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占彪(《社会科学报》编辑,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文学博士,文化研究博士后,以下简称“陈”1:能否谈谈您对大陆近几年来传统文化热的观察,您是如何评价与评估的?  相似文献   

2.
李国盛(天涯人物主编,以下简称"李"):中国是个传统资源大国,在关于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有过很多争论.您在国外留学多年,能否介绍一下世界其他国家是如何传承和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李国盛(天涯社区人物频道主编、博客发展中心运营总监.以下简称"李"):最近几年公众好像很关注"过去",比如电视上的于丹热.书店中的"历史"热.刘教授.您怎么看待这个潮流?……  相似文献   

4.
门玥然(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以下简称"门"):倪教授,很高兴与您就西方骑士制度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张金梅(以下简称张):曹老师,您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就掀起了一股“读经热”。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国内出现“读经热”的原因何在?曹顺庆(以下简称曹):所谓的“读经热,”又称之为“国学热”。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会在国内出现“读经热,”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文化转折。近、现代之交,在西方强大的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学产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与中国文学一样,在西方文化夹带着政治、经济优势强行冲向中国之时,中国文化也被迫“大河改道,”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中告别了传统文化。这种“改道…  相似文献   

6.
蔡云(以下简称"蔡"):1999年,您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一书出版,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到目前还在不断引起国内学人的许多争论. 张一兵(以下简称"张"):<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这本书,实际上概括了我之前许多年的不懈追求.从1989年前后开始,我花了很长时间踏踏实实地深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力图在与马克思的直接面对中,实现从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向马克思真实哲学视界的历史地回归,我认为这种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蒋晓霞(湖南理工学院电视台记者.以下简称"蒋"):您好!刚才一走进您这个办公室.我觉得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图书馆.藏书是非常的多,您一共藏书多少册? 余三定(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中文系教授、<云梦学刊>主编.以下简称"余"):现在总共可能有两万多册吧.不是太精确的统计,放在办公室的只是其中极少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刊特约编辑(以下简称"编"):何老师,您从大学毕业开始就一直从事法律史的教学和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我们这些后辈的榜样,能否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9.
一、治学历程及对古典文献学科体系的认识 黄丽丽(以下简称"黄"):孙老师,首先要祝贺您,您被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完成的<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遴选入建国以来首届"505位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  相似文献   

10.
戴劲(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0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戴"):李教授,您是康德研究专家,而您的博士论史是写休谟的.请问您是否是由休谟哲学转向康德哲学研究的?那您是否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贯穿的桥梁?比如您博士论文所研讨的因果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分身"到"变异" 张弘:您的日本研究比较注重创造新概念,比如《分身:新日本论》(以下简称《分身》)说中国和日本互为"分身",《变异:日本两千年》(以下简称《变异》)用"变异"来描述日本转变的非常态.我相信,这一做法并非偶然.另外,您的研究偏重于国家精神、民族意识,而视野则聚焦于东亚世界秩序,这明显有别于此前的学者....  相似文献   

12.
"乡下人进城"在当下备受关注成为显学,但是,无论作为一种历史存在还是文学表述,"乡下人进城"都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休戚相关.与百余年文学历史相消长.不仅如此,实际上.当城市/乡村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地域实体一经产生,它所勾连出的命题就不可能是单向度的延展,而常常是多维度的发散、往返、双向互动等等--至少,与"乡下人进城"(以下简称"进城")并存共生的,还有"城里人下乡"(以下简称"下乡")这一不容搁置的历史、文学存在.当然.本文无意于勾勒"乡下人进城"及"城里人下乡"百余年的文学脉络,只想撷取20世纪30年代"京海派"笔下的"进城"与"下乡"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3.
钱南秀:(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博士,现任美国莱斯大学亚洲研究系中国文学副教授.以下简称"钱")孙老师,今天的话题,是美国汉学研究中的性别研究.开题之前,是否请您先为"性别研究"做一定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和谐社会和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体系 王军(中共西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以下简称"王"):最近中共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并且提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新的命题.对此,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15.
麻桑 《河北学刊》2006,26(3):45-49
麻桑(以下简称“麻”):成先生,我感到您对管理与伦理关系的研究,好像依然同您对周易哲学的独特理解有关。这从您的《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一书中也看得出来。您把注重职能、技能、效能的Taylor、Fayol概念的现代管理学,做了易学、玄学与道德学高度的提升。我们也发现,在您的哲学著述系列中,都是把“变(易)”、“创造力”、“耦合性”等范畴提升到很高的层面来讲的。请问这些范畴之间有什么关联,它们与古典儒家传统中以功夫论、境界论为重要特征的人生哲学有何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反思现代性,超越后现代性,发扬东方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崇尚自然的精神发展新科技在多元文化互补共荣的新世纪中,创建具有审美生命活力的新人文。林泉(以下简称林):高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采访您。四十多年来,您一直笔耕不辍,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西方艺术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此出版了三十多部专著及百余篇论文。我  相似文献   

17.
化涛 《学术论坛》2007,30(8):202
当代大陆新儒家的出现①,无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诚如著名学者方克立先生所言:"大陆新儒家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我们应该重视对大陆新儒学思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罗兰(本刊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很高兴您同意接受我的采访.陈明远先生,这次想从您关于20世纪中国文化人的系列著作谈起.1999年以来,您发表了<文化人与钱>三部曲:<文化人的经济生活><水深火热中的文化界>和<知识分子与人民币>,多次修订再版,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陆柳(以下简称"陆"):黄老师,您好.受《甘肃社会科学》的委托,今天想请您谈谈二十多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化的问题.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媒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革莫过于传媒的产业化了.那么一路走来,能否请您总结一下,传媒产业化所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邹赞(以下简称邹):黄老师,您好!您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从事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的文化研究,并且取得了系列成果.我们知道,源起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思潮,经过理论的旅行来到中国大陆,并且已经发展为极具活力的理论资源.人们在梳理文化研究的学术发展史时,往往会追溯到伯明翰学派.现在大家对伯明翰学派耳熟能详,但是对该学派的学术谱系并不十分清楚,请您介绍一下伯明翰学派的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