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短期抑价和长期超额收益两个价格表现方面分析了我国新股首日大单交易的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大单持有者信息优势及影响大单交易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正处在“新兴+转轨”的中国市场,整个IPO抑价水平一直在下降中,IPO的平均超常收益都显著大于零,平均超常收益有增长趋势;新股首日大单持有者在信息上相对于小投资者并没有信息优势,中国IPO市场竞购者不是长期投资者,他们做如此频繁的大单交易,目的在于获得短期收益;首日回报率和发行募集资金总额是影响大单交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创业板上市的58家公司样本和中小板上市的58家公司样本,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发行中的抑价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公司治理来看,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高管薪酬越高的公司,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从发行特征来看,发行市盈率越低,中签率越低,每中一签需要的资金量越小,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分析结果没有发现风险投资的持股会影响创业板抑价程度。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现象广泛存在于各国股票市场。以我国2000年沪深两市发行的137支股票和发行日市场指数为样本,提取了11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超额收益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PO超额收益率与市盈率、发行规模和中签率之间存在比较强的弹性关系,并与机构认购比例、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发行前一个月市场指数累计收益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指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2006年到2011年中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新股投机行为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级市场资金、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等代表新股投机行为的指标均对IPO抑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IPO抑价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造成资本的聚集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2014年1月,我国资本市场重启IPO,引入新股上市首日临时停牌机制,这一举措是否可以改善抑价水平及其影响因子?通过使用破板日中价来描述首日停盘机制下抑价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一机制的引导下,发行因素代表的不理性因素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有所下降,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水平得到提高,市场对新股的投资变得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2012年在中小板上市的54家企业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2012年我国取消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锁定期限制之后,制度变化对于中小板上市企业IPO抑价率的影响。总体来看,这一股权锁定制度的取消降低了中小板上市企业的首日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7.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行上市的206只A股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首日股票换手率、筹资规模和市场指数对上市首日超额涨幅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发行后实际流通股比例、发行方式及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从IPO抑价的视角考察股权制衡机制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单独的股权制衡机制对降低IPO抑价的作用有限,其治理效果有赖于公司所处地区法律保护的强弱,在法律保护好的地区,股权制衡型的公司有着更低的IPO抑价。这表明控制性股东可通过引入其他监督性股权向外界发送自我约束的信号以降低代理成本,而且暗示着良好的法律环境更有助于发挥大股东的监督作用与防止股东合谋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新兴的资本市场,IPO首日超额收益现象普遍存在。界定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原因为一级市场的发行折价和二级市场的交易溢价,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和投机泡沫是解释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风险投资角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和IPO后长期股价表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表现出逆向选择效应而不是认证监督效应。有风险投资背景企业的抑价率高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且风险投资占股比例越高,抑价率越低;无风险投资背景企业的长期股价表现优于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且风险投资占股比例越高,长期股价表现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