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处于南中国一隅的香港,当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地区.她从一个边陲的滨海乡村发展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大都会,成为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她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经济成就以及她所走过的独特的发展历程,从六七十年代起就引起一些海外及香港本地学者的关注,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以及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学者,从多方面来剖析香港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香港的发展经验也值得正在改革之中的内地借鉴.在政治上,中英通过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国两制”的设想将成为现实,这必将对中国政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正因为香港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这种特殊地位,内地学术界对香港的研究近几年来亦发展较快,尤其在北京、广州等地,“香港学”  相似文献   

2.
香港史研究,作为香港问题综合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内地关于香港史的研究却显得很薄弱。1958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杜定友(笔名丁又)《香港初期史话》(内部发行,113页)一书,是一本关于英占香港初期(1841—1907年)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尽管该书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资料来源及篇幅等的限制而对英占香港初期的历史未能展开更为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有些史实也尚待进一步的考订,但对于香港初期的历史概貌、中国人民在香港被占初期对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的反抗、斗争,均有所论述。同一时期,内地学者对于1884年香港人民的反帝斗争、1899年东宝人民反对英占九龙半岛的斗争以及香港考古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研究的深度、广度均远远不够。八十年代以来,内地有关香港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开展。据初步统计,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资料集、回忆录等各类文章近百篇。本文仅就近年来内地香港史的研究情况分若干专题作一简略的回顾,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阳 《兰州学刊》2006,(8):124-126
香港传媒巨大政治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传媒是政党合法性的来源;传媒对政府有着决定性影响。香港传媒影响政治的模式虽然源自西方经验,但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特定的政治生态中却显现出鲜明的个性,同时香港传媒与政治的互动模式还在不断地调整与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韩琦是北宋中期朝廷的重臣。近十几年来 ,特别是世纪之交 ,对韩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发表了不少论著 ,这些论著既有从总体上对韩琦进行分析的 ,也有就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本文对近十几年来的韩琦研究进行了回顾 ,指出其中存在的缺憾 ,并对将来韩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草签了.中英之间一百多年来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由此获得圆满解决,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随着人们要求增强对香港问题的认识,香港史的研究必将有较大的开展.在这个时候,我们对香港地区史研究工作进行回顾与展望,是适时的.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约从公元前四千年开始,它就是我国先民劳动、生息的地方.到我国形  相似文献   

6.
香港选举制度的宪法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选举制度与"香港基本法"所设计的高度自治地方及其政府体制的运行密切相关,即应受到"基本法"相关原理原则的拘束.香港政制发展中的争议涉及中央与特区关系问题,立法会、行政机关、民意、政党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了香港选举制度和政制发展的背景,其最终布局必然体现出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同时对国家的发展作出新贡献.在迈向"双普选"的过程中,探访民意成为政治民主的必要元素,落实共识政治,以彰显香港对于国家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经过战后三十余年的建设,香港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七十年代,香港进而成为世界性的出口加工、金融、贸易、航运、通讯服务和旅游娱乐中心.而经济领域的成就进而引发了社会政治方面一系列的变革,从华人政治力量的壮大到汉语成为官方用语、从分区民政署的成立到两局非官守议员办事处的开张、从市政局议员的开放选举到廉政公署的严打重惩、从劳工立法到社会福利措施.传统的殖民政治体系与政策都发生了向现代方向的变迁.香港经济与政治联动发展的历史过程说明,一个社会最优先发展的应该是经济;当经济工业化多元化进展到一定程度,再逐步推进政治领域的改革,社会就会在平衡协调中求得整体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很多专家、学者对"香港文学"和"香港作家"作了明确的界定,但都不同程度存在些问题.笔者认为,"香港文学"是具有华人血统的香港作家用华文所从事的各种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包括与之相关的一切文学因素;"香港作家"是在香港住过一段时间(不管现在或以前居住在香港还是国外)最后的落脚点在香港、具有华人血统并用中文进行写作、曾出版过文学作品或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包括文学评论和翻译著作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张丽 《兰州学刊》2014,(9):15-35
《60年代大陆地区香港史研究综述》一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总结了大陆学者的香港史研究成果.一方面,综述梳理了60年来内地香港史研究的基本发展脉络,指出历经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内地的香港史研究从无到有,确立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学术体系.另一方面,综述从中英关系视角下的香港、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香港本地史研究三个角度,分专题详述了香港史各重大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全面展现了60年来内地香港史研究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 本文从回顾近儒刘师培关于阳明学与民主政治之关系的论旨中,探讨了台湾的自由主义学者与当代新儒家学者在儒家德性之知和阳明良知学是否能够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并从比较哲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现代西方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批判之得失,进而指出:现代西方社群主义的出现提供给我们一个有利的视角,来重新评估阳明学乃至整个传统儒学与民主政治间的关系,并且修正某些自由主义学者的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中国政治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天津师范大学政教系、复旦大学思想文化史研究室等十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政治思想史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22日至28日在苏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从事中外政治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社会科学工作者、青年研究生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代表向大会提交论文80多篇。我国研究政治思想史的专家、老一辈学者侯外庐先生向大会发来了热情的贺信。与会代表回顾了解放以来,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政治思想史教学和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  相似文献   

12.
香港史研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各地学者对香港的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100多年来,出版过许多有价值的论著。①如果从一种比较完整的学科建设的角度去考察,总体上来说,内地关于香港问题的研究,起步相对是比较晚的。以毗邻港澳的广东来说,有关港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11~1927年的中国商人与政治:文献批评与理论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是作者一项专题研究"1911-1927年的中国商人与政治"的导论部分.近世中国商人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中国近代史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已有的研究或因史料前的理论预设,或因概念的模糊及方法论上的错误而存在不少的缺陷.为重新解释近世商人与政治间的关系,作者提出了一个"产权与秩序"为理论架构,并以江浙地区为考察对象,对民初商人与政治关系作了一个新的考察.研究的最后结论是在民初中国,商人对政治并无多少兴趣,他们对政治的关心是建立在产权是否受到波动的基础上.商人为了挽救秩序,保卫财产的自救举动不能被视为什么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参与.民初中国商人与政治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有关产权与秩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思的散文,在香港作家中风神挺拔,别具一格。她用“卢玮銮”本名发表的一系列香港文学史研究论著,慎重与谨严的文风,同样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卢玮銮有关香港文学史论著和资料性著作共有五种。此外,还有不少散见于《香港文学》、《抖擞》、《八方》、《联合文学》等报刊上来不及结集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回归十多年来,在"一国两制"框架内,港澳通过渐进政治发展取得了民主政治的巨大进步.港澳回归后50年里,大陆生活方式会接近港澳,政治体制也会有所改变,但政治制度不会有大变化,即继续保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以,从三地的相互关系角度看,回归后的50年里,一要继续推行"一国两制",让港澳有不同于大陆的特殊的政治安排;二要保持港澳与大陆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和制度的相互兼容性,努力避免制度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它对于大中华地区(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长远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整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人断言,“香港文学在香港,香港文学研究在内地”。此话并不全面。香港学者对香港文学的研究,比内地还要早。还在内地闭关锁国的1964年,罗香林教授就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作过《中国文学在香港之发展》的专题报告,不过他谈的是在香港的中国文学,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香港文学,且当时还未有明确的“香港文学”概念。到了1974年9月,吴萱人在《学苑》发表了《20年来香港文学的嬗变》,从宏观上论述了与内地文学分流后的香港文学的发展变化。1975年7-8月,香港大学文社主办“香港文学40年文学史学习班”,编印了《…  相似文献   

17.
<正> 香港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鸦片战争之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香港从华南滨海一隅的渔村小岛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现代国际大都市,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本身,就很值得深入探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香港史研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并未引起内地史学界的足够重视.这种状况与学科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实际上,不论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领域上,目前都亟待深入研究.本文拟就香港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关的若干问题略抒拙见,以就教于史学界前辈.`  相似文献   

18.
香港文学的研究虽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重视新文学、忽略传统文学等问题.这既不利于揭示香港文学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也割裂了其与内地的天然文化认同.实际上,香港文学应由近代说起,近代描写香港的传统诗歌,也是香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特殊性,近代涌现出许多歌咏香港的诗歌.这些诗歌既全面描绘了香港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新奇事物和自然景观,又集中反映出近代社会文化变迁中知识分子的心灵悸动和嬗变,不但引领了中国近代诗歌的革新方向,而且孕育了香港现代文学的各类主题和现象,具有重要的文学、文化价值,不应为香港文学史所遗忘.  相似文献   

19.
主体化和多样化——香港散文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散文观念的演变基本上沿着美文、写实主义散文、现代主义散文、后现代主义散文的路子发展而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散文观念日趋多样化;有承继"五四"散文小品传统而来的学者散文观,有注重通俗性、商业性、实用性的框框杂文观,还有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探索散文观等等,它们共同促进了香港散文观念的发展,并使其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20.
社会剧代表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话剧创作的主要成就.在对于香港现实关注与思考的本土意识、戏剧叙事写实基础上的拓展与开放、探进人的个性与心灵和形象塑造等方面,社会剧的探索促进了香港话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