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社会转型带动价值观念发生深刻转变。价值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一些元理论问题引起关注甚至质疑。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逻辑和方法上的可行性成就了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承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自觉更为重要,大学生群体和其载负的社会使命使他们的价值观状况牵动社会神经。  相似文献   

2.
谈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社会主导价值观对其凝聚力和文化力减弱的情形业已出现.如同环境一样,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被污染,精神理念需要净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因此应加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加强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教育,以期坚定信仰,找回意义,减少改革带给社会的震荡,引导大学生顺利地渡过社会转型这一艰难的时期,这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线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在文本研究基础上,发掘"社会价值",拓展并深化了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然而,在拒绝辩证法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视域,马克思的价值观要么被描绘成"价值无涉"纯粹相对主义的道德怀疑论,要么在"公正和自我实现的绝对道德原则"基础上对资本主义进行谴责;本文从价值观的核心"正义"出发,探源马克思社会价值,并在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论辩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揭示马克思社会价值特质并给予实践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在30多年间,中国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巨大飞跃。然而,社会事业发展的成就尤其是社会道德和深层价值观领域的进步远远落后于经济方面的成就。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过早展开,各种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十分复杂地堆积在一起,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领地正在被价值多元论、价值相对主义逐渐侵蚀,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深刻的价值观危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5.
以转型期我国面临的价值冲突与认同危机现状为出发点,从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作用,提出了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本途径,以期增强社会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全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价值观,本质上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其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个人主义价值观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其基本倾向是以自我为中心,本质上是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经验主义和反英雄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理论基础不同,内容实质不同,社会作用不同.共产主义价值观是惟一的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对于犯罪价值问题,《论犯罪的价值》一书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从各个角度批判了目前国内的犯罪有益论和相对主义犯罪价值论,但是,我们还要警惕的是从后现代主义哲学中演化的相对主义犯罪价值观,我们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对此做出正确回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缺失。本文从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样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价值冲突作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方面,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转型期的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为价值冲突的出现奠定了社会土壤,加之各种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的混乱,使得转型期的这一价值冲突凸显的越发明显.因此,必须加强价值观的调控,将价值冲突控制在社会许可的范围之内,使多种价值观能够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蜗居》围绕大都市的住房问题,从物质到精神,揭示当前社会大都市消费时代下知识分子生存与自我精神的困境和迷失,展现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人性欲望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冲击与消解的三种不同类型:在色利中传统价值观的消解;在物欲现实中传统价值观的消解;坚持自我与物欲现实的精神困境。现代社会的断裂性与双重性带来的对传统文化及其道德价值观的权威性、制约性的消解正在考验着每一个都市生存者。  相似文献   

11.
侬智高的传说较鲜明地体现了壮族人民强烈的爱憎情感、价值观和审美理想 ,它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理想化、故事情节的传奇化、人物结局的悲剧美和故事本身的风情美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古罗马精神是西方精神文化的最宝贵财富之一 ,它以伟大而崇高的品性显示出动人而持久的魅力。虽然罗马的辉煌早成远年陈迹 ,但这精神却积淀为某种“集体无意识”而溶化于欧人的血液。莎士比亚景仰它、崇尚它 ,这位戏剧艺术的天才 ,以深彻的理解力和豪迈的激情将之凝聚于笔端 ,悲剧《裘力斯·凯撒》通过凯撒、勃鲁托斯、安东尼形象的塑造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该精神。而这几个既是朋友又是对手的人物复杂的性格刻画 ,演绎出一部惊心动魄的政治哲学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中的女主人公凯蒂 ,美丽善良 ,富有爱心 ,但却不为深受清教传统思想影响的社会和家庭所接受、所爱护 ,她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 ,却又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同传统妇道观相抗争 ,最终沦落为妓女。作者通过对女主人公悲剧形象的塑造 ,有力地抨击了南方传统道德标准及清教主义的妇道思想 ,揭露了它们对人性的压制和摧残。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英国观的形成是与他对英国民主传统的推崇与好感分不开的。尤其是在二战前后英国所表现出坚韧与不屈的民族精神,更加深了他对英国民主制度的认同。在其看来,英国民主虽历经数百年之演变,但其所蕴涵的民主精神却从未发生变化,对民意的尊重,对特权的藐视,追求社会公正公平成为英国民主传统中最核心的内容,由此也构成费孝通英国观的主要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与莎士比亚的其他剧作相比.其罗马剧《袭利斯·恺撒》中的“市民”形成了一股与悲剧主人公相抗衡的力量.“市民”在一定的意义上决定了悲剧主人公的成败,莎士比亚的剧作在如实地反映了市民的作用基础上,更多地揭示了剧中“市民”身上的好恶无常、偶象崇拜、无意识的生存理性的集体心理。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悲剧观是一种有目的的宿命论。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了黑格尔悲剧观的这种宿命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黑格尔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和中西悲剧的差异一致。黑格尔对东方悲剧观的批判不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7.
公众共用物起源于古罗马法,其在英美法系国家之英国得到专门化规定。英国公众共用物法律不仅对其共用物进行明确定义,并构建公众共用物进入制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公众进入共用物的权利。这种公众进入权不仅是一种法律权利,更是一种习惯权利,是公众共同使用的权利。英国公众共用物进入法律制度启发我国公众共用物法治构建应突破传统私法的规制,在构建使用制度时应符合我国现实需求与法律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取向,有效缓解公众共用物悲剧的发生,保障公众的使用权利。  相似文献   

18.
在莎士比亚的《朱利阿斯.西撒》中,布鲁特斯与安东尼在西撒葬礼上所做的演讲可被认为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口舌之战",运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来解释安东尼胜于布鲁特斯的原因,通过表格对比二者违反不同的准则并分析违反相关准则的原因,最后认为布鲁特斯演讲失败之处在于他违反了关键的数量及质量准则,礼貌原则也有所违反。  相似文献   

19.
马洛创作的浮士德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英雄。对其悲剧的理解应当置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语境之中。浮士德的悲剧在于其追求理想和世俗生活中的罪恶性与这一时期的秩序观,基督教新教信仰和人文主义世俗理想的冲突以及其自身理性和欲望的对立冲突。  相似文献   

20.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当代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赢得了文学界广泛的赞誉和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问题的核心>是他最有争议的宗教小说.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来论证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特色及其对作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