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3.
刘彩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100-104
偶然防卫问题是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偶然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也不属于认识错误的范畴。偶然防卫应当以既遂犯处罚,其偶然阻止不法侵害的效果可以作为量刑从宽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马良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5):87-90,116
路径依赖理论超越了传统的技术、制度变迁理论,强调历史的作用,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新古典范式的巨大冲击。文章提出了"路径偶然"的假设和利用"嵌入性理论"对"路径依赖"理论中的路径形成给予诠释,力求使"路径依赖"理论成为更具现实性、解释力的理论。同时,"路径偶然"假设和"嵌入性理论"也为"路径依赖"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启示性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方岚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
对一些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确立的目标词不够严密,阅读的材料不够丰富等.从而得出结论阅读以获得词汇的偶然习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运用多种途境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娇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
就水墨画技法而言,谈个人风格也好,师法古人也好,所谓程式化之类的东西日益兴盛.然而,程式化之外的东西成为性情,难能可贵.尤其在水墨画当中,偶然之迹便更加凸显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蒂通过对传统媒介语言观的拒斥,阐述了他的语言偶然性思想,并进而论述了自由主义社会的偶然。罗蒂认为根基的铲除并不能过渡到对于价值的否定,只要我们抛弃传统的哲学和语言观,无需哲学奠基就能够捍卫这些价值。罗蒂给我们展示了在后现代语境下捍卫传统价值的超人智慧。 相似文献
8.
龙小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2)
在<命名与必然性>中,克里普克论证了"一米等于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一个先验的偶然命题.因为,这是一个确定"一米"指称的定义,因而是一个先验命题;克里普克还从两个方面论证了"一米等于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一个偶然命题,其一是这只是通过确定指称给出一个定义,所以该命题不是必然的;其二是通过指出"一米"是严格指示词,而"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非严格指示词,所以该命题是偶然命题. 相似文献
9.
闫金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63-68
阿尔都塞晚年基于对本质主义和目的论的反抗,提出了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思想,用“偶然”和“相遇”的结合重新阐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时代背景下的新的理论阐述。在其晚期文本中,“虚空”“偶然”“相遇”都成了他理论思考的关键词。“虚空”是原子赖以存在的环境,是意识形态的场域;“偶然”是反对传统历史观的宏大叙事,驳斥对于必然性的一味强调;“相遇”则是事件联结的前提条件,是历史发展的扉页。阿尔都塞对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思想的建构,受到西方古典哲学的启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马克思主义的非同一性、多元性、差异性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0.
11.
冯立荣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31-37
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中通过“标准米”与“海王星”案例分析断言:有些先验命题是偶然真的,以此挑战分析哲学关于“所有先验真理都是必然真理”的传统观点,引起了学界关于其是否能够真正构成对传统观点反驳的持续争论。先验偶然论的支持者埃文斯提出的“朱利叶斯”案例,也得到了学界广泛讨论。在辨析有关论争的基础上,通过严格区分指称固定与意义给予,以及严格区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范畴,对克里普克经典案例进行重塑,可以对它们是否构成传统观点的反驳给予肯定性回答。 相似文献
12.
古典哲学认为,“先验”与“必然”外延全同.克里普克则指出认知主体可以获得“先验偶然”知识,这一论题甚至在直接指称阵营内部就引起了很大争议.通过澄清“相信的方式(ways of believing)”这一概念,论证严格区分“信态”(state of beliefs)与“模态”(modality)两个层面是解决“先验偶然知识之论争”的关键所在.与之密切相关的是,先验偶然知识合理性论题还可以间接论证专名应具有含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偶然防卫是行为人在没有防卫意思的情况下,实施了侵害他人的行为,偶然碰巧地防卫了自己或第三人法益的情形。对于偶然防卫之法律性质,中外学界从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论争中,形成了有罪说、正当行为说、具体分析说等代表性观点。然而,对偶然防卫还应结合犯罪判断的逻辑过程和错误论角度予以分析。虽然犯罪的判断存在阶层或者先后的逻辑顺序,但不能因此否定犯罪认定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从最终结果看,偶然防卫的侵害结果被防卫效果抵消而导致不存在结果无价值,应否定行为的犯罪性;从错误论的角度看,偶然防卫属于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其原则上阻却故意,但因为其被防卫效果抵消的侵害行为完全不具有结果无价值,应当作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5-100
偶然防卫的案件在实践中比较罕见,但是该问题对于区别学者在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具有试金石的作用。随着结果无价值论的影响在我国不断扩大,偶然防卫不可罚说逐渐有力。但是不可罚说在偶然防卫的概念、论证思路等问题上存在疑问,且在具体案件当中,贯彻不可罚说可能会得出不合理的结论。因此,采取未遂说,在极其特殊的场合肯定偶然防卫的不可罚性是比较稳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1911年深秋,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一个时年四十五岁的华裔男子正在这里的餐厅打工,他已经有十六年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因为他是清朝政府划定的三大通缉犯之一,就算离开中国,也随时可能被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偶然防卫的表象深究其本质,认为偶然防卫只不过是披着防卫外衣的非法行为。笔者在对偶然防卫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在过失罪过的情形下也可成立偶然防卫。同时在对偶然防卫的处理方式上,提出不得将有利的违法结果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或减轻情节。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的核心差异是不同的政治权力结构——欧洲:教俗分权,一教独大;中国:皇权至尊,多教平等。利玛窦在《天主实义》中对天主、君王和生父之间的关系所作的阐述明显与中国儒家传统不同;在后来的实践中教权与皇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中国统治者禁教乃是势在必行之举。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成功地打开中国的大门,是由特定条件形成的一次历史的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偶然词汇习得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上关于认知风格与偶然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从中总结出其主要成果并试图在评析中提出问题。经分析发现此领域内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同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