上。好好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他妈说他像记流水账。后来写得好多了,可他却再也不愿意把日记本拿出来给别人看了。为了保密,他经常把日记本藏起来,不是藏在被子里,就是塞在枕头下。这样觉得还不安全,因为他感到日记中提到的事,好像妈妈都知道。比如,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到上课时走神,挨了老师的批评,他妈妈第二天就教训他:“上课一定要集中精力,别三心二意!”还有…  相似文献   

4.
心理万花筒     
《女性天地》2005,(2):45-45
老是洗手的小生意人27岁的钟大勇在学校附近做小生意。今年春节以后,他老觉得别人拿过的东西都很脏,自己的东西都不愿让别人碰,接触过任何东西他都要洗手,而且还要求别人也洗手。他每天要洗好多遍手,自己坐的板凳也不让别人坐,周围的人都怀疑他有病。医生建议:及时治疗强迫症。买双胶手套戴戴。  相似文献   

5.
“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一定必须让他们知道。”这是很有智慧的一句话,十分值得我们去体会。有一件事,我觉得自己表现得非常好,现在回味起来依然觉得自己还是有那么一点深度的。事情是这样:一天下午,有个老师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给我讲笑话,讲故事.当他开口第一句出来后,我就知道了是自己早就看到过的一个故事。我一下子就想说,这是我已经知道的。可又一看,这个老师是那么有兴致,我心里又忽地觉得现在我倒应该表现得很专注而跟没听过的一样。于是,我便虚心顺听,不时点头应合,到该奖的地方,我再跟着他一起优然大恰似地笑,而…  相似文献   

6.
<正>幸福,或许可以这么定义:让每一天按照自己的方式,都过得心满意足。亲戚的儿子5年前大学毕业,刚出校门就考上了公务员,很是得意了一阵子。最近他看到做生意的同学买房买车,受了刺激,觉得当公务员收入不高、前途有限,便动了辞职创业的念头。但他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便逢人就问:创业好,还是当公务员好?我觉得这问题他应该问自己,别人没办法替他回答。如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别人又怎么替他选择?  相似文献   

7.
某公司经理找我咨询,恰好我有一个亲戚在该公司供职。言谈中我问及该青年表现如何,谁知经理肯定他有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等等后,又冒出一句“就是好奉承”。“好奉承”,即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人们通常把它看成是一大缺点,其实,这种认识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误区。因为,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是人类所共有的一大心理需要,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得当,满足对方这一心理需要,对人对己都大有好处。一、用于批评,它是额“糖衣炮弹”。我们在规劝或批评别人时,常常碰到一些人不是愉快地接受意见,而是极力为自己辩护,…  相似文献   

8.
《伴侣(A版)》2014,(3):62-62
正问:和丈夫结婚一年来,我们生活得甜蜜幸福,但是我发现,丈夫在性方面好像不太自信,其实他的表现很好,我觉得很满足,可他就是对自己有怀疑。他总觉得自己的睾丸有点小,会影响他的性能力。请问:睾丸偏小意味着性能力不行吗?答:很多男性都会关心自己的睾丸"型号"。有些男性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睾丸比别人的小,为此忐忑不安。还有些男性觉得自己两侧的睾丸大小不一,就担心自己"不  相似文献   

9.
应酬之累     
不排除有人把应酬视为一种荣耀,作为一种享受。可有的人却觉得应酬是一种负担,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拖累。参加社交活动,碰到自己认识的领导,是打招呼还是不打招呼?打招呼吧,怕别人对你不曾有印象,不赏脸答应,或者别人觉得结识你这种“小人物”掉了身价,不愿意在众人面前显示亲近,本来认识你却故意装做不认识,对你的问候充耳不闻,对你伸过来的手视而不见,若遇此种情形,该有多么尴尬!不打招呼吧,又担心领导怪你不懂礼貌,对他不尊重,坏了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单位来客,你是陪吃呢还是不陪?陪吃吧,群众说你公款吃喝花天酒…  相似文献   

10.
秦九凤 《老年人》2005,(7):34-35
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移驻北京后,最先是在香山办公。周恩来因国事繁忙,最早住进了中南海内的丰泽园。后来,周恩来把丰泽园让给毛泽东,自己搬到了西花厅。从此,他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26年。周恩来生活俭朴,清廉爱民,在西花厅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一)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周恩来日理万机,殚精竭虑。由于长时间伏案办公,他衣服的肘部常常被磨损。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旧衣服拆下的布面缝制两个袖套,在办公时戴上。然而,他又特别注重仪表,每次会见客人前都要把袖套摘下来。工作人员觉得这样麻烦,他却乐此不疲,往往客人一走,就又把袖套戴上…  相似文献   

11.
挠自己的痒     
Q:为什么自己挠胳肢窝不觉得痒,但别人轻轻一碰就觉得痒得不行呢? A:真的很奇妙,不是吗,就连小猫,你轻轻触碰它,也会欢快的不行。痒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掌握了这门技巧,瞬间就可以把人制  相似文献   

12.
这次他去美丽的青岛出差,今天就该回来了。我在猜想,不知他又要给我带啥礼物了。随他吧,无论是什么,我都会很珍惜的。 晚上回来,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了一只彩色有机玻璃做成的手链往我手上套,我忍住让自己别笑,这是属于年轻俏丽的小姑娘的饰品,我戴上后的效果会比不戴更糟糕。  相似文献   

13.
情爱绿荫     
竖心旁 《女性天地》2012,(10):54-55
人的一生到底会有几次真爱?问:我最近遇到一个好男人,叫阿布。他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房有车,长得也很高大帅气,重要的是,他对我非常好,百依百顺,呵护有加。不夸张地说,就像《非诚勿扰》里葛优对舒淇那样。我今年30岁了,也很想把这段感情定下来。可我就像片中的舒淇那样,总是无法忘记已经分手6年的前男友,我觉得我和前男友的那段"历史"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别人所无法代替的,一想到要交新的男朋友,让他成为  相似文献   

14.
认识一位文艺界的腕儿。他在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说话,好像生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贻笑大方。而他又是和善之人,通常自己不会先发言,觉得先提话题定了调,别人就不得不跟着走。每次和他交流,就像打太极,推来推去就没下文了。有时他让人谈谈体会感受,对方也是客套得很,只在外围说事儿,一到发表意见的时候,就打住了。所以,有他在的场合,基本冷场。我的一位教授,总是喜欢先发言。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喜欢.我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觉得自己受重视和被珍爱。我们都希望有谈得来的朋友,可以彼此分享快乐和失望。那么怎样取悦别人,以得到别人的喜欢呢?~位自作过来人的好友告诫我:让别人喜欢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变得讨人喜欢。所以.你必须顺从别人.不要攻击别人.并已多说别人想听的话。和同事相处的时候,要表现得比较世故.和老乡相处的话,则力求平实。于是,这样的现象便有发生:我们为了和别人相处得更愉快,往往给自己戴上一层假面具,把真正的自我掩藏起来。我们把自己伪装成另一种人——看起来根直爽,乐于…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我要穿得和别人一样?” “我对物质的欲望并不高,我始终认为钱只要够花就行,我对生活挺知足的。” “我对美的诠释也许比较个人主义。我认为在你欣赏一件美的事物时心态是很重要的。心情愉悦时别人觉得很丑的一件东西在我眼里会觉得很美;而我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没心情,也就谈不上美了。”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他很孤独,因为没人陪他玩。他喜欢上画画,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稍大一点,他便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火车、还有房子。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说,这个孩子清高。其实,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他喜欢画画和看书,想着长大后做一名画家。高考完填志愿时,父母对他的艺术梦坚决  相似文献   

18.
正马未都曾分享过这么一个故事:一父亲跟儿子及其朋友吃饭,吃完后,父亲跟儿子说:"我觉得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父亲解释,从吃相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看他夹菜有个习惯动作,喜欢把筷子插到菜里翻上来,扒拉两下夹起自个儿要吃的菜,根本不顾及别人,这种人就很自私。"后来果不其然,这个朋友因利忘义,弃他而去。所以,我总觉得:吃相能见品相。  相似文献   

19.
民粹观念在今天相当弥漫,并不需要很突出的代表。无须代表,这恰恰说明它已成为一种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基本氛围。我们都受这种气氛左右,都努力想成为“平民主义者”或至少不与之为敌。这和古代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稍微有些文化知识的人都很欣赏精英,或者说渴望成为精英,所谓“希圣希贤”。那时候也不忌讳说自己是精英,羡慕精英或者渴望成为精英。但是,在今天弥漫的一种气氛里,谁都怕说自己是“精英”,别人要是把“精英”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马上就否认,唯恐避之不及。  相似文献   

20.
在工厂上班的弟弟最近来信谈到:他在厂里有位朋友,平时比较亲密,但这位朋友有个“毛病”,就是总爱挑弟弟的错处。前不久,弟弟因事与别人发生磨擦,这位朋友不仅不相助,还反复数落弟弟的不对。为此,弟弟很生气,觉得他很不够义气,要与他断交。看了弟弟的信,我不仅不生气,反为弟弟有这样的朋友而高兴。于是马上回信告诉他:畏友可贵,切不可失去这位职友。畏友可贵,这是许多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畏友,即敢于批评指过,肝胆相照的友人。明代学者苏浚解释为“道义相砥,过的朋友.古之贤达是很重交畏友的。如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