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花芬芳     
丁敏 《新少年》2014,(9):33-33
最难忘,去年教师节。节日的前一天,同学们聚在一起商议,怎样向吴老师表达敬意。在大家眼里,吴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的班主任,更是我们的朋友和大姐姐。对了,她非常年轻,活泼开朗,亲切热情。在她身上,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青春”二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麦田 《百姓生活》2014,(7):36-37
在河南省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教师公寓里,未婚单身的女教师吴叶,和年逾九旬的爷爷吴改名生活在一起。多年来,吴叶尽心侍奉爷爷,已届而立之年的她说:“爷爷是我结婚‘必带的嫁妆’!”实际上,吴改名老人和吴叶并没有血缘关系。人们赞叹。发生在吴叶和她爷爷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湖南长沙市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局原局长顾湘陵贪腐案,已于2012年12月审结,他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当时,同台受审的还有顾湘陵的妻子吴利君。在这对“贪腐鸳鸯”的背后,还有一个女人,她就是顾湘陵的情妇。令人不齿的是,吴利君为了保护丈夫一路贪腐,竟然与丈夫的二奶达成默契相安无事,铸成与丈夫充溢铜臭气味相投的畸形婚姻……  相似文献   

4.
近代小说作为“谈资笑柄”的性质,有鲁迅先生的论断在先,只是这层意思容易被“谴责”所遮蔽。吴趼人“笑话小说”的概念虽然不大为人注意,却很能体现笑话与小说两种文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吴趼人短篇小说中的笑话因素及吴趼人长篇小说中的谐趣风格其实也会让人联想到“笑话小说”。在吴趼人的小说中挖掘笑话特征及其它谐语因素的明显印迹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强调“谈资笑柄”可以理解为一种文体;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对鲁迅所理解的吴趼人进行再理解,力图恢复吴趼人小说的原本风貌。  相似文献   

5.
赵家耀 《老友》2012,(3):26-26
“吴老师,您千万别走啊!”“我不会离开你们的,等会儿我们还要唱红歌呢。”吴老师紧紧拉着孩子们颤抖的手,温暖着他们炽热的心。这是上海瑞金街道雁荡社区“阳光之家”智障孩子们团团同在耄耋老人吴金凤老师身边,听吴老师讲有关革命红歌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周代立国于江南的姬姓吴国,被称为“荆蛮句(勾)吴”、“夷蛮之吴”,句吴即吴。吴人语言是“夷语”、“夷言”。他们的“夷语”言吴成“句吴”。古代吴、虞等字同声相通,铜器铭文句吴作“句吾攵”、“攻吴”或“攻■”、“工■”等。吴国开国君主吴太伯自号的句吴,即其父周太王亶父所封的东吴。从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到吴王夫差自言吴为句吴,就是他们的吴人方俗语言把“吴”说成“句吴”。这“句吴”的“句”和铜铭“攻吾攵”、“工■”的“攻(工)”,是吴人言“吴”的发声,正如汉唐以来古代学者解释的“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句吴即吴,是国号,也是地名。吴取名于“天虞之山”即大吴山,含义为大。“太伯之封在西吴”和句吴的吴义“即鱼”、句吴是“句族为吴所并”以后的命名、句吴是“文身”之意等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读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人一定忘不了这样一个细节:吝啬一生的严监生病入膏肓已不能言语,但“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手指”,旁人不解其意,大侄子、二侄子、妈妈相继上前猜测问话,均被否定。最后还是赵氏理解老爷,她走过去把灯芯“挑掉一根”之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  相似文献   

8.
2009年,吴刚凭电影《铁人》获得第十八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以前,吴刚被称为“岳秀清的老公”,但现在,岳秀清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新称呼:吴太太。岳秀清对这个新称呼又开心又得意,因为在她看来,能够看到自己的爱人这么多年辛苦的付出得到回报,期盼许久的这一刻终于到来,是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她给儿子阳阳口述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与吴刚的爱情,也谈了对于“90后”儿子可能面临的爱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吴满有方向”是学习吴满有运动中的口号和目标,即经济上是要努力成为劳动和发展生产的模范,政治上成为拥护革命和公私兼顾的模范。“吴满有方向”不仅是一场农业领域的学习劳模运动,更多的是从政治、社会文化视角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探索。边区党和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劳动效能、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村“冒尖户”、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等体现“吴满有方向”的富农举措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理念不谋而合,对当前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致富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世昌(1908-1986)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学者,特别是他的红学成就,尤为世人瞩目。今草短文,以纪念先生百年诞辰。《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因此,自20世纪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把她推向世界,同时又以“世界的眼光”审视她的深邃与美妙,从而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在为此而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中,  相似文献   

11.
《史记·吴太伯世家》曰“大伯奔荆蛮,自号句吴。……吴名起于太伯。”此乃吴人、吴地、吴国以及吴文化之名号的由来,笔者深觉此说与客观史况不甚合符,且其蕴含的内涵颇有可说者,现提出管见以求教于方家。一、诸家之释“吴”关于“吴”字,历来释家甚多。《说文》曰:“吴,郡也”,又“姓也”、“大言也”;《汉书·地理志》曰;“吴,会稽郡、吴县”;《释名》曰:“吴,虞也”;《集韵》、《韵会》、《正韵》曰:“吴,音吾,国名”;《方言》曰:“吴,大  相似文献   

12.
吴梅村的叙事诗被誉为“梅村体”,达到了中国叙事诗的高峰,被称之为“绝调”。对他的叙事诗的评价,历来总是认为吴梅村是“诗史”,通过诗歌寄寓兴亡之感,具有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本文认为吴梅村诗歌的独特魅力在于关注个体命运,展示时代苦难、人生悲哀。诗中对人的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皆缘于诗人对个体命运的极度关注。在吴梅村的诗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歌儿舞女,几乎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这些人物在易代之际的升沉荣枯,繁华寂寞,无不寄托着诗人的兴亡之感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位美裔中国人,并有一个真正中国女人的名字——吴雪莉。她的家庭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特朗有着密切交往。“文革”中,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保护好她的家庭,并亲自过问其加入中国国籍的问题。她曾为国家总理翻译过《政府工作报告》。如今的她,在中国从教半个多世纪,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14.
“太行公仆吴金印”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宋平给吴金印的题词,如今这七个大字已化为一座丰碑,铭刻在卫辉市西部的太行山深处,也铭刻在山区人民的心坎上。吴金印,1942年出生在卫辉市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8岁入党当村长,19岁当村党支部书记,26岁当乡党委书记。40多年来他在村镇领导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7年中组部特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吴金印常说:“党叫咱掌权,咱就要为群众造福。”1969年冬,年仅26岁的吴金印出任卫辉狮豹头公社党政一把手。当时这个位於太行深处的穷公社,两万多口人,分居在方…  相似文献   

15.
“吴文化与江苏近代改革家”研讨会综述“吴文化与江苏近代改革家”研讨会于1995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无锡吴文化公园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历史学会、无锡吴文化公园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协办。这次研讨会还是江苏省历史学会和无...  相似文献   

16.
以往论者普遍认为吴梅村的诗风以明清易代为界出现过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易代之前,吴梅村只是一个“吐纳风流”的“艳才”,经历了鼎革之变,他的诗歌才变得激楚苍凉、风骨遒劲。实际上,吴梅村的早期诗歌在题材、诗体、艺术表现和意绪格调等各方面已然确立了相对稳定的个人风格,后来的诗歌创作不过是这种风格的进一步发展与强化。吴梅村的早期诗歌在其整个创作历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应当被低估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吴”和“句吴”字形、字义的考释,论证了太伯仲雍先入西吴得“吴”之名,后奔东吴荆蛮之地自号“句吴”的历史,并从文字学角度探索了吴人从猎人、虞人到渔人、农人的转变,对吴人的源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白灵 《北京纪事》2013,(6):74-77
他,北京通州区的一名普通农民,却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吴老大、吴老二、吴老三……直到吴老五十二,足足52个!这些“孩子”铜皮铁骨,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摸爬滚打,各有所长。它们出过国,越过洋,上过上海世博会,还出席过日本展会。要问它们怎么有如此大的能耐,那还得问它们的“机器人老爹”——吴玉禄。  相似文献   

19.
全公主乃吴主孙权的长公主,重臣全琮之妻。由于特殊的身分及善于运用政治权术,其在“二宫构争”和孙亮继位等孙吴重大政治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了政局的走向。孙吴政权随着她的势力的兴盛而矛盾蜂起;随着她的势力没落而趋向灭亡。  相似文献   

20.
她是一位美裔中国人,她的家庭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特朗有着多种交往。“文革”中,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保护好她的家庭,并亲自过问其加入中国国籍问题。她曾为李鹏总理翻译过《政府工作报告》,把《苦菜花》、《在和平的日子里》译成英文出版。她现在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大学外语系名誉主任。她有一个真正中国女子的名字——吴雪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