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正义问题上,社群主义深刻地批判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哲学基础,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群;批判了正义优先性的观点,认为正义不能独立于善;批判了普遍性的观点,认为正义不是超历史的;建构了以社群观为核心的政治哲学,认为个人的德性应该接受社群善的引导。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不会动摇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社群主义是随着西方世界保守自由主义的出现应运而生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它在批判自由主义导致人的原子化、公共利益缺失、公共美德缺失的同时坚决捍卫人的社会性以及公共利益和公共美德.在这一批判过程中,力图实现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超越与扬弃.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国学校价值教育受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深刻影响。自由主义以个体权利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政治中立的立场、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尊重与宽容及对个体自治的强调,深刻地影响着公立学校价值教育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和方法选择。而社群主义为批判地审视自由主义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参照,重新唤起了对社会价值观和个体的社会责任在学校教育中重要地位的关注,使重塑公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成为美国价值教育的重要议题,同时社群主义对公民美德的重述也为价值教育提供了一种基于公民品格塑造的路径。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理论修复和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影响着美国学校价值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代美国学校价值教育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在多元政治哲学的变奏中,力图淬炼某种更加具有包容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而社群主义则是自由主义的挑战者.鉴于罗尔斯是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社群主义者通常都把罗尔斯当做批评的主要对象.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首先,自由主义关于人的观念是抽象的;其次,自由主义的理论是普遍主义的;最后,自由主义的本质是个人主义的.社群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批判性的思考,而不是一种建设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社群主义的价值本原在于社会整体和群体关系。二者从相互对立的立场上阐明其观点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意义,但它们各自的理论缺陷使之难以战胜对方。只有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出发,把个人与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和互动过程,才能超越二者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善优于权利?——社群主义道德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在对抗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群主义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善优于权利”。在对比视野中对社群主义道德观进行系统地梳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加以深入地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社群主义道德观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7.
波普尔政治哲学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进程必须依照个人及其关系和行为的无意识结果来阐释.他企图以这种方法论去取代、吞噬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整体主义.但是,个人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方法论论证模式,在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抗中已经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因而使自身置于不能自拔的困境之中.波普尔方法论个人主义陷入困境的全部症结在于其原子式个人主义的哲学根基,原子式个人主义暴露了沉沦于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自由主义理念的弊病和根本缺陷.马克思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宣告了波普尔政治哲学方法论的终结.  相似文献   

8.
新自由主义认为自我优先于其目的和价值,他们假定社会是由独特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先验地拥有一种作为认同的自我,其哲学基础和论证方法都是个人主义的。基于一种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立场,社群主义认为自由主义的这种个人观念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在他们看来,个人是生活在社群之中的,个人的行为、活动是受社群关系所制约的,因此,社群是自我的归属。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看,社群主义的"自我"观是一种抽象的整体主义,社群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个人要受社群的制约,但在另一方面又把社群当作是高于个人的抽象集体。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以个体为中心,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在于对个体自由的绝对维护.而社群主义则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与社群的价值观相一致.在批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社群主义提出了关于公共利益和国家观的理论.社群主义强调"公共的善"优于"个人的权利".这种思想对纠正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偏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这一以对抗性形式出现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以个体为中心,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在于对个体自由的绝对维护。而社群主义则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与社群的价值观相一致。在批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社群主义提出了关于公共利益和国家观的理论。社群主义强调“公共的善”优于“个人的权利”。这种思想对纠正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偏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这一以对抗性形式出现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1.
评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理论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社群主义对西方主流的自由主义政治和道德哲学发出了理论挑战。从肯定的方面看,这是一种关于伦理和政治哲学的观点,它强调属于一个社群的心理、社会和伦理的重要性,并认为必须在一个社群的传统和文化理解的语境下才能进行伦理的推论。从否定的方面看,社群主义则是一套批评自由主义的理论,主要指责自由主义未能评估社群的重要性。从总体上说,社群主义者似乎更擅长于破而不是立,它们对自由主义的批评远超过对作为一种系统的伦理和政治哲学的社群主义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当代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既彰显了现代性之困境,又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自由主义作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它自身蕴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社群主义站在新的理论基础上试图克服甚至超越"现代性";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正是扬弃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实现人的真正自由与平等、解决现代性危机的一种积极的理论样式。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主义的"科学论"以自然与社会的截然二分为出发点,走向了方法论上的两种人类主义——逻辑经验论的方法论不对称性原则与社会建构论的方法论"对称"性原则,二者两极相通,陷入反映论意义上的表象主义困境。科学实践哲学中的本体论对称性原则消除了自然与社会的截然二分,在方法论上实现了自然与社会的对称,由此走向了实践建构意义上的生成论,它使科学论不仅摆脱了表象主义的困境,而且还展现出一种新的科学观——生成本体论。  相似文献   

14.
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社会社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继承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人关于社群思想的基础上,他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社群主义理论。在本体论上主张社群优先于自我,从这一哲学基础出发,麦金太尔得出两个结论,即在价值观上强调善优先于权利;在政治实践上主张由公益政治学替代自由主义的权利政治学。其社群主义思想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罗蒂: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罗蒂政治哲学批判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政治哲学的讨论成为西方哲学的焦点.在这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哲学讨论中,主要争议发生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罗蒂的政治哲学包含着两种成分,一种是后现代主义,一种是自由主义.罗蒂政治哲学中的两种成分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而这种张力使他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关系都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群主义对罗尔斯自由主义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群主义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普遍主义、自我观以及共同体观念等方面。社群主义反对罗尔斯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反对其超验和先验的自我观,强调一种共同体决定个人的身份与特性的社群主义观念。社群主义的批评虽然并非都可得到合理的辩护,但它推进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群主义思想已经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社群主义思想与新自由主义思想在"自我观"、国家的作用、权利观念等方面与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并且对新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价值观、中立国家观、个人权利优先于社会等观点进行了批判.社群主义思想在当今西方社会乃至中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理解当代自由主义同社群主义之间有关自由观争论的实质,有必要对两种自由分与合的内在理路进行阐释。从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对古代人自由和现代人自由的区分,再到柏林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著名二分法,人们似乎在此基础上能够辨析近代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传统。然而,随着当代强势的社群主义者把尖锐的矛头指向柏林的消极自由观,并以某种过于夸张的形式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截然对立误解为当代社群主义——自由主义论战的实质,这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包括哈贝马斯、尚塔尔.墨菲的警觉。他们以一种以包容、扬弃和超越这种抽象对峙为目标的理性辩护,演进着当代政治哲学自由观重构的政治命题。  相似文献   

19.
虽然社群主义权利观明确提出了社群和善在权利中的重要地位,并对自由主义权利观进行了批判,但其实质上仍然是对后者的修正与补充。社群主义权利观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由主义权利观,它在某种程度上合理地回应了权利发展的新趋势,有助于西方自由主义权利观的反思和改进;但社群主义的权利观并不具有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功能,也低估了共同善与个体权利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曾活跃于“后罗尔斯时代”的著名学者和活动家,I.M.扬的政治哲学始终围绕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如何应对多元时代的正义挑战。在对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以及多元文化论等资源的批判与借鉴中,其正义理论经历了从阶级的去中心化到经济正义的去中心化,从身份政治的去中心化到民族国家框架的超越。于批判反思中,其政治哲学的理论焦点始终投射到对现代社会结构性不正义的揭示和论证以及对规范的正义概念的探求和表述上,尤其是对不利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切始终贯穿于其整个正义理论的批判、建构与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