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现在网络已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象征,而像一把“双刃剑”,既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娱乐都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网络上各种人生观、政治观、价值观不经选择地充斥着学生们的视听,从而也改变着他们原有的各种观念。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网络在政治沟通中的角色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政治生活中,政治沟通好比是政府的神经,维系着政治系统的运转.网络的出现和使用给政治沟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以其特有的属性促进了沟通的效果,在政治沟通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另一方面,网络增加了政府对信息控制的难度,也难以辨别出信息的真实性,它在政治沟通中扮演着消极的角色.然而,网络不过是众多沟通媒介中的一种,切不可以救星或祸水视之,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培育了大学生的参政精神.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应该积极思考,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开拓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模式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政治生活的方式.本文将从网络给人类政治生活带来的改变入手,提出政府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其无界性、迅即性、低成本性带来了对传统代议制民主理论的 超越.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平等性、自由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罗尔斯、哈贝马斯等理论家实现社会正义和协商民主的理想条件.网络民主在公众意愿汇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权力监督、公民权利维护等实践方面也发挥着重要功能,使“由民做主”与“为民做主”相结合的双轨民主得以更充分实现,有助于提升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政权的合法性基础.网络民主带来的政治参与扩大是政治良性发展的推动力量,只要能够真正把民意吸收进政治决策过程,多党竞争就不是中国政治的必要选项.所谓技术控制、群体极化、数字鸿沟等问题并非网络本身固有的局限,并可经由网络民主得以克服.  相似文献   

6.
政治仪式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对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由各种权力关系所引发的合法性的构建或颠覆,都产生着巨大而隐蔽的影响.在各种政治仪式之权力策略的施行中,象征既是被激烈争夺的权威性资源,也是塑造和呈现政治文化及其价值理念的重要力量.更为关键的是,"仪式化"扩展了政治仪式的作用范畴、深化了政治仪式的影响程度,赋予各种实践活动以政治仪式的内涵和属性,通过对象征之多义性的控制,使整个政治生活空间成为一种象征权力网络.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娜  张雷 《理论界》2006,(5):89-90
网络所带来的新的变革,共同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它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大学生现有的政治生活。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混乱,政治态度的畸形,政治行为的失范以及政治责任感的淡化等。本文就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这些冲击和挑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精妙在于互联,网络的问题也在于互联。随着高校校园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凸现出来,成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信息共享并让在校大学生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难免接触到一些消极和不健康的东西。尽管网络扩大了人们的交往,但随之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疏远,而网络上各种不健康的信息也影响甚至改造着年轻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为此我们必须充…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人类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几乎影响了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活动.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网络政治形态.本文以“网上政治”与“网下政治”的互动作为研究视角,在比较分析的框架中,揭示了网络政治的独特的两面性与双重性.网络政治作为现实政治的补充者、替代者和重塑者,相应地表现为参与型政治、压力型政治与权力-资本结盟型政治三种形态.网络政治独特的运作机制并没有掩盖它与现实政治的关联,尽管它在诸多层面改变了传统政治的运行过程和关系模式,但在其颠倒机制和聚合机制的背后,存在着一种隐蔽的垄断机制和操控机制.认识网络政治的独特性及其形态,有助于中国从容应对网络政治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近代世界的形成,近代政治思想世界也经历了一次深刻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科学理性主义政治学成为近代政治思想世界的主流.但科学理性主义政治学在给近代政治文明带来飞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治中的乌托邦运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加剧,一方面,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丰富了教学资源,创新了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网络文化又极易成为他国进行思想渗透的工具。部分高校学生不会合理利用网络文化,造成身心健康等问题。鉴于此,我们更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汪银生 《江淮论坛》2005,(1):169-17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运作观念、手段、方式日新月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坚持传统政工优势的基础上,凝心聚力,集中优势,不断进行观念和思路的创新,从容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兴利除弊,加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硬件建设,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建立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增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迅速发展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新的责任.就主体性教育对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的必要性、作用和方法及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当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趁机汹涌而入.这些思潮的传播和蔓延,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认同,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有效消解各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必须加大实践投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强化显性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隐性教育的渗透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人们利用网络参与经济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利用网络参与政治活动。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识高涨。但是,网络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系列秩序混乱问题。在我国极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充分挖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探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网络政治参与时空重组语境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既给我国经济领域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也给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进网络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就如何做好"入世"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进网络工作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民主已在世界范围悄然兴起.从技术政治学的观点来看,网络民主的作为网络技术催生的现代政治模式是当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技术与政治关系在当代社会趋于相互融通的重要体现.对待网络民主不应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而应以积极、宽容和欣慰的心态去迎接这样一个可以让民主政治获得新发展的时代到来.但网络民主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能过于乐观地陶醉于其对民主政治发展所带来的福音,还要认真面对并努力防止因其可能被泛化或被误用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积极引导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反腐视域下的政治认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产物,网络已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重要平台.在新时期反腐语境下,网络以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旋风式”的反腐效果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网络反腐作为公民政治参与中出现的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也是一种新的政治现象.文章分析了在中国出现这样一种非正式但又十分重要的反腐渠道的原因,并指出多元化的网络环境给新时期政治认同整合带来的冲击.在网络反腐视域下,我国应通过加强网络平台“硬环境”和网络意识形态“软环境”建设,构筑起“网上网下,官民互动”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反腐体系,进而提高认同指数,推动法理型政治认同建设和提高我国政治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军 《学术论坛》2001,(4):166-168
在网络化社会,高等教育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因而,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探索新方法,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