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与茅盾间的默契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韬 《南都学坛》2002,22(6):75-77
共同的早年经历 ,使得茅盾对鲁迅的文学思想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他们的一系列创作表明 ,对于被人群摧残的个人的移情 ,正是他们灵感的泉源之一。茅盾与鲁迅屡屡地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徘徊 ,绝望与希望的对抗在鲁迅与茅盾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组巨大的张力。把“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观联系到他们对小品文的思考上 ,茅盾欣然表示了对鲁迅的赞同。在“直译”的问题上 ,茅盾不仅与鲁迅的立场完全一致 ,而且还对“直译”的内涵做出了颇精辟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鲁迅研究最早的开拓者。作为早期共产党人和新文化战士的茅盾,他研究鲁迅,是出于一种时代的责任感。他开始研究鲁迅,是因为看到鲁迅创作对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同时又看到一些人对鲁迅的误解。正确研究鲁迅,和推进整个新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茅盾1936年3月29日致红军贺信,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献,对研究鲁迅、茅盾生平思想、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军史都具有重要意义。《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1936年4月17日刊载在中国共产党西北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95期,至今70余年,仍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意义之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1949年后神化鲁迅的主流话语构建中,茅盾的贡献和地位不可低估.茅盾对鲁迅的误读与曲解,包括思想阐释、作品解读、断章取义等多方面,其用意无非就是脸谱化、阶级化、革命化鲁迅,以达到为主流政治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鲁迅同期的大作家 ,他能在新文学初期 ,清醒认识到鲁迅的价值 ,并且最早地系统评论鲁迅的作品。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 ,共同的奋斗目标 ;他们会面虽然有限 ,但在书刊、著文等方面 ,互相支持 ,互相声援。茅盾对鲁迅的理解 ,一是对鲁迅早期小说创作的独到见解与深刻剖析 ,特别对“阿Q相”的开掘与概括 ;二是建立在他们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基础上 ,特别是对鲁迅的“韧性”战斗意志和“剥露”精神 ,给予了全面阐释和极高评价。为认识和宣传鲁迅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鲁迅全集》新版六《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题解”谓:“‘左联’的解散曾经由茅盾征求过鲁迅的意见,鲁迅曾表示同意,但是对于决定和实行这一重要步骤的方式比较简单,不够郑重,他是不满意的。”题解的意思似乎是说,鲁迅曾向茅盾表示过同意解散“左联”的意见。这其实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照大革命失败后茅盾与鲁迅的心态,可以看出鲁迅能在逆境中表现出乐观与从容的原因在于鲁迅在本质上作为一个具有丰富人生阅历且已习惯独战的思想家,既能为追求真理对自己的思想作深刻的反思和明快的否定,又对社会现实和革命前途保持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敢于“反抗绝望”和“作绝望的抗战”。这是鲁迅的过人之处,也正是当时的茅盾所缺乏的。两位文豪的情感心态与他们的政治心态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致力于革命事业和文化事业中,茅盾与鲁迅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他不仅是鲁迅作品最早的知音和积极的宣传者,而且是极力倡导要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全面地学习和研究鲁迅的人。他对鲁迅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较深的认识,一生中撰写了大量的研究鲁迅及其著作的评论文章,不愧是首先自觉地奋起保卫鲁迅的文艺评论家。他留下的研究鲁迅的丰富遗产,是他文学活动、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有强烈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如果就茅盾对鲁迅的评论研究工作加以回顾和考察,绝不能忽略他在20年代后期研究鲁迅的一篇重要论文,即《鲁迅论》。不论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或者在鲁迅研究史上,《鲁迅论》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不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位小说大师。如果说鲁迅是以其开拓性的卓越成就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基础,那么茅盾则是以其独创性的光辉业绩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发展。但是,不难看出,这两位大师的艺术风格又有着明显的不同。鲁迅以简炼、朴素、含蓄取胜;茅盾以细致、丰富、明晰见长。具体说来,他们的小说艺术究竟有哪些不同?而又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这便是本文要试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芬尧,浙江嵊州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06年7月与2011年4月,他两度出席全国茅盾学术研讨会,加入了学会,并被选为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陈芬尧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中文系学习,师从吴国群教授等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其师及高校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与熏陶,他喜爱上中国现代文学,酷爱鲁迅、茅盾研究,于后者尤为用力.他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仅茅盾研究的笔记就达100余万言,另有数十万字的鲁迅、毛泽东的笔记.大学毕业后,陈芬尧仍孜孜于茅盾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十数年如一日,搜集齐了全套43卷精装本《茅盾全集》,以及自茅盾研究始至当下学者的100多部茅盾研究专著、论文集,令专门从事茅盾研究的专家学者感到惊叹.他还与诸如孙中田、朱德发、袁良骏、万树玉、庄钟庆、李岫、王嘉良、万平近、唐金海、丁帆、钟桂松、钱振纲等二十多位著名评论家、文学史家建立广泛而持久的联系,虚心求教.陈芬尧在攻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文艺理论与文学史著之同时,厚积薄发,在《茅盾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粤海风》《文教资料》等刊物上发表了《茅盾与马寅初》《本世纪以来茅盾研究综述》《茅盾曾和鲁迅有过论战?——质疑鲁迅和茅盾关系的几种"新论"》《一个时间问题献疑——从"茅盾学"大视野试谈我对茅盾研究起点的一点浅见》等茅盾研究及其他学术、教学论文多篇,其中《关于茅盾的几次论争述评》《评复旦本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隐匿》等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文摘卡》转载收录.  相似文献   

11.
由于鲁迅和茅盾都提倡为人生的文学,都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致使我们经常将二者的文艺观混淆起来。实际上,从"五四"时期,鲁迅和茅盾对文学艺术的态度便有了尽管细微、但却重要的区别。这种区别的核心之点就在于鲁迅更重视真实地表现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感受,而茅盾则更重视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茅盾同志逝世,使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有件事一直萦怀在我心中,使我久久不忘。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我在修订《鲁迅书话》时,对鲁迅与茅盾联名电贺党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史实不敢落笔:一则我搞不清贺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战线上两面光辉的旗帜,他们为新文学开拓、奠基,披荆斩棘,成就是多方面的、辉煌的.在创作的初期他们都以杰出的小说蜚声文坛,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吴荪甫等的形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读者中也是著名的人物.鲁迅的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一九二五——二七年大革命前夕的中国现实生活,茅盾的作品则描绘了“五四”到抗日战争后期的历史画面.它们各有侧重,又相互交错,共同揭示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在展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的同时,在创作中也清晰地留下了他们的思想发展变化,不断求索的轨迹.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同志都知道早期的新文学运动经历了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而鲁迅和茅盾却正是这一发展过程中两位卓越的代表.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茅盾的小说却奠定了革命文学的基础,如果说鲁迅是文学革命的英勇旗手,那么茅盾便是革命文学的一员主将.我们说鲁迅的小说创作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不仅是从“五四”时期新旧文学斗争这一特定历史情况来评价,而且,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它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也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我国小说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相似文献   

14.
虽然,同鲁迅、茅盾一样,郭沫若不是专业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不以国学家名世,其成就与贡献低于同代作家鲁迅与茅盾。然而,他对古典文学研究仍有重要建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转化进程中一个重要人物。本文拟在清理他的国学遗产的基础上,从诗学观、历史观、研究方法、学术个性等几方面,对其中国古典文学观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鲁迅和茅盾共同战斗在文化战线上。特别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的斗争中,他们同战斗,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据《鲁迅日记》载,早在1921年4月,鲁迅和茅盾就有书信往来,以后日益密切。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茅盾从汉口返沪,居闸北横浜路景云里;同年10月,鲁迅同许广平也从广州抵沪。茅盾回忆说:“1927年10月,那时我由武汉同上海,而鲁迅亦适由广州来。他租的屋,正和我同在一个弄堂。那时我行动不自由,他和老三到我寓中坐了一回,我却没有到他寓里去,因为知道他那边客多。似乎以后就没有再会面,直到1930年春”①。他们往来频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和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存在着内在的地域文化因缘。但它们所传达出的时代、文化和审美内涵,表现出更多的差异与分离,显示出两位作家相异而互补的艺术才华与美学追求。在鲁迅通过一家小酒店的人事聚散向历史的深处探究老旧中国的种种沿革、沉积和风习之后,茅盾则通过一间小商铺的兴衰全面揭示出资本经济时代道德观念的变化,以及政治与经济力量的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左翼“两大台柱”的鲁迅与茅盾,在联手批判“革命文学”初期创作理论,纠正“左倾”文学偏向,创办和支持进步文艺刊物,扩大左翼文化阵地,推动左翼文艺运动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挖掘分析鲁迅与茅盾联手推进左翼文艺事业的几个方面特点,对于全面、深入总结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 比较文学在我国大体上是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之间开始的。严复、林纾、梁启超、王国维、苏曼殊、鲁迅等是接受西方文化的先驱,他们在本世纪初就对西方文化有所介绍,并对中西文化作过一些零星的比较,例如鲁迅在一九○七年就写了《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等著名的论文,茅盾曾说过:“《摩罗诗力说》,象普罗米修斯  相似文献   

19.
茅盾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及文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及文化成因汪亚明中国新文学是在西洋文学的启发下产生的,现代文学史上每一位成功的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外国文学的滋养。向西方学习,创造我们民族的新型文学,曾是中国现代作家的自觉追求。茅盾就是继鲁迅之后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追求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0.
略论茅盾的编辑思想和实践徐枫在中国现代史上,茅盾与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郑振蜂、赵树理一样,既是文学家,又是编辑巨匠。从“五四”时的《小说月报》到抗战时的《文艺阵地》、《立报·言林》,直到解放前夕的《文联》杂志,《小说》月刊,茅盾或任主编或任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