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美国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问题,国内外不少论者作过许多论著,但对构成“门户开放”政策重要原则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作专题评述,却不多见,而且颇有纷歧。这个照会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门户开放”政策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美国为何要重提“门户开放”?为什么要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原则?它又怎样成为美国扩大对华侵略的一项实际政策?本文试图对这  相似文献   

2.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外交史和中美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项研究仅停留在揭露和批判阶段,但近二十年来,随着思想不断解放,我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不少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下面就“门户开放”政策研究做一综述。一、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和思想渊源史学界多数人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提出的。他于1899年9月6日和1900年7月3日,两次向英、德、俄、日、意、法诸国发出照会。第一个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它列…  相似文献   

3.
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主线,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分4个时期,从国际关系角度论述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发展及最终被彻底粉碎的全过程,揭示了这一政策对华侵略扩张的实质。笔者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逐步排挤他国在华势力、扩大自己在华权益、最终独占中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相似文献   

4.
自十九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坚持中国的“门户开放”.这一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清政府的腐朽圮败和列强在中国的划分势力范围,而其制定的根本原因,则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垄断资本家蓄谋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和扩大侵略.过去对于“门户开放”已有不少著述,但对背景探讨的较多,而从美国政治经济方面去研究其原因的较少.甚而有人竟把英国人希皮斯利和美国国务卿顾问柔克义看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美国在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和日中关系,日美关系的剖析,阐明了美国在利益趋动下,由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到执行’援华”方针的历史过程,同时由于孤立主义的牵制使得美国援华步履又极为蹒跚。  相似文献   

6.
由《中美关系史丛书》编委会、复旦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第一次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于今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与会者着重讨论了“门户开放”政策等问题。建国以后,史学界侧重就这一政策的侵略本质进行了揭露。近年来,陆续有人提出新的见解。这次会议围绕“门户开放”的实质及其作用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有的同志肯定了它的侵略性和利己性,但强调这一政策是有别于列强直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我国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们历来感兴趣的“古老”课题。中年学者恐怕都不会忘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学术界就门户开放政策的性质、作用和评价等问题所展开的争论,直至最近仍然  相似文献   

8.
(一) 在近代美国对华政策史上,“门户开放”政策可以称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页。它引起了中外学者那么多的讨论,以致到现在,关于它的性质、意义和历史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存在着分歧。“门户开放”是美国首倡的对华政策。当时的美国所以要提出这个政策,既不在于美国的决策者们对中国抱有善心好意,也不在于他们比别国的侵华政策制定者更加阴险狡诈。就是说,政策的成因,不能到决策者的头脑里去寻找,而只能到支配当时美国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人们都习惯于将门户开放政策视为美国的早期对华政策。但这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并不仅仅限于中国。根据美国国务卿海约翰 1899年、1900年和 1905年三次颁布门户开放照会的历史背景和照会内容,回溯近代早期中外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美国资本主义扩张的历史轨迹,不难看出,这项政策的目标主体是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列强,中国只是实施这项政策的目标客体。美国的对华政策早在门户开放政策出台前就开始形成,门户开放政策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扩张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 ,日本侵华政策经历了从武力吞并到政治分离再到武力吞并的演变过程。尽管在此过程中日本侵华手段发生阶段性变化 ,但其灭亡中国的侵华政策的根本目标始终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紧接着日本在1932年又一手炮制了伪满州国傀儡政权,妄图为其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政策披上合法的外衣。日本独占中国东北的举动引起了其他列强的不满,尤其是遭到了一向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的反对。作为对日本侵略政策的回应,美国抛出了“史汀生主义”,对九一八事变后造成的中国东北形势,尤其是伪满洲国不予承认。值得探究的是,虽然美国一直都没有承认伪满洲国,但是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也没有作出实际行动来加以制止,相反,为了更好地执行“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与满洲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因此中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  相似文献   

12.
1915年针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布赖恩照会和 1932年针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史汀生主义 ,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华的“门户开放”政策。虽然产生的时代不同 ,但它们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继承性和持续性 ,同时又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两汉时期的治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两汉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王朝对羌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汉采取了“隔绝羌胡”、恩威并施等政策,其核心是围绕“隔绝羌胡”展开的;东汉采取了强制内徙、以夷治夷、武力征伐等政策,其核心是以武力征伐为主。正是由于西汉实施了正确的治羌政策,才使得西汉的西北边疆政策得以顺利实施,集中力量解决西汉最大的边患———匈奴;也正是由于东汉实施了错误的治羌政策,才出现了贯穿于整个东汉始末的“羌祸”,并最终使“羌祸”成为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美国纵观中外形势,汇集各方意见而形成的。《望厦条约》的签订是这一政策的产物。这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是打着“和平”的旗号,攫取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在华的侵略特权。美国这一对华政策,为它日后的所谓“合作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前夕,张学良向南京政府提出了“武力确保东北”的主张,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明令张学良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先后经历了“与日本政府交涉解决”、“依国联公理解决”两个阶段。然而,随着日军对东北侵略的不断扩大及对日本政府和国联幻想的破灭,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又回到了“武力解决”一途。但由于蒋介石对中继续推行其“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在向蒋求战不成、求授不得的情形下,被迫下野出洋。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始终未能突破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篱樊,其根本原因在于受“抗日须全国一致”(实质上是主张由南京政府统一领导抗日)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前夕,张学良向南京政府提出了“武力确保东北”的主张,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明令张学良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先后经历了“与日本政府交涉解决”、“依国联公理解决”两个阶段。然而,随着日军对东北侵略的不断扩大及对日本政府和国联幻想的破灭,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又回到了“武力解决”一途。但由于蒋介石对日继续推行其“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在向蒋求战不成、求援不得的情形下,被迫下野出洋。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始终未能突破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篱樊,其根本原因在于受“抗日须全国一致”(实质上是主张由南京政府统一领导抗日)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威廉·亨利·西沃德在日本实行“武力干涉”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与美国的实力和利益紧密相连。19世纪后期日本痛定思痛,敞开国门,武力倒幕,有意识地奉行“西方化”政策,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与西沃德在日本实行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8.
:1 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的主要对象是中国。以海权论者马汉与地缘政治学者亚当斯为代表的扩张主义思想家掀起了向中国传播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建立太平洋文明的思潮 ,并且认为中国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斯拉夫文明争夺的舞台 ,“中国是战场”。马汉是“中国威胁”论与“文明冲突”论最早的炮制者。这一扩张思潮为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照会作了决策上与舆论上的必不可少的准备。“门户开放”是这一思潮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美国建国以来 ,对外贸易和商业扩张的主要对象就定在中国。直至 19世纪末确立“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企业界和决策人对中国市场的认识经历了从神秘、疑虑到认知 ,美国正是凭借着其政策中渗透的商业扩张精神打开中国市场 ,将美国建成一个以自由贸易为中心的开放式的商业大帝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前,是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此间,美国把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到中国的西藏地区.美国对中国西藏门户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反对列强瓜分西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统辖;与此同时,美国又"模糊承认"英国提出的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理论.美国对中国西藏地位这种"双重承认"的政策,使美国既没有得罪英国,又讨好了中国,从而使美国在中国西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的西藏政策,反映了美国这一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和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