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8月18日至19日,由安徽大学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主办,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第四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7月12日至13日,由安徽大学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主办,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史学月刊编辑部协办的第五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中国科  相似文献   

3.
<正>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史学》编辑部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9月8—9日在合肥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以及广东省社科院、安徽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学者参会。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李仁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8月20—22日,第二届"文献传播与历史研究"高端学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研讨会在合肥举行。会议由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课题组主办,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史学》编辑部、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复  相似文献   

5.
新书导读     
正《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由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作者田中阳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研究(10BXW004)"结项成果。国内新闻史研究泰斗方汉奇教授称此书为一部"颇见功力"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成立,为藏语报刊的发展创造了适宜条件。1951-1979年,是中国藏语报刊发展的确立期。本文旨在对这一时期中国藏语报刊发展的社会背景、基本构架、传播特点和历史地位做出简要阐述,力求在比较开阔的视野中把握藏语报刊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基于"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的调查实践与访谈经验,本文认为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场景下的人类学口述历史调查,应结合事件的口述史和个人的生命史."民主改革"的口述史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对政治制度的考察,更应从人们的社会生活出发来贴近历史,关注历史事件中所牵涉的情感、体验与心态,从而体现"人类学的历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是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学科,拥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目前有教授10名,副教授8名,主要成员有朱士群、任暟、吴家华、吴学琴、方爱东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王朝兴衰、社会形态演进、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分析模式与阐述框架,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揭示中国历史的本质与奥秘,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人。"中国历史"首先是"中国人"的历史,是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为了生存与发展、追求美好生活,不断"适应"并"改造"其所处的环境,摸索并建立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社会组织与制度,创造并不断"改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的历史。"人为本位"的中国历史学,应当是叙述、分析、阐释这一历史过程的学问;其根本目标是揭示"中国人"的人性,包括具体个人的"个人性"、不同意义与层面的人群的"人群性",以及作为文化人群的"中国人"的人性;认识、叙述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理解、认识关于历史的认识,都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以"中国人"作为历史叙述与认识,以及认识历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行动"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学观念,构成了《经略幽燕》《叫魂》《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隋唐帝国形成史论》这些中国史研究的案例的分析模式。通过"社会行动"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学观念,可以清楚地体现这种社会学观念所蕴含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即社会行动者在社会实践与历史演进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历史-社会结构对社会行动的选择构成的制约作用。历史研究者更加自觉、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可以更好地构建具体历史现象的解释模式,甚至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提出创新性的、基础性的理论构建,从而克服历史研究中的"理论饥渴症"与"理论恐惧症"。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现实常与历史交织在一起。就传媒史而言,报刊在民意、舆论、政治想象力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传媒、政治与中国经验有何关联?这些问题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语境,值得深入探索。中国近代传媒史的研究,多受当下社会现实的感召。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研究近年最富生机和活力的研究领域。在成功举办首届清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后,安徽大学文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又于2015年8月16-17日在安徽大学联合主办了第二届清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教授主持,安徽大学校长程桦教授、加拿大UBC大学施吉瑞(Iorry Schmid)教授,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新闻传播思想是在近代革命性新闻传播思想发展基础上,伴随着现代科学教育文化思想的形成而产生。其内涵为:新闻是报刊的根本属性;政治宣传不是报刊的惟一社会功能;实行现代企业化方式经营管理;把新闻传播行为当作一种专门社会职业,倡导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其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国独立的新闻学学科,促进了各种社会信息的及时交流共享和社会的政治文明进步,同时催生了中国新闻传播的职业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并由此加快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中国,传媒兴盛的区域性现象并不少见,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必定和某种特定的区域性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田中阳先生的《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互动关系的研究,深刻揭橥了"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兴盛的文化密码,准确测绘了作为传播重镇的湖南报刊的历史坐标。一经世原道、民主科学的对接:"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精神动力田中阳先生《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第一章"总论",从考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2~5日,由安徽大学联合安徽省历史学会、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主办,上海中山学社、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杭州师院人学院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协办,安徽大学历史系承办的“辛亥革命与长江中下游暨中国同盟会岳王会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来自美国海外中山学社和国内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的50余名学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蒋传光著<建构中国法治社会的指南--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本书系统论述了邓小平的法制思想,评价了它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地位,作者还把邓小平法制思想与目前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掘经典著作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集中体现于《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的古代小说史研究方法,其将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治学之法融会贯通,将理论分析与文献考据相结合,以社会历史批评发掘小说的社会文化底蕴;以文化比较研究拓展小说审美维度;以古典目录学之法梳理小说观念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树立了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围绕作者的田野调查经历,阐述了作为研究方法的历史人类学。从中国情况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说明,中国人类学者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的方法相结合,是对世界人类学的贡献。而近二三十年来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走向,也使其在深入研究汉人社会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月14至15日,清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会议由安徽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办,《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大学出版社、安徽省古籍办协办。与会60多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等大陆高校、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20.
就舆论动员时空而言,近代中国传播议题多与救亡图存的政治语境紧密联系。民国新闻史中传播行为关联不同的媒介生态网和社会关系网。传播与政治关系语境中考察民国新闻史,当注意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民国新闻传播以时间为主轴对1912—1949年这一历史时段进行分期。首先,结合反帝、反封建议题的宣传和国民革命的政治舆论动员,探析报刊传媒对国民革命的记忆与展示;其次,聚焦十年内战时期报刊格局变化,探析京派、海派人士组成的"记者座谈""左联"等文化共同体的舆论呈现;再次,顺延时间脉络至全面抗战时期,对沦陷区报刊的亲日立场,国统区、革命根据地新闻纸的抗日立场三个不同场域的记忆文本进行梳理,考察历史空间上的横截面,特别是"抗战新闻学"的兴起,如"抗战建国"在不同政治空间的表述;最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及其军队在大陆溃败,涉及新闻刊物多面临政治或新闻职业主义的抉择。简言之,探讨民国时期的政治生态与舆论生态关联的主线,意在揭示民国新闻史不仅指涉新闻纸的历时性,更涉及新闻纸作为时代记录者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与时代责任感。由此而论,民国新闻史书写应在舆论新陈代谢中呈现报刊流行话语分析及其变迁,从而展示新闻纸的时代抉择及舆论上的方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