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之后不久,具有创新意义的文言青楼小说《板侨杂记》问世。作者余怀,字澹心,号曼翁,福建莆田人,生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十八岁的,亲历了明王朝覆灭与清朝建立的历史巨变,晚年侨寓南京,将秦淮青楼轶事写成《板桥杂记》三卷:上卷记述明末金陵坊曲胜概,中卷为青楼女子小传,下卷杂记逸闻趣事。作者自序有云:“鼎革以来,时移物操。十年旧梦,依约杨州。一片观历,据为茂享。……自英满眼,接用动质,美人费上;感表感慨,岂复合过此意平!”明王朝的回灭使宗怀从欢乐的田目标中保医,面对残酷的…  相似文献   

2.
(1)《全宋诗》卷五百一十四《宋敏求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两首七绝,系辑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引《青箱杂记》,并按云:“今本《青箱杂记》卷八作吴处厚诗。”《全宋诗》卷六百一十七《吴处厚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二首,文字与《宋敏求集》所收悉同。分别按云:“此诗又见王安国诗,今姑录以待考。”《全宋诗》卷六百三十一《王安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7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中国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规定,九七后的香港将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和贸易制度等)和生活方式,保留其现存的与《基本法》不相抵触的法律。但是,由于法律与主权密不可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香港主权移交、香港由英国的殖民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的转变,不可能不对香港现存的法律制度产生影响。为…  相似文献   

4.
王辅臣事略考述李峰王辅臣(?——1680),别号马鹞子,在明末清初是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可惜史无多载,其事多所阙疑。为此,笔者翻检刘献廷《广阳杂记》等文献,略作考述。关于王辅臣早年,《广阳杂记》卷四记曰:“王辅臣,本姓李氏,河南人。少为宦官家奴,后...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随着香港的回归,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举彪炳于史。“一国两制”在香港问题上的顺利实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一、“一国两制”历史基础的客观内涵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基础和客观内涵是什么?它不是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也不是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而是香港、台湾和大陆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此文由于篇幅所限,仅以香港作为一种制度的代表,台湾且不论)。用邓小平的话说:“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  相似文献   

6.
古籍今译应保持学术严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为适应青年们寻根的需要,古籍今译一时勃兴。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据说精品不多。当我于病中翻阅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中的《西京杂记全译》(成林、程章灿译注)、《新序全译》(李华年译注)后,确使人甚感忧虑。因为书中不但文字鲁鱼亥豕...  相似文献   

7.
陆晓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男,汉族。1952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 1982年3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港澳史研究室工作至今。 主要从事香港、澳门历史的研究,兼及对外贸易史和海外华商史。主要研究成果:合作主编的有《粤港澳近代关系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粤港关系史1840-1984》(香港麒麟书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粤澳关系史》(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澳门通史简编…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香港的辞典中,除了收录《经济导报》的条目外,还收录了《香港经济年鉴》。如今,连续出版46年的《香港经济年鉴》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早的中文年鉴,也正由于这本年鉴,报社和中国内地年鉴界保持着20多年的密切联络。历史交往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起飞,盛  相似文献   

9.
“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我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背影)序》来自清是在五四风雨冲激下走上创作道路的,先写诗,后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历经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成就也最大。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来,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创作始于1923年,但大多数写于1925年之后,先后结集的主要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朱自情散文世界是丰富的,有抒情、叙事、游记、特写和随笔。其间有对现社会断片的描写,有对人生相…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持回归后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我国政府做了大量、充分的工作。按照邓小平同志“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确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和政治、经济、法律制度。规定了回归后的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虽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在社会制度上却与内地其它行政区域有着明显区别。香港仍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在司法方面,除收回了终审权外,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制度。本文就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审判制度方面的区别,谈五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从竹《易》和帛《易》看《说卦》的成书过程翟廷晋(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大量的易学文献出土,一次是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当时的汲郡魏襄王墓(一说为安厘王冢)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就有(周易)上下经和一些与《周易》有关的文献...  相似文献   

12.
谢扶雅的“诉诸中庸”谬误──阿茂正传(之二)(香港)黄展骥本文前段是阿茂正传,后段引述著名学者谢扶雅先生《中道救民论》大文里的一整段(见《展望》半月刊,306期,1974·11·1,香港。)让读者们比较两者。谢氏说,他研究中西比较哲学50年,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13.
香港“97”回归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举国欢腾,举世瞻目。本文借着刊出回归前我的4篇“随笔”(见下文1至4节,均于10余年前在香港报刊发表),以见“殖民教育”的一斑。随后,我们引述回归后刚上任的董建华新港督的公开谈话(见下文第5节,它与前4节密切关联),稍作评析,做为本文的结尾。1.普选与爱国!一九七八年四月十七日的《中报》大红字标题:“邓小平赞同港督意见,香港普选宜循序渐进”。内文说“邓小平不相信香港现时搞‘普选’会对香港有好处……他又称,将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必须同时爱香港及中国,普选是否能觅到…  相似文献   

14.
南宋时四川地区史学名家迭出,尤以二李最著。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与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以下简称《杂记》)都是史学名著,也是后人研究宋史的基本史料。遗憾的是,《长编》和《要录》经过四库馆臣的窜改,已非本来面目。最近我写了一篇《四库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发覆》(载《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3期),本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博学之士多任巫史之职,以《山海经》为代表的博物杂记类小说自诞生便与巫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魏晋南北朝既是小说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史学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博物杂记类小说与史学既有交集又有分化:一方面,博物杂记类小说的作者多具史官才华,博物杂记类小说在命名、编排体例、内容构成等方面深受史官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史传以记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进程为宗旨,博物杂记类小说则在选材上追求奇趣,重视从思想感情及心理情绪等方面描绘王朝的更替,呈现出不同于史传的审美风格与情感特征。魏晋南北朝博物杂记类小说的历史书写在很大程度上为唐传奇的艺术成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罗多德生活于公元前五世纪(约公元前485──424年)的古希腊,著有《历史》(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司马迁生活在公元前二世纪(公元前135年──?)的西汉武帝时期,著有《史记》(亦称《太白分书》)。他们均以自己毕牛的努力及不朽的著作,奠定了中西方史学的独立地位,都被后人誉为“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司马迁以前,不能说希腊、中国就没有史学,但那只能称之为史学的胚胎或萌芽。文学还与其它学科混合交溶在一起,还没有成熟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而恰恰是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总结了前人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王琼《双溪杂记》一书的写作、版本、流传情况的论析的深入讨论,对主要版本之间的文字内容差异的互勘以及对《双溪杂记》研究明代历史文献价值的深入论析。可以看出,《双溪杂记》是一部研究明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8.
马国翰(1794-1857),字词溪,一字作吾。清代著名学者。他的著作传世的有《玉函山房辑佚书》(600卷)、《玉函山房全集》(41卷)以及几种单行著作。1995年秋后,马国翰著作木刻雕版在章丘市(属济南市)埠村镇西鹅庄被发现,共计5966块,除极个别略有损坏外,均完好无损。雕版保存者为西鹅庄村民李英顺。马国翰是他的外高祖父。这次发现的雕版,书名为《马竹吾先生全集》,它和现存书目比较,除收入了马氏两部主要著作以及其他几部单行著作的全部内容外,多出如下几种:1.玉函山房辑佚书目耕帖续补十六卷附二卷…  相似文献   

19.
陈寅恪敦煌学论著目录初编(下)张弘,伊波编三、史学类17.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一),第三册,《金明馆丛稿二编》九八至一○七页,原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二本一分册,一九三○年作按:此篇据艺风堂拓本拉萨长庆唐蕃会盟碑碑阴吐番文考校请书...  相似文献   

20.
也许因为陈染是“用心灵辨别方向.而不是用眼睛”(《空的窗》),其小说呈现出浓厚的诗性,独特的女性叙事即对女性伤感而美丽的成长过程的描写,使陈染的小说可看作一种“女性文本”。无论是被称为“现代主义神话’地小镇文学,还是尼姑庵的生命绽放门与往事干杯》),抑或黛二小姐欲说还休的故事(《无处告别》、《嘴唇里的阳光Z)、水水漫长的婚姻历程(《时光与牢笼》)等,无一不是女性的情感淌成的文字:凄苦、冷清、带着忧郁的浪漫,陈染的小说,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漫长、沉闷、压抑的历史。作者始终关注的是女性“灵、肉”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