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运用社会学、科技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4种结果及其表现形式冲突与融合、整合与协调.冲突是由互动双方不同特质和属性之间的相互比较、压制和求同等所引起的分歧、斗争或矛盾;融合是互动双方在完全"消灭"对方基础上而形成的新的统一状态,即互动双方的一体化;整合是指科技与社会互动中的一方在受到另一方作用时所作出的一系列调整自己行为以配合对方的适应性反应;协调是互动双方在保持对方独立即不消灭对方的基础上达到的关系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
缪志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1(3):22-26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与科学发展的互动是可持续的良性互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具有全球性、长远性、组织性、系统性的特点.实现互动的基本途径是坚持科学服务于生活;加强科普教育创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技立法,规范互动行为;构建互动"转换体",协调科技与人的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双向互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双向互动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并从这个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的特殊性的客观事实;这个规律存在的理论依据;及人们在认识和运用这个规律过程中的差异影响其实现程度等三个方面,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双向互动规律作了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进步——兼论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祥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1-7,23
近现代文明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标志。科学技术作为理性的主要载体,逐渐地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现代文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化。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依次是首先对文化的物质层次发生作用,然后对文化的制度层次发生作用,最后对文化结构的观念层次发生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注入中国文化的历程是艰难而曲折的,改造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使之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宣传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的中国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朱春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0-23
科学技术状态是产生自然观、发展观的本体论依据,但它对自然观、发展观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许多中间环节才能实现。在传统社会,科学技术、自然观、发展观之间仅仅存在一种隐性互动的关系;但在当代社会,它们之间则呈现出一种显性互动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对当代科学技术作用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蕴涵着新的自然观、科技观。正确理解与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STS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进程,指出STS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其宗旨是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进一步明确指出:STS不同于以往研究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把科学看做一种认知过程,把技术看做一种生产过程,同时还把科学技术看做一种社会过程,它们是一个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在对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东北亚国家STS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后,分析了STS研究的历史阶段性,并进一步提出了21世纪东北亚的STS研究应朝着区域化、建制化、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内涵意义和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论断及其相关研究为背景,通过借鉴西方学术界以“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对社会组织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梳理了中国社会组织的本土化研究进展,提出超越二元对立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分析框架,阐释了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学理可能性,并结合北京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实践分析了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及其社会组织发展的内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77-91
从社会互动与社会融合出发,基于复杂性与典型性的考量,选取穆斯林世居地嘉兴与新兴穆斯林聚居地义乌两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过程中构建一套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社会互动与融合的测量指标,包括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度与本地居民的接纳度。随后从经济整合、行为适应、身份认同与文化心理融合等方面对两地进行比较。提出值得注意的问题有:文化心理融合的累进效应,当地人的安全感,宗教与组织的作用,穆斯林流动人口本身的功利化倾向与媒体的污名化,新生代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独特性与新问题,维吾尔族亚群体的社会互动内卷化倾向,民族养老、安全监控、商家阿语招牌等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互动与融合的意见:加强党的领导,提升组织保障与人员配备;从教派识别到伊斯兰的中国化;从优惠政策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的冷思考等。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未来的科学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应重视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 ,努力实现我国先进生产力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郑丽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5-12,31
通过社交关系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发现,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在融合教育中多数未获得同侪的接纳,被拒绝的情况严重,颇显孤独;上课时间内情障儿童在普通班与同侪互动的次数比在资源班多,而下课时间内大部分情障儿童主动参与同侪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比单独游戏或观看同侪游戏的时间长,次数也较多;情障儿童在同侪行为的示范与同侪压力下可训练出良好的行为模式;而普通班儿童能培养出对问题行为的包容、协助和乐于与情障儿童互动的态度。普通班儿童受情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干扰易形成集体排斥后者的现象,后者则因受到排斥而产生孤独、焦虑、自暴自弃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陈翠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4):1-3,52
科技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状况和社会发展理念密切相关.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念和我们所追求的社会状态,为科技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应用提供了基本准则和价值向度,其中所蕴涵的社会发展的和谐论为科技多重功能的展现提供了条件,社会关系的和谐性赋予科技以人文的意义和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规定和引导着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孙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9(1):50-52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角度提出了人口、科技与环境是促进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基础。指出人类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对科技的滥用以及没能对自身数量进行有效控制给环境造成了破坏。阐述了处理好环境、人口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使人与自然重归和谐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主题。最后,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将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殷正坤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14-118
历史上形形色色和谐社会的设想都在不同程度上考虑了科学技术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必须考虑到高科技时代的特征,并充分重视科学技术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及其挑战,从制度创新上处理好科技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中的我国社会中介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36-40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的发展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互动这一社会组织的内容和形式也将随之变化。对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认识必须立足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这个大背景 相似文献
15.
庞跃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31-37
人文与科技的交融互动、整合发展 ,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一大特征。无论是从推进现代科技良性运行和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还是从自身学科体系建设的客观需求来看 ,科学哲学尤须从人文与科技整合思维角度 ,多维透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科学伦理与科技手段、人文观念与虚拟技术的三大整合态势 ,提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促进现代科技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和西方传统哲学中主客二分思想的利弊,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代的影响;提出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挑战,重温中西传统文化有关天人关系的思想,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兰毅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90-93
科技的发展与应用造成了大量的伦理道德问题,表现为科技与伦理道德的激烈冲突,这些冲突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对家庭伦理道德的冲击、对人性的扭曲、对人的尊严的破坏和对人与自然的伦理道德关系的践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