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中日美实力的消长为背景,以鸠山内阁组阁以来的外交战略为研究线索,论述了鸠山内阁上台以来对外交战略的调整。其中,日美关系被鸠山内阁定位为“紧密而对等的日关关系”。其实质是以地缘政治中的中国为参照,日本作为美国全球战略棋子的地位得以提高,借此定位以图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和利益诉求。日本民主党对中国战略的调整,则从自民党传统的借美抑华,变为主要依赖构筑区域集体安全体系来确保日本的安全。而修改宪法,则成为未来中日美关系的重要变数。  相似文献   

2.
1954年12月10日,日本民主党总裁鸠山一郎上台执政,组成鸠山内阁。鸠山内阁上台以后在对内外政策上同吉田内阁保持一定距离,提出了具有鲜明鸠山特色的“修改宪法”、“重整军备”、“推进与共产圈外交”三大政策。与之同时,鸠山内阁上台以后,也改变了吉田内阁在改善日韩关系方面的消极态度,在改善日韩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态度。但是,鸠山内阁为了尽快使日本回归国际社会,也为了尽快解决被苏联扣留在西伯利亚的日本人的回国问题,最终作出了优先实现日苏邦交正常化的决定。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为赌注,决心实现日苏邦交正常化的鸠山一郎,为日苏邦交正常化造势,采取了与所有“共产圈国家”改善关系的对外政策。在这一大背景下,日中、日朝关系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松动和缓和。然而,日朝关系的松动和缓和,触动了韩国的敏感神经,刚刚出现缓和迹象的日韩关系又一次进迅速降温,直至后来的岸信介内阁上台,日韩关系才真正被解冻。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30日日本政府推出了"新增长战略(基本方针):再造辉煌的日本"。"新增长战略"是鸠山内阁首次提出的关于日本中长期经济运行的发展蓝图,确定了2020年前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内容涉及环境及能源大国战略、健康大国战略、亚洲经济战略、观光立国及增强地域活力战略、科学技术立国战略、就业和人才战略等六大部分。该战略的提出,充分考虑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将成为今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4.
“鸠山构想”与中日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党政权上台后提出"鸠山构想",把东亚共同体作为日本亚洲外交的支柱。虽然其基本思路没有彻底跳出小泉构想和东亚EPA构想的框架,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鸠山首相主动提出与中国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受到了中国的欢迎。中日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这一新局面来之不易,有着深厚的背景,可说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日本地区外交战略调整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并行的国际与地区形势 ,为进一步争取在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地区主导地位 ,日本地区外交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在可预见的将来 ,日美同盟依然是日本地区外交的有力依托 ,而加大与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组织在内的多边协调的力度 ,改善并加强与东亚国家的关系 ,将成为日本提高国际地位、增加外交独立性的重要手段。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化、方兴未艾的亚洲区域主义潮流以及中国在地区地位与作用的不断提高等因素 ,使日本的地区战略调整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变数。  相似文献   

6.
沈旭辉  刘鹏 《日本学刊》2007,84(2):34-46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中亚外交政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经逐渐从原来的“援助型外交”升级为“战略型外交”。这一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经济援助主导阶段”、“经济援助与战略外交并重阶段”以及“战略外交主导阶段”。相对于时下比较流行的“贸易说”和“能源说”,本文提出了“政治战略说”来理解日本中亚外交政策升级的背后逻辑。并总结了三大具体原因,其中内因为日本对国家政治利益的追求,外因为日美同盟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大国地区外交竞争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2日,野田佳彥内阁诞生于东日本大地震后内外纷扰此伏彼起的多难之秋。在经历了2012年1月13日的内阁改组后,仍面临诸多难题。为此,2012年1月,本刊特约李薇等七位在京日本研究学者就野田内阁所面临的挑战及其采取的对策撰稿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2日,野田佳彦正式就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民主党执政后两年内产生的第三位首相。野田上台之后,对前任菅直人内阁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若干重大修正,其外交政策特别是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尤为值得关注。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和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于2011年11月26日召开了野田内阁执政后的中日关系走向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王  相似文献   

9.
吴太行  周永生 《日本学刊》2012,(4):50-63,158
围绕日本参加TPP谈判这一问题,日本社会各界分化为推进派和反对派,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野田佳彦首相做出政治决断,表明日本要参加TPP谈判,日本媒体称之为野田泥鳅本领的再发挥。野田内阁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在经济上配合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在政治上制衡中国,分享亚太主导权,获得最大收益。日本参加TPP谈判的进程还面临着一系列国内国际的制约因素,前途难料。日本加入TPP,会给中日美三边关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小泉内阁的外交政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泉内阁在外交政策方面积极追随美国,竭力提升本国大国地位;为换得“入常”门票,以政府开发援助等手段拉拢发展中国家,但遭挫败;小泉首相连年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使其亚洲近邻外交深陷困境;竭力争夺东亚地区合作主导权,将本国利益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小泉外交是依附强者换取利益、依靠“演剧”政治煽情蛊惑的急功近利的外交。  相似文献   

11.
“吉田路线”是日本经济外交的原点,之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日美同盟加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双边同盟和多边国际体系为日本的对外经济关系奠定了决定性框架,同时对华、对东南亚国家关系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依靠日美关系实施自制性措施来应对四次经济危机,并通过ODA为国际做贡献,借助峰会、GATT、APEC等国际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获得国际合法性。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随着冷战结束带来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开始积极介入国际安全领域,并在与美国谈判中采取强硬姿态来消弭贸易摩擦,还通过支持发展中国家和保护全球环境等探索突破传统型经济外交。同时,日本依靠国际机制和规范的权威性缓和了对外关系发展中的错误和冲突,并期待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2010年以来,面对日趋衰退的本国经济和强势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日本从对华牵制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日美同盟的依赖,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针对经济安全的应对措施。日本经济外交的演变既具有连贯性,又呈现出人意料的振幅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始自第二次日英同盟、经日俄同盟直至日德同盟,日本一直存在把美国作为针对对象的结盟意图。日美同盟建立的历史基点是由日美冲突转为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与日德同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日德同盟时期的日本政界与日美结盟时的日本政界颇有渊源,从而在日本政治体制内保留了持续结盟的力量。日德同盟的经历为日本对美结盟留下了要尾随强者获得利益而不要轻易挑战强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日本被大肆渲染。中国经济大国的实现与适度地增强军事力量,真的对日本及世界构成威胁吗?本文对此做出验证。首先分析了中国威胁论产生的背景;其次论证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并不能构成威胁,最后,分析了中国的军事、外交战略与成为经济贸易大国之间的关系,认为适度增强军事实力,是成为经济贸易大国必须的,不是扩张主义的,这一点从其多年坚持的多元协调外交政策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众议院选举,最终民主党击败自民党以308个席位赢得了本次大选,实现了政权更迭。同年9月16日,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鸠山新内阁诞生。鸠山新内阁成立后,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自民党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其重  相似文献   

15.
菅直人内阁成立后改善日美关系,在钓鱼岛事件后加快调整对外政策,重视日美同盟,完成防卫大纲修订,加强对华防范和构筑制约中国的国际联盟,同时在经济等领域开展与中国的互利合作,并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协定。菅直人内阁对外政策依美防华的特点,反映了日本在中国国力上升形势下重建对华关系的新思考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不仅没有终结,反而在强化。得以强化的日美同盟,显示出了新的特征,其原因涉及谋求同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与同盟运行成本的最小化、同盟国相互约束的强化、同盟参与国际和国内需求的强化以及同盟过去的收益产生对未来收益的预期等。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日美同盟的强化是中国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18.
宋均营 《社科纵横》2011,(12):57-58,81
2011年8月30日,野田佳彦就任日本新首相。野田的执政环境较前任更为严峻,他将面临如何开展灾后重建、如何刺激经济应对危机、如何稳定政局实现长期执政、如何重整外交提升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内外难题。同时,在全球权力加速转移、中国影响力持续上升、东亚区域合作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野田如何定位中日关系、如何开展对华外交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在简单概括民主党执政以来中日关系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探讨野田的对华认识及其初步展开的对华外交,最后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展望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底,日本内阁会议审议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和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首个综合方针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这三份文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多维领域,指明了日本安全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安全环境、议题领域、战略取向以及实现路径,预示着日本安全政策和防卫力量建设将出现重大转变。文章通过对日本安全政策主要维度的述评,指出安倍政府右倾路线指引下的日本安全政策越来越具有外向性、主动性和攻击性特点,其发展动向须引起所有国家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0.
关伟  关捷 《日本研究》2009,(3):18-21
日本民主党和鸠山由纪夫在认定日美同盟关系是日本对外"战略基轴"的同时,主张修改《日美地位协定》,调查《日美核密约》。在亚洲关系上主张"回归亚洲",构筑"东亚共同体"。对中国的关系是"建立兄弟外交",不参拜靖国神社、恪守"无核三原则"等。胡锦涛提出的发展中日关系五点意见以及鸠山的言论,都显示了要为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而努力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