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谈歇后语     
歇后語是汉語所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民群众在語言实践中創造出来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它广泛地流传在民間口語中。由于它对語言的表达能起积极的作用,后来有些比較接近人民、熟悉人民語言的作家,就把它加工提炼,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来。宋代的《京本通俗小說》卷十二就有这样的句子:“不是来門楼下躲雨,却是猪羊走入屠宰家,一脚脚来寻死路。”明清白話小說兴起之后,文学作品中的民間口語越来越多。《红搂梦》、《水浒传》、《西游記》、《儒林外史》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钟嗣成《录鬼簿》卷上记载了董解元的简单情况。他写道: 董解元,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这条资料,写在该书所列“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传于世者”项下,名居第一。元代人所谓“乐府”,一般指“杂剧”以外的“北曲”而言。明初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的“古今群英乐府格势”项下写道: 董解元,仕于金,始制北曲。可见“乐府”和“北曲”是一样的东西,包括散曲和诸宫调在内。那么,最早的“北曲(乐府)”,显然就是《西厢记诸宫调》,亦即《西厢搊弹词》或《董西厢》了。 董解元虽是金章宗时人,但他何时写作《西厢记诸宫调》仍不清楚。金章宗统治时期,有过“明  相似文献   

3.
《尔雅》释詞撮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一书,收罗了比較丰富的古代汉語詞汇,特別是先秦經籍中的詞語,經过系毓的处理,予以簡要的訓释,从而成为我国最早的詞典和訓詁专著,为后来經学家、小学家所重视。直到現在,它在語言学者对于古汉語或汉語史的研究上,在解决一般人閱讀古书中所遇到的一些詞义問題上,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尔雅》,作为古代詞典或訓詁专著,对于詞义的訓释,是相当完整地继承了在它  相似文献   

4.
一、应該重視漢語方言詞汇的研究汉語各个方言都有成千上万的語詞,这些語詞或多或少总不免跟别的方言有所不同,显示出本方言的詞汇特色。大多数汉語方言在詞汇上表現出来的特色不及在語音上表现出来的特色那各突出(例如广大地区的“北方方言”,在詞汇上一致性是很强的);但也有一些方  相似文献   

5.
漢語簡說     
序目 1951年担任「中国語文概論」課时,写出了一篇「汉語的声音」;1952年写出了一篇「汉語的語法」。1954年任「中国語言学」課时,又写出了一篇「汉語的詞汇」。1955后任「古代汉語」課时,写出了一篇「汉語的比較」。1956年任「現代汉語」課时,写出了一篇「汉語的涵义」。就这样,逐年增加篇章,随时加以修訂,经过了五六个年头才写成了目前的「汉语简说」。「汉語简說」共分五篇:第一篇是「汉语的涵义」,第二篇是「汉語的詞汇」,第三篇是「汉語的語法」,第四篇是「汉語的声音」,第五篇是「汉語的此較」。全稿从普通語言学的观点,簡要地介绍汉話的一般性質,自己虽然也有些不同的說法,但这些說法也只是融会于全稿之中。譬如解放前一般語法学者把汉語的语词分作八九类,我当时从千百例句中把它归納为十三类;解放后又重新釐訂为十二类,目前已有些学者体会出来十二詞类的說法,有的連十二詞类的类别也都是跟我的說法不謀而合的。又如国际音标簡表是根据我十几年教學和研究的实践制定的,这对作方言調查,学习普通话、学习语音知識都会有些帮助的。其中有些汉語的内部規律是从研究中归納而出的;有些例証也是从教学的过程中积累的。虽然如此,但它仍不失为論述汉語一般性質的概說。  相似文献   

6.
由于汉語語言結構的特点,汉語的借詞不但是汉語历史詞彙学的一个問題,而且是有关汉語結構理論的一个極其重要的问題(虽然是消極方面的)。大多数研究汉語的学者認为,在某种意义上說,汉語总是单音节的語言,虽然他們在这个問題上的意見有許多細微的区別。这里我沒有必要鑽进这些細节,因为我已經有个机会更詳細地对中国的語言学家们說过我在这一方面的看法。为着目前的目的,讓我重复指出,在汉語里,音节單位不但在音位学上,而且在句法学和形态学上,都經常地起着特殊的結構作用(我对这事实并沒有什么怀疑),也就够了:一般的情形,在汉語里,某一語言結合物之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題目所指的「教學」係包括教与學而言。所用「語言」一詞在一般情况下係指以北京話為基礎的現代漢語;(現在政府雖然還沒有明令以何種方言作為現代漢語標準語的基礎,但從事實上看,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所謂「語言規律」,則係指語言的内部規律,包括語音系統、詞彙以及語法構造的内部规律。「内部规律」一语是斯大林同志用过的話,因為語言雖然「随着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随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题》中譯本頁20),但是,作為一種有「宨T特點」(斯大林語)的社会现象來看,語言自然有其不受其他社會现象支配的内部規律存在。斯大林同志在《論語言学底幾個問題》文中緊接着阐明語言的特點之后,就指出正因為語言有它的宨T特點,所以才是独立科學——語言学——底研究對象(前揭書頁35)。而語言發展的  相似文献   

8.
自从元代伟大戏剧作品《西厢记》问世以来,历代研究者蜂起,不少人将它和著名的董解元说唱诸宫调《西厢记》相比,二者各有轩轾。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吴兰修所说:“王实甫所本,有出兰之叹,然其佳处,实甫莫能过之。”近人付懋勉更说得明白:“在结构和情节上,《王西厢》对于《董西厢》的改进方面是主要的,在曲子方面则二家互有所长。未可一概而论。”在重视、赞扬《董西厢》开山之功的同时,亦对王实甫“花样翻新”所取得  相似文献   

9.
小引拟测的意义拟测又叫重建。但是先秦古韵的拟测,和比較語言学所謂重建稍有不同。比較語言学所謂重建,是在史料缺乏的情况下,靠着現代語言的相互比較,决定它們的亲属关系,并确定某些語音的原始形式。至于先秦古韵的拟测,虽然也可以利用汉藏語来比較,但是我們的目的不在于重建共同汉藏語;而且,直到現在为止,这一方面也还沒有做出滿意的成績。一般做法是依靠三种材料:第一种是《詩经》及其他先秦韵文;第二种是汉字的諧声系統;第三种是《切韵》音系(从这个音系往上推)。这三种材料都只能使我們从其中研究出古韵的系統,至于古韵的音值如何,那是比系統更难确定的。是不是我們就应該放弃这一方面的探討呢?我以为先秦古韵的拟测,在汉語語音发  相似文献   

10.
上古汉語里的系詞問題,是汉語語法史上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之一。呂叔湘先生曾經說过:“語法史上有些問題曾經开展过討論,象‘是’的系詞用法出現的时代,或者擴大一点說是上古汉語里的系詞問題,象上古汉語否定句里的宾語位置問題,都还沒有确定的結論,有待于繼續探討”(見《汉語研究工作者的当前任务》一文,載《中國語文》1961年4月号)。这的确是“有待于繼續探討”的問題之一;因为目前的流行說法,依我們看來,并不符合于語言实际。目前的流行說法,可以拿王力先生和洪誠先生的說法作代表。王力先生在《中國文法中的系詞》文中認为“表明  相似文献   

11.
就現在通行的汉語修辞学的書籍的編制来看,对于汉語修辞学的內容的划分,大体有两个不同的体系。第一个,主要是用語言的修辞作用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作代表。第二个,主要是用語言的結构单位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张瓌一先生的“修辞概要”作代表。陈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根据語言的修辞作用把汉語修辞学的內容划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部分f:“我們从修辞的观点上观察使用語辞的实际情形,觉得无論  相似文献   

12.
1.广韻和普通話的学习广韻这部书,大家知道,对今天的語言工作者来說,还有很大的用处。广韻是陆法言切韻以后各种切韻传本的最后定本。当初陆法言編书的动机,正是要反映出历史与現实的两相結合。惟其如此,所以到今天仍旧可以从中掌握許多发展的綫索为我們当前現实服务。当前語言工作重要項目之一就是推广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話。但各地方方音不同,字音不同,要每个字都能正确地讀出北京音,不是很容易的事。我們现在有汉語拼音方案这样好的工具,当然已經比过去方便得多;但是我們还应該系統  相似文献   

13.
关于《董解元西厢记》语言的时代,一直争议颇多,如"金代说""非金代说"等。已有成果多是从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等角度来考察的,然而从词汇角度来看,《董解元西厢记》以用宋金新词为主,金以后的语言成分微乎其微,相对来说,后人改动的比例较小,基本上可将其看作金代的语料。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从有声語言的角度來看,厦门話是汉語系統的一种方言,具有汉語最突出的三个屬性,即: 1.音節的意义为声調所决定。音同而調不同,則意义各異。2.元音在音節中佔首要位置}輔音不存在。3.送气与不送气的清塞破音与清塞擦音,形成独立音位。除了上列汉語共有屬性之外,厦门话还有一些特性,在語音学上颇佔重要位置,这些特性是:  相似文献   

15.
畧論汉語动詞的重迭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汉語的实詞,除代詞外,每一类都有一部分可以重迭使用,經常重迭使用实詞,可說是汉語的特点之一。汉語各类实詞中,最常重迭使用的是形容詞,其次要算动詞。汉語动詞的重迭方法和作用也甚繁多,有必要来探索一下。在談到汉語动詞的重迭方法和作用之前,得先把动詞重迭的范围划清一下。汉語里,表示动作数量的方式有一种是即用表示动作的动詞來表示动量的,例如“笑了一笑”“想一想”。由于这种語言格式里重复使用了同一的动詞,因此有些人认为这也是  相似文献   

16.
在书面語言里标注出一个字的另一音义的所謂“破讀”这一现象,是个有关語法、词汇以及語音声韵調等方面的語言现象的一种反映。它实在不仅是古代汉语里的一个问題,而且也是现代汉語里从书面語到口語里的一个问題。在語言規范教育受到重视的今日,語音規范也极为各方面所注意,于是,破讀问題也就在当前語言議事日程上显示其重要地位。初看起来,破讀跟文言文的閱讀是关系密切的,語文教师似乎首先体察到这个问題的急待解决,但进一层来看,破讀在现代汉語里也并非不成问題,实在它也是早在审音范围之內的谱x中固然有“军自敗曰敗(浊声母、去声),打破人军曰敗(清  相似文献   

17.
厦門大学中文系語言教研組寫了一篇《語言的人民性》,發表在厦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年第二期上。这篇文章根据毛主席关于語言与人民的关系的論述,注意了人民群众使用語言时的一些优点,重視了人民群众对語言的一些積極作用,明确了向人民学習語言的重要性,这些都有很大意义。但是,作者从語言与人民的密切联系这一論述出發,得出了語言具有“人民性”的結論,認为“語言人民性”是語言本身的特質,是語言社会本質的一个表現方面,并把語言学中很多問題的解釋归結于“語言的人民性”,这是有問題的。本文准备提出几个小問題,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8.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以下简称《董西厢》和《王西厢》),是两部闻名中外的名作,历来研究者和研究文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关于作者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艺术成就等方面,对于遣字、用词、造句方面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就《王西厢》和《董西厢》里大量迭词的运用,从重迭方式的多样化、迭词集中的高潮、表情达意的丰富多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弥补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19.
響應國家有關使用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的要求,并為2008年北京奥運會的召開創造一個良好、規範的語言環境,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全市範围内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語言文字法》,并對工商等行業進行語言文字工作檢查與評估。  相似文献   

20.
一語言和言語的区分問題是近数十年語言学中爭論不已的一个重要問題,在我国也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断断续续的討論。这个討論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推动我們努力去认识語言学的研究对象;而对这个对象如果缺乏认识或者认识不正确,語言研究工作就将是盲目的,甚至要犯这样或那样的根本性的錯誤。国內关于这个問題的討論文章大都多少不等地引用已故的苏联語言学家斯米尔尼茨基的某些意見。方光燾同志在1961年发表的一篇回顾那以前的討論过程的文章中指出:“其实所謂主张‘区分語言、言語論者’都是根据斯米尔尼茨基的文章立論的。”我們在这里簡要地說明一下斯米尔尼茨基关于語言和言語的区分的基本观点,不是沒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