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治议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核心议题之一。近代中国政治,浓缩了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在它匆匆走过西方国家在几百年时间完成的历史进程后,近代中国政治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演绎了政治发展方方面面的内容。对近代中国政治的研究,一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关注的焦点。然而,长期以来在革命的研究范式下,近代中国政治的丰富内涵被简化为革命与反革命、侵略与反侵略的两条线索,多元的、蕴涵各种可能发展路径的近代中国政治,在历史决定论中变成单线条的发展路径,多彩多姿的近代中国政治被洗刷得苍白无味。2 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历史是在历次政治思想演变的推动发展的历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时间、内容两方面界定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概念,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视角,简要探析了从"开眼看世界"到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五类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及其演变过程,展示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整体画面,指出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两大主题,从三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涛 《云梦学刊》2009,30(6):42-46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的群体。他们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归国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贡献比较明显,其表现为:第一,引进近代风气,冲击官僚旧习;第二,维护铁路主权,引爆革命高潮;第三,投身革命实践,促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恶性膨胀。与此同时,以重国重民轻君为标帜的政治理论也在逐步形成、发展,成为一股为国为民和反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的重要思潮,并对中国近代政治进程产生过积极影响。于谦、湛若水、黄宗羲成为不断推进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这里试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失败不仅是历史必然性的结果,虽然当时历史的必然性因素,经济的政治的条件更容易和近代历史的一系列挫折联系在一起,但历史作为历史人物创造和活动的舞台,其主观的因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大批推动近代历史前进,站在时代前沿的近代人物来说,中国从一个封闭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意识”萌发和推动下,东亚近代社会开始全面转型,教育作为近代意识启蒙和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东亚各民族的觉醒与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旧式教育资源不足以为近代型教育提供更多养料或范本,在一系列近代教育的创办及实施的过程中,留日归国的一大批知识女性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极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子辉 《学术探索》2004,(9):98-101
西方社会学的传入主要体现为一个过程,其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变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理论和方法多被中国近代史家吸收和借用,由此使得史学的内容、理论、方法、功用和价值体系等均发生了多重面、多向度的变革,从而推动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进程和科学化走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参与政治活动的历史背景、参与方式及组织形式来分析 ,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近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影响是显著的 ,其表现为行政能力的提高 ,思想、信仰与价值的多元取向以及政治近代化等。这些充分说明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历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相似文献   

9.
吴克明 《船山学刊》2006,(1):130-132
近代中国历史的急迫呼唤,革命群众的慎重选择,不同党派的激烈论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可见,在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政治新思潮的主流,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虽然源于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但却走了一条与西方民主化程序完全相反的道路,形成了一种与西方民主发展轨迹截然不同的奇特现象与悖论。对这些现象与悖论的研究、思考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代以来改革、革命的坎坷历程的认识,而且对今天改革开放中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妇女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妇女史》评介李恒马庆存所著的《中国近代妇女史》一书,计25万字,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颇有分量的妇女史研究专著,概括起来,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科学性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妇女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国近代妇女政治运动史、解...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为背景,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货币化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进行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正向地推进了货币化的进程,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是货币化比率的Granger原因;但由于近代中国仍处于经济货币化的起步阶段,因此货币化比率对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弹性是比较弱的.  相似文献   

13.
论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与政治文明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虹 《学术论坛》2005,2(4):40-43
在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行政体制)的演变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与现代化的一条主脉络。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从太平天国革命、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的政治建设、政治变革中均以制度选择和权威变化不适应而失败。历史经验表明,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制度文明是核心,而权威的理性化、世俗化发展则是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先导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侯强 《重庆社会科学》2007,(8):84-89,112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政策是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撞交融中整合而成的,其大致经历了一个始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具有对外抗争的民族性和牵动多种政治势力的广泛性。就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的体系及其效应而言,实现了由晚清以专制政治为内核的一元化法律教育时代过渡到民国以民主政治为内核的多元化法律教育时代。近代中国法律教育政策和体系有其明显的历史和时代的特征,这些特征与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发展进程互为表里,推动和制约着传统法律教育的现代化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豫林 《理论界》2008,(12):122-124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之一。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地主阶级改革派为了抵御外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6.
困境与冲突: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 《学术论坛》2004,(5):146-149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课题。考察晚清十余年间(1898~1911)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西方政治制度移植和建构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基本的路径选择,而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国家权威与民主诉求两方面的矛盾使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处于缓慢发展和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7.
近代资产阶级政党与民主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从资产阶级政党问世后,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几乎无时无处不与其联系在一起。对近代资产阶级政党,不特时人毁誉不一,后人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考查近代资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其类型及相互关系,探讨其成败利钝的原因,既是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总结历史、思考未来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是一个转型的社会。一方面,固有社会各要素的裂变和新的社会因子的萌生,客观上导致新旧增变,传统向现代转型。另一方面,内忧外患唤起社会有识之士内心的自觉,他们孜孜以求政治社会的变革,呼唤着转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如何促进政治发展从而推动民族进步是变革者日夜悬心的问题。孙中山兼采中西,审时度势,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目标、内容、道路所做的掌划,将理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兼具理论和实践的意义,自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变革政治体制,以民主制度代替君主制度是孙中山关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首…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演进的逻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演进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通过知识分子组织政党,以政党开展政治动员,以追求民主政治为核心,围绕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展开,并经过反复曲折的选择过程,最后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政党民主引领社会民主发展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玲 《北方论丛》2002,1(3):33-36
近代中国,学西方反传统的思想启蒙运动是在民族存亡危机的背景下出现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政治上的救亡.思想启蒙由于政治救亡的迫切性未能完成对中国深层文化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