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中国空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灾难,使当时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思考:中国将向何处去?西方富强、中国衰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寻求救国保种的真理,他们走向世界,比较了中学与西学,得出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结论。在他们中间,贡献最大者当推“天演宗哲学家”严复。由于严复具有与同时代其他人相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他“于西学、中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因而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较系统地比较了西学与中学、新学与旧学的思想家。严复所谓的新学即西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此,严复本着"富强"中国的目的将亚当·斯密的赋税思想引入中国。在赋税理论上,严复对英国议会掌握税收大权的税制理论赞成有加,但同时严复又用治人者和治于人者的思想分析中国皇帝征税、臣民纳税的合理性,这显示了严复思想的不足之处;在赋税原则上,严复对斯密的"平等"、"确实"、"便利"、"节省"税制四原则大加赞赏,主张中国税制采用"平"、"信"、"便"、"核"四原则;在赋税来源及用途上,严复与亚当·斯密都主张赋税在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的同时要惠及于民,但在赋税的来源上,尤其是在对工资征税的问题上,严复与斯密的观念又不完全一致。通过对严复与亚当·斯密税收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严复对挽救晚清危局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从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的考察入手,以义利观为例较为深入地解析了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中进化论元素的具体内涵,阐述了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中进化论思想元素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分析认为,严复在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改造,颠覆了封建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为当时的进步力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做好了思想铺垫。严复的努力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富强的思想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重要性足与他在思想文化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历史地位相关联。严复的一生的确对多种社会思潮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严复既不是一个全盘西化论者,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权威主义者,也不是纯正的自由主义者。严复在特定的时期宣扬过的思想并不能成为对其一生评价的借口。严复一生都没有脱离他所处的年代决定的探索救亡的历程,其终生执著的信念就是“救国为体,中西学为用”,“中西并重、交融互释”,不附势、不逐流,认定用渐进改造的方式探索为中国救亡的出路。综合来说,严复是一位从思想文化领域着手,以改良主义道路救国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为此,严复将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引入中国,旨在“图强”。一方面,严复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赞赏有加,主要表现为二者在义利观、本末观、贫富观和奢俭观上的一致和相似。义利观上,严复对亚当·斯密提倡自利的原则大加赞赏,并将进化论思想引入经济伦理;本末观中,严复赞成本末兼重,不应顾此失彼,这一点与斯密的观点相吻合;贫富观和奢俭观上,严复与斯密都强调俭有道,奢有节,尤其重视积累的作用,并提出将节省的钱用于投资的新的消费观。此外,严复又将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创新与发展,把西方功利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的进步经济伦理思想进行融合,并受赫胥黎和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尽管严复的翻译对于欧洲科学向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是仔细观察严复的翻译,发现严复作为欧洲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的评价可能在严格意义上是过于高估的,这是因为严复在译介过程中所关心的可能不是科学本身。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这一结论,首先,严复注意到了中文的含混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意义;其次,严复也发现了在翻译过程当中比喻的妙处,他甚至在翻译《群己权界论》时嵌入最具独创性的例子,尽管这一例子从来没有出现在穆勒的书中;再次,严复在翻译过程当中存在着文本任意改编的问题,同时甚至很难在翻译过程当中遵循翻译名称的一致性原则;最后,在新词的创造过程中,恰恰是严复所发明的词汇没有承受住物竞天择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最后一批士大夫的代表,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而严复是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被视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们均是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均不满于汉学宋学无用、无实,传承了文化传统中的经邦济世情怀与实事求是精神;均文宗桐城派,由曾国藩推动而实现中兴的桐城古文,经严复以先秦文体表达现代思想这一中介,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前驱。从曾国藩到严复,既有继承,也有扬弃。在某些方面,严复的思想是在曾国藩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从曾国藩等人的变易论通向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均为军事近代化尤其是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推动者;从曾国藩将传统学术门类中增加"经济之学",到严复从西方引进现代经济学;从曾国藩倡导"格致",到严复全面介绍西方科学;均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尤其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者、先行者。严复对曾国藩思想也有突破性发展: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采取激烈抨击、全面颠覆的态度,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天壤之别;曾国藩终其一生没有从旧学中突破、突围,而严复对旧学进行揭露与批评和学术形态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开启了闸门。  相似文献   

8.
“条顿”是严复著译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在《原富》《群学肄言》《社会通诠》《法意》及《英文汉解》中,均有提到。在目前已出版的严复全集、严复文集及严复学术资料选编中,大多收录有《英文汉解》一文,严复在该文中提到了“条顿”的英文表达方式。长期以来,《英文汉解》中的“条顿”一直被拼写为“Tentonic”,而经查证,“Tentonic”在字典中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后人在辑录时把其中的字母“u”误看作“n”录入了,正确表述应为“Teutonic”。  相似文献   

9.
严复在1903至1909年间,翻译出版了孟德斯鸠所著《法意》一书,并附有多条按语,集中体现了严复的法制思想。在批判传统法制弊端的同时,严复为近代中囱构建了一幅法制蓝图,启迪了国人的法律意识,推动了清末法制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严复在进化论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舆论领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并不是简单的二级信息传播者,而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整合再传达出带有自己风格烙印的进化观点——天演论,随着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公开出版,进化观念得到进一步的传播.“进步”与“革命”是在进化论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衍义.严复的“天演”和世人接受的“进化”思想是中国近代改良和革命思想的来源.严复以其独有的理性审慎奠定了他中国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我国较早接触与传播马汉海权论者。他借鉴马汉的海权理论形成自己的海权思想,认为海权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下;不缔造海权,陆权也只能随之丧失。他呼吁我国应在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与南中国海海域建立制海权,规复海军,实行海上交通控制,拒敌于海洋国土之外。其建立海权具有"国振驭远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资"的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体现了其海权思想和国防观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近代对国民素质及其教育始终予以最深切关注的启蒙思想家。严复首次提出了国民"劣根性"问题。本文从表现形式、改造方法等方面对严复关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严复站在中西对比的高度对国民"劣根性"表现的分析,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凸显着帝国站在东方主义立场上对华人的"凝视",通过带有巨大权力意味的凝视,被凝视者被塑造成了他者。该文结合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探讨严歌苓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女性化,甚至是妖魔化书写进行的逆写。小说中的妓女扶桑在凝视下保持着一贯的笑脸,这笑脸构成的"反凝视"影射出美国白人对华裔移民粗暴的种族歧视和灭绝政策,以及被扶桑神秘的东方色彩迷恋一生的白人克里斯对种族问题的良心叩问。围绕着妓女扶桑的爱与婚姻,严歌苓的小说打破了西方意欲凸显自身强大而东方弱小构建起来的东方主义话语,赋予了处于失语状态的华人以言说的机会,并且书写着真正意义上的东方。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最早从理论上阐述近代国家理念的思想家。他通过发表一系列重要译著、论文,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国家学说,用进化论、民权说、自由论以及近代政治学、社会学等学说,否定"君权神授"的陈说,阐述近代国家理论原则,为国人提出一个全新的国家理念。严复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借鉴西人研究成果,提出以"图腾"、"宗法"、"军国"为循序演进的社会发展阶段论,否定了历史循环论,推动了国人历史观的进步。严复不仅向国人介绍了大量新学说、新思想,给正在成长的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而且以出色的翻译成就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严复与李鸿章在外交事务上的分歧,正是清浊流的重要分界点。尽管严复从事的是洋务浊职,但是他的外交理念却倾向于沈葆桢、张之洞、陈宝琛等清流人物。即便如此,在如何建立对外强权政府的途径选择上,他与张之洞等清流也不完全一致。严复认为,只有变法以修明内政,使国民拥有自由的民权,才能造就对外自主的强权政府。从清浊流之争的教训可见严复独树一帜的思想,这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走向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严复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在于他既肯定自由之于人道的内在价值,又视其为国家富强的工具,而他对自由的历史性、工具性和价值中性的认识更显示了其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严复自由观之悖论与其说是群己(国家与个人)问题,毋宁说是共殊(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他发现了西方因自由而富强的秘密,但中国却难以复制英伦式的自由之路。为了拯救内忧外患的祖国,严复不得不搁置个人自由的目标,转而追求国群自由。“永恒的真理都是悖论性的”,严复的自由观也许正因其悖论而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严复一生所致力于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早晚两个阶段重心转移及旨在中西文化的融通。前一个特征反映出严复思想的变化,而后一个特征使得严复思想呈现出变中不变的独特景象。探讨严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特征,以期能把握严复思想的本然面目。  相似文献   

18.
以生态翻译学这一崭新视角对严复的翻译进行全方位的诠释与评价,得出一个综观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认识,即严译是他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指出了严译对当今社会尤其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赋得诗是随着南朝文人即席分题赋诗的出现而产生的诗歌新类别。在命题上,唐前赋得诗一般采用“赋……得……诗”、“……赋得……诗”、“赋得……诗”的形式。在题材上,唐前赋得诗主要指向咏物、咏诗、咏史、赠别。在形式上,唐前赋得诗主要是五言四韵,至于七言、杂言的赋得诗,四韵以外的赋得诗,都很少;绝大多数押平声韵,押仄声韵和换韵的情况比较少见;分韵赋诗和题中用韵的情况也已经出现。唐前赋得诗创作推动了南朝永明体、宫体和以陈后主为首的三个诗歌创作群体的形成,对南朝诗歌不断追求“新变”产生了影响,推动了齐梁以后诗歌题材的大发展,也使齐梁诗歌诗体短小、精雕细刻、讲究四声、语言绮艳的特点进一步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