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雇佣劳动与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雇佣劳动不失为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然而,关于雇佣劳动的传统观点有碍于这种研究。考察雇佣劳动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产生并非财产占有的不均,而是社会分工的客观需要。这种劳动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紧密相依,实际上存在非商品生产的、小商品生产的和商品生产的三种性质类型。近代中国农业雇佣劳动的性质兼有非商品生产性和小商品生产性。由于土地制度和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近代中国农业雇佣劳动不可能达到它的下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产前产后服务,是商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农村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服务体系。因此,依据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开展各项服务,并逐步建成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立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首先是当前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增加生产投资、扩大商品生产规模,使自给自足型的自然经济逐步转化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本身的活动,成为农村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成为农村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农业劳动者为市场、为交换进行生产和经营,其产品的相当一部分,将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使自己的价值得  相似文献   

3.
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姜义军农业要发展,而且要持续发展,这在全国上下已经达成共识。要使农业能够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农民有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这又需要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人们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因素是利益...  相似文献   

4.
斯密的市场机制理论不仅当年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鸣锣开道,创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大大推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以后两百多年里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是一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要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不仅是客观的需要,而且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要发展商品生产,除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国家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5.
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宏观干预的市场活动,因而计划市场融合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和不同的商品所有者。社会分工决定了商品生产的比例性,这是市场经济计划的客观基础;不同的商品所有者决定了商品生产实现的市场性,即必须通过市场交换过程,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才能全部实现。所以,计划与市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具有相互融合的客观基础。计划离不开市场,  相似文献   

6.
由广东省《资本论》研究会召开的《资本论》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8日在广州市举行,来自广东省理论界的2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劳动价值论及其在当代的运用。卓炯认为,在《资本论》体系中,劳动价值学说贯彻始终,必须高度重视劳动价值论的学习与研究。对于商品货币范畴,首先要把它当作劳动范畴而不是所有制范畴来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生产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私有制产生和灭亡都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经济主体和物质利益都应该包含在社会分工概念之内。经济范畴和经济概念都有一般和特殊二重性。梁钊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论,发达商品经济的共同点是:在劳动价值论基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商品生产是私有制的产物、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基础的观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认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他们对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的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商品生产是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产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剩余产品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一定的社会分工(指一定的奴隶般的社会分工)与一定的所有制(指与一定的奴隶般的社会分工相联系的所有制),不论是私有制,抑或是公有制,是一定的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在每一个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生产之外,必然存在处于从属地位的商品生产;在公有制的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可能产生或保留私人商品生产;在私人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可能残存公有制的商品生产;还可能出现介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 钱学森同志把商品生产看作是第二次产业革命,我很同意这种看法,并认为是对商品生产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因此,我在一篇题为《商品生产也是一次产业革命》的文章中(载《广东社会科学》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作了一些发挥.近来我在重新研究钱学森同志的观点:“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叫产业革命.”按照经典作家的观点,商品生产起源于社会分工,而商品生产恰恰是“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因此,不如把社会分工作为产业革命.把商品生产作为生产体系来理解更加合适一些.这也符合列宁的观点.列宁认为“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因此,我把社会分工作为产业革命来理解;所谓产业革命,也就是生产力的革命,它和社会革命的含义是不同的.而社会分工恰恰也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按照马克思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回答和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否成功地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农业都是基础和保障。所以,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一)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调整农业结构,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生产和流通,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对农业要强化宏观调控,一是由农业经济产业特点所决定的。农业属于效益低、社会效益高的基础产业,需要政府重点支持。二是农业属于不可代替而且又不可过多波动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如不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建立健全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是中国农业"升华”的阶梯,尽快实现农业标准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虽然已经有所起色,但还很不完善.加快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不仅要实现产品标准、操作标准、质量标准、实施标准和加工与包装标准等五个方面的创新,建成标准、实施、服务、监测和评价等五大体系,而且要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制订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等.  相似文献   

11.
谈市场观念     
市场,从经济学角度讲,不仅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有形场所、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而且是指所有实际和潜在的购买要求。列宁曾说,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所谓市场观念,即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以市场实际的、潜在的需求为中心,通过生产、经营诸要素的完善和提高,来达到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实现,并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活动意识和思想。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发育、企业逐渐成为“四自”相对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计划的职能逐  相似文献   

12.
一、要从商品属性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中去认识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评关于商品生产存在原因的“社会分工”论 回顾国内学术界多年来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大家还在讨论商品生产存在原因的时候,出发点是现存公有制是不言而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大家对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问题愈来愈感到兴趣,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现实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才能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商品生产还存在,价值规律也将随着商品生产的存在而发生作用,因此我们不但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布局就是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包括农业生产在地区上的分工和地区內部农业各部門的綜合发展。农业生产在地区上的明确分工,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經济发展的結果。在前資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經济占統治地位,因此,只是出现了农业生产地区分工的一些雛型。到了資本主义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加深了,商品經济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国民經济各部門的生产专門化相继出现,正如列  相似文献   

15.
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是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议论和探索的热门课题。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有关政策措施与操作要点,提出如下建议。 (一)农业生产应全面纳入市场调节。列宁曾指出:“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作为价值规律的载体,理应成为生产的前提条件。现在农民生产的产品已主要不是甚至完全不是为自己的消费,而是以交换为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部纳入市场轨道,鼓励、支持和帮助农民按照市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分工的发展,必然导致农村经济的非农业化。农村社会分工的一般过程是:手工业从农业中逐渐地分离出来,广义农业中的农、林、牧、渔各业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且其产品大部分进入流通。这种性质的社会分工,在纵向形成各种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和经济体系,在横向上各部门通过商品交换,发生密切的经济联系。农村的社会分工,是由低程度向高程度逐步发展的。其直接而明显的结果是:农村中单纯从事种养业人口的比重逐步地下降,工、商、交、建、服等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农村中新的独立的产业部门。 我国农村社会分工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农村的社  相似文献   

17.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必然将包括资本家在内的企业管理者、第三产业和上层建筑领域内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排除到商品价值创造的源泉之外。对商品生产过程的细致分析表明,为商品生产创造条件的广泛社会性参与过程与生产资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既有严格区分又相互影响的分立过程,前一过程对应于商品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后者对应于使用价值创造的过程。由于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性条件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可以把商品价值界定为存在于商品生产条件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实践活动。这种界定不仅克服了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而且对于批判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客观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吉宁 《理论界》2006,(1):86-8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利益结构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弱势群体的利益和社会公益日益被市场边缘化,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这就为建立当代中国社会法体系提出了客观要求。建立与经济法体系和政治法体系协调配套的维护、巩固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及其体制的社会法体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政治制度及其体制稳定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生产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之中。要适应这个转变,促进这个转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正确地认识农业结构,树立科学的农业结构思想。对于农业结构的含义,当前在理论界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中,理解、认识和表述都不尽一致。有的同志已经注意从总体和系统的观点去研究探讨这个问题,但不少同志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农业被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农业经济不仅面临增长问题,而且存在发展问题.清末思想家在探索农业的近代转型中形成了系列农业发展思想.包括农业经营论、农业管理体制论、农业劳动力转移论、科技兴农论等等,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农业经济思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