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龚言 《社区》2004,(4):9-9
一起原本不该发生的房屋资产纠纷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且是在社区居民与最贴近他们的基层政府机构—街道办事处和最应代表他们合法利益的社区居委会之间,这是为什么?这起纠纷又说明了什么?这是读过《社区干部为何被“请”出社区》的报道之后在头脑中产生的问题,这些话题的确不轻松。  相似文献   

2.
王光红 《社区》2002,(15):42-42
笔者在城市基层社区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尊重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现象,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居委会干部“拿钱不多,管闲事不少”;有的街道办事处干部对居委会干部摆架子,说话生硬,随意指派任务。所以有些居委会干部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有的因此辞职走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对社区进行了新的分类——根据社区与单位的关系把社区分为驻单位社区和非驻单位社区,分析了驻单位社区居委会所处的困境——法律定位、人事权归属、经费来源、考核机制,并提出了驻单位社区居委会走出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4,(24):10-10
某街道办事处主任:每次让社区居委会的人报项目,他们都以搞活动为主,都是买东西或买奖品。我们要求他们报点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的项目,居委会不会。好多名目真不想批,尤其是那种一次性活动,一看就是为了应付工作的,比如搞个讲座什么的,老头、老太太也参加,其实他也未必就愿意参加,但是你发他块香皂他就来了。  相似文献   

5.
刘大庆  刘德贤 《社区》2011,(5):43-45
在山东省胶州市,部分基层干部认为,抓社区建设是大中城市的事,对县级城市来说意义不大,主要精力应该先放在抓发展上。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建小区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由于管理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李国平 《社区》2011,(7):44-4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增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城市街道办事处与其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是当前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性问题之一。通过对汕头市的东方街道办事处与其社区居委会关系现状的调查,认为城市社区建设“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比较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情,主张既要发挥城市街道办事处“指导”的作用,又要调动社区居委会和群众“自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强和发展居民群众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杨叙 《社区》2003,(10):20-21
如果到北欧寻找北京式的街道办事处或者居委会,那么结论肯定是北欧圈里无社区。反过来,如果用北欧的模式衡量北京,又必定会对北京的社区产生疑问,据说联合国开发署的官员就曾评价说,中国的社区仅仅是一个邻里的概念。 每天日子像流水一样过着,没有“XX社区服务中心”这样的牌子或是“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之类的标语提示你生活在一个社区之中,然而一旦你遇到麻烦,便会  相似文献   

9.
社区建设与社区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建设,意在整合单位制解体后的城市居民和承接由单位剥离出来的诸多社会功能,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整合,处理好社区建设与社区整合的关系,是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姚启国  董书瑜 《社区》2009,(34):40-41
江苏省宿迁市建市13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承担的任务也日益繁重。为扎实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最近,笔者深入县(区)民政局、部分乡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就如何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这一课题,认真开展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顾我国社区建设的历程,描述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在借鉴国际社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社区建设发展梯度格局; 社区服务将向着追求质量的方向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手段呈现代化型转变;社区建设的推动力政府直接参与转向非营利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能力增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城市基层民主的形式是“居民委员会”,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实践的创新,“城市社区”延伸和取代了“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含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社区”经历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即城市社区从“法律上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建设的政府领导——政府领导与居民自治的双重属性”的变化,推导出今后我国城市社区的法律地位可能的两个趋向,即社区自治的归位和政府领导的弱化.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中性的地域社会,而是一个国家建构出来的有着明确边界的政治空间,是为了解决单位制解体后城市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问题的治理单元。社区也不是一个想象的温馨美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是一个充满阶层分化、区隔、内部缺乏有机联系的蜂巢状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乡村社区的性质与特征,学界先后提出过"村落共同体""宗族共同体"以及"市场共同体"几种不同的界说。虽然这些观点也注意到村落的开放性尤其是"基层市场共同体"的联系,但主要是采取一种整体性和静态的视角,将乡村视作一种相对封闭和自治体。晚清以降,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启动,域外因素日益介入乡村治理,加剧了乡村官僚化和行政化趋势。在国家整合及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人们试图通过经济、政治手段改造乡村社区,在部分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同时,在实践中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及后果。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应走"服务嵌入"之路,通过"服务下乡"重塑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都市社区发展和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力推进社区发展势在必行,都市社区文化成为现代中国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准确定位应体现为:价值选择要着力于"以人为本";观念导向要着力于"现代化";功能定位要着力于主流文化;基础工程要着力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社区建设——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有着共同霸标与构造,其本质在于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共同生活的参与,是社会建设的微观基础,这一结论也被世界社区建设历程所证实。我国社会建设经由社区建设有其特定的时代必然性,社区在社会管理职能实施、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社区建设应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社会资本理论视野和逢源街安老服务的实践个案来探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可持续性的机制。逢源街安老服务的实践个案显示:中国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帮助居民重建非亲缘性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居民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参与的能力获得资源,社区建设才能够具有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自周秦时期建立封建社会以后,2000多年来发生过多次王朝更迭,治乱兴衰,但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国家,以农民和地主两大社会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结构没有什么变化。1949年到1978年,中国社会结构仍然是农业国家的社会结构。真正发生历史性的大变迁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总结和研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有利于认识目前还在继续展开的中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系,有利于持续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并通过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来阐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推进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主要指理顺区、街、居关系 ,打破条块分割 ,突出街道社区的作用 ;建立新型的社区财力机制 ,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 ,改变目前“社区行政化”的倾向 ,真正实现社区自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理论,结合对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中公民参与情况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要推进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一方面居委会需“权能”归位,在维护居民权益性的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体现能力,通过整合资源、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平等化、人性化的选举制度设计增强居民的参与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