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信用等级分析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债券信用评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首先研究了信用评级的用途及其重要性,介绍了信用评级的类型和国外信用评级的步骤。通过对信用评级的分析研究了信用评级中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在信用评级中通用的两种方法即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在信用评级中的研究现状,最近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人工智能方法在信用评级中有更优异的表现。通过对信用评级方法的分析,得出了国外目前信用评级发展中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既是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同时也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该文以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为视角,在对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适应中小企业风险特点的信用评级模型。  相似文献   

3.
美国,这个西方大国无论是主权还是人品,时刻都将信用二字高高挂起。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立足于本国的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却击碎了山姆大叔戴了70年之久的AAA级信誉光环。在这场国家信用与主权的巅峰对决中,全世办都领略到标普、穆迪、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威慑力。然而三大的炮弹并没有发完——9月4日,惠誉发出警告称,可能在两年内调降中国和日本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在美国金融大战略下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一向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宗旨的标普,却成了奥巴马痛恨得咬牙切齿的敌人?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三大下一个狙击的目标会不会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看信用评级公正性的偏离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当下世界范围内信用评级机构对于公正性的严重偏离.针对此种现状,运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信用评级公正性的意义与价值、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诸种表现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要对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行为加以纠正,应当在国内构建有关信用评级的法律制度,并积极参与信用评级的国际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继而指出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使其免于承担专家责任。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保护。信用评级机构能否适用实际恶意标准、评级能否作为商业言论获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作为改变评级行业现状的重要举措,《多德弗兰克法案》取消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豁免,并降低了反欺诈责任的起诉标准,旨在鼓励投资人通过起诉参与到评级监管当中,然而收效甚微。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较晚,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还是从资产证券化资产发行结构的本质特征来说,信用评级机构都对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这势必影响到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所以在短时期内,要使得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挥其功能,一个可行的方案就是走与国际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规制与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自然垄断性、外部性、经营模式和准监管者地位四个方面入手,运用规制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制与监管的必要性.依据理论分析结果,结合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提出相关的规制与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数量庞大且活跃的商业主体,其经营和发展长期以来因融资难问题而深受困扰,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信用评级机构则作为交易第三方通过信用信息评估以促进企业间交易和防范化解商业风险。但信用评级机构存在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披露不足,由此引发道德风险致使其公信力下降的问题。此外,信用评级机构的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健全中小企信用评级制度,包括增加机构信息透明度、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罚、完善信用评级监管立法等,来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商务信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评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多家国内外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基于中国的视角上,以区别于国外评级机构将该国政治与经济制度是否与西方国家主流价值观一致作为风险考核的标准,避免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整合多个国别风险数据库和网页抓取数据库,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商业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多个角度,建立140项评级指标,收集46200条数据,并综合使用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及功效函数法,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66个国家作连续5年的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风险评级.研究发现: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信用评级最高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土耳其、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信用评级也极高,阿富汗、老挝、乌克兰、伊朗、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伊拉克、缅甸、也门共和国、东帝汶等国家信用评级较差,结论与国内外知名机构评级大体一致.建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评级过程中,应考虑政权变更、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债券信用评级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经济基本面如何影响债券信用评级及其信息价值。实证证据表明债券信用评级水平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期,信用评级机构高估信用评级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地,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即信用评级对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影响力,均具有逆周期性。综合这两个层次的分析说明,债券评级水平的顺周期性部分地是由评级信息价值的逆周期性所驱动的。实证结论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周期性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有助于监管部门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措施来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后,不断出现高评级债券违约事件。为此,监管部门积极发展多种评级,以期提高债券评级质量。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付费模式信用评级如何综合发挥校验作用。基于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不同付费模式评级发挥校验作用的机制在于投资者的反应:当投资者付费和发行人付费两种模式评级差值增大,投资者不以单一评级结果进行债券定价,而是根据评级差值调整债券价格。基于2011—2020年企业债评级数据的经验证据显示,随着评级差值增大,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会降低后续评级,且评级差值对单一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偏正面的私有信息会降低债券信用利差,而以中债资信为代表的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私有信息则不会显著影响债券信用利差,均体现出单一评级模式在定价方面的弊端。因此,监管部门应继续鼓励发展投资者付费评级模式,并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内部评级,以充分发挥多种评级模式的交叉校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评级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块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以及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上述原因,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自身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是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的前提。我国部分地方政府近年来的融资实践表明,良好的法律环境是政府信用评级制度的基础,相关制度的完善是准确评级的前提。因此,为确保信用评级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必须加强信用评级的法律制度建设。其中,培育评级机构信誉资本、明确统一的监管部门、促使评级机构加强信息披露尤为重要。同时,还需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公司治理结构、利益冲突管理、评级的操作规则、信息发布规则、民事责任等方面的规范加以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15.
声誉约束是信用评级行业运行的基石。通过培育和完善声誉约束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违规动机。基于2008~2011的中期票据的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声誉约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声誉约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6.
结构性金融是一种及其复杂的金融中介活动,其交易结构涉及各类市场参与者。在众多的参与者中,信用评级机构至关重要。结构性金融事实上已成为一个评级化的市场。次贷危机的爆发彰显了结构性金融信用评级的困境:利益冲突的加剧;评级方法、模型尚成熟;评级结果存在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结构性金融是一种及其复杂的金融中介活动,其交易结构涉及各类市场参与者。在众多的参与者中,信用评级机构至关重要。结构性金融事实上已成为一个评级化的市场。次贷危机的爆发彰显了结构性金融信用评级的困境:利益冲突的加剧;评级方法、模型尚成熟;评级结果存在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信用债市场,很多企业难以获得AA级以上信用评级,无法顺利进行债券融资。这些处于发行条件边缘的企业有较强的粉饰报表的动机。本文以2010~2020年发行的公司债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债券发行前的公司盈利质量,以及评级机构对于盈利质量的甄别能力。实证研究发现:处于发行边缘的AA级发行人相比其他企业有更高的盈余管理水平;相比发行人付费评级,独立评级机构能够更有效地识别企业发行前的盈利质量;独立评级显著低于发行人付费评级,且评级差异越大,债券的信用利差越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当关注企业债务发行前的会计报表粉饰行为,降低信用风险,同时鼓励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评级结果引用制度是适应信息社会、信用经济和政府职能社会化背景而出现的一种制度形式,是优化金融监管、提升监管绩效的必要制度安排,是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诱发评级失灵、推波助澜金融危机废除信用评级结果引用制度是因噎废食之举.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树立规制信用评级结果引用行为的理念,制定规制信用评级结果引用行为的法律规范;确立“市场生产、主动评级、用者付费”模式保证信用评级结果信息这类公共产品的供给;适时制定统一、透明、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针对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制定专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的信用评级轮流机制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对《欧盟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规》最新立法草案中的"信用评级轮流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在此机制下,后进机构可以有效约束先行机构的行为。根据博弈模型均衡解,分析了影响评级真实有效性的因素,并给出了最优的政策选择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