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片《阿凡达》中体现出了原始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即集体欢腾、仪式与符号秩序。在引导世俗能量趋向神圣对象的仪式中,神圣能量激发了集体欢腾,这种情感能量的感染使得欢腾行动最后发展成为符号秩序。  相似文献   

2.
李立 《民族论坛》2014,(4):31-33
正"整整150分钟,几乎没有机会让人走神。"在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台湾游客李朝民看完《张家界?魅力湘西》后,十分激动。李朝民的感受并非个例。每天,上千名游客慕名来到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被湘西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精彩演绎所震撼。10年来,这里累计演出4000余场,来自国内外各地区的观众达600余万人次。每场50多万元的票房收入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2,(5):7-9
<正>李长春充分肯定央视春晚张家界送演节目《追爱》武陵源区民族局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龙年春晚张家界市送演节目《追爱》,对张家界魅力神歌文化传播集团及《追爱》节目组表示祝贺:"衷心祝愿你们神歌远扬、魅力四射。"《追爱》取材于湖南民间,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武陵  相似文献   

4.
李立 《民族论坛》2013,(6):35-38
正这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三千秀峰,曾出现在吴冠中先生的画中。吴冠中以张家界的山为原型所绘的《自家斧劈——张家界》,被法国立塞奇博物馆收藏。甚至,他还在《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文中这样写道:"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觉得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这里的民族风情,曾出现在沈从文先生的书里。沈从文用他的如椽巨笔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山清水秀,人性纯朴,风俗醇厚,有承载过屈原和王  相似文献   

5.
六月·镜像     
《民族论坛》2009,(6):F0002-F0002
5月18日,“2009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闭幕式暨颁奖盛典”在张家界鸽子花大剧院举行,几乎每支参与此次表演的音乐团队都拿到了相应的荣誉,为期5天的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与电影传媒的"联姻"是古老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的有效尝试和重要途径,用新的方式将古老的文化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让具有文化科技双重含量的文化电影产品脱颖而出,是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影片《大鱼海棠》为例,在对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内容、特点以及影片中"神之围楼"与福建客家土楼的对比分析之后,深入分析文化遗产元素在影片中的运用,探索电影如何有效地记录文化遗产元素、有效地表达其中赋予的民族内涵,并通过影片内容展示与传播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贵州苗族题材影片《滚拉拉的枪》入围柏林电影节"新世代"竞赛单元,这是继《梅兰芳》之后,又一部国产电影《滚拉拉的枪》入围第59届柏林电影节,这部影片作为"新世代"单元六部竞赛片之一角逐"水晶熊奖"(Crystal Bear award)。这部电影也是2008年以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西方因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会在实际的交际中出现文化"冲突"或"碰撞"现象.该文以分析<刮痧>这部影片为基础,通过中美文化差异的比较,解释了影片<刮痧>中造成"冲突"后果的根源,了解和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从而有利于克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生,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2004年暑假,我受命在张家界摄制电视纪实片《张家界土家风情》(以下简称《风情》)。经过一个暑假跋山涉水的拍摄,加上一个多月的编辑制作,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长达41分钟的《风情》片的摄制任务。一位从事土家族研究的老教授看了《风情》片后对我说:“这个片子里的许多镜头,  相似文献   

10.
《电话谋杀案》是希区柯克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电影中丈夫汤尼发现妻子玛戈与作家马克的恋情后,威胁利诱旧时同学史旺细密计划了谋杀妻子的全过程,然而在行动过程中史旺却在玛戈的正当防卫下丧命,汤尼因势利导,试图陷害妻子于蓄意杀人的死罪当中,在马克与警官的共同努力下汤尼的罪行终于水落石出.正如希区柯克在影片《破坏》中所说的:"爆炸并不可怕,等待爆炸才真正可怕",在《电话谋杀案》中,他也惯常性地引入了"信息落差"这一概念,将事情真相于开篇公之于观众,极大调动了观众的观看积极性,将观众对情节的期待最大化,使影片情节极具张力.除此之外,影片中的一些具体物象在展现影片张力方面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希区柯克将这些具体物品巧妙运用到影片的情节发展和悬念设置当中,运用物品本身自然带有的属性以及社会规约所赋予物品的性质,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和悬念的制造.  相似文献   

11.
从"胡同"到"酒吧",城市化为城市空间打下了烙印,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伴随的却是文化的消解和历史的遗忘。《老炮儿》自上映以来,凭借良好的口碑一路坚挺,票房已经突破八亿。影片呈现出了两代江湖的交叠与冲突,同时也成为了展现北京城市形象的一部京派代表作。本文以《老炮儿》为文本,分析影片中北京城市影像的建构及其缺憾。  相似文献   

12.
《电话谋杀案》是希区柯克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电影中丈夫汤尼发现妻子玛戈与作家马克的恋情后,威胁利诱旧时同学史旺细密计划了谋杀妻子的全过程,然而在行动过程中史旺却在玛戈的正当防卫下丧命,汤尼因势利导,试图陷害妻子于蓄意杀人的死罪当中,在马克与警官的共同努力下汤尼的罪行终于水落石出。正如希区柯克在影片《破坏》中所说的:"爆炸并不可怕,等待爆炸才真正可怕",在《电话谋杀案》中,他也惯常性地引入了"信息落差"这一概念,将事情真相于开篇公之于观众,极大调动了观众的观看积极性,将观众对情节的期待最大化,使影片情节极具张力。除此之外,影片中的一些具体物象在展现影片张力方面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希区柯克将这些具体物品巧妙运用到影片的情节发展和悬念设置当中,运用物品本身自然带有的属性以及社会规约所赋予物品的性质,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和悬念的制造。  相似文献   

13.
正"时间在追赶未来,脚步跟随梦想加快。为青春赢得所有精彩,我在天地之间呼唤爱……"8月16日晚,彼厢,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奥体中心揭开大幕,主题曲《点亮未来》正被4位年轻男女歌手铿锵演绎;此厢,本刊第八期稿件目录已摆上笔者案头,《澧水河畔"风花雪月"的幸福生活》《做民族工作要带着真情实感》《一路山歌上南山载歌载行载四方》……追赶未来,呼唤大爱,以奥林匹克的精神与情怀为指引,我们的民族梦也由此铺开。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点     
"平安满意在张家界"活动自8月20日全面启动以来,我们已感到一种新生的力量在迅速改变着张家界的形象.这股力量一直存在于群众间,也在游客中,在我们每一个渴望张家界成功的人的心中.它是正义、秩序和很多正面东西的组合,很难定义.因为有了"平安满意在张家界"活动这个载体,它就如一只精灵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显现在我们面前,原来张家界旅游一直需要做而且急需要做的就是:平安,满意.  相似文献   

15.
点击·时评     
<正>大湘西5市州旅游联盟不只共度"寒冬"3月30日,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高峰论坛在常德举行,张家界、湘西、怀化、邵阳和常德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5市州将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赢,平等协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共同打造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  相似文献   

16.
正芙蓉桥白族乡素有"大鲵之乡"的美誉,在这片面积达70.2公顷的广袤土地上,峰峦迭起,绿色葱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大山之下,各路溪涧汇聚成壮丽的酉水河。酉水河畔,在此栖居数百年的白族儿女依山傍水渔樵耕作,与美丽的自然和谐相处。张家界是中国大鲵最主要的原产地,芙蓉桥则是张家界的"大鲵之乡",从对大鲵的抢救性保护,到人工繁育大鲵,到大鲵系列产品研究,芙蓉桥白族乡的人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与恐龙同时代的"地球纪念物"和极其珍贵的"活化石",大鲵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和中国二级保护  相似文献   

17.
张涛 《中国民族》2012,(Z1):11-13
《农奴》是一部史诗性的影片,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国电影中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它是典型的新中国文艺思维模式的产物,它第一次在电影银幕上讲述西藏故事。影片的主要角色全部都是藏族演员。片中的强巴、格桑两位主要人物的肖像,肤色发亮,线条粗犷,加上强烈的高光,宛如青铜雕像。影片以其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09,(8):27-27
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目前接受某网站访谈时,应网友要求,这位张家界的当家人现场创意了一把,唱起了张家界有名的桑植民歌《冷水泡茶慢慢浓》。这一大胆之举让网友连连叫好,更有人称之为这是张家界继“卡通市长”之后的又一次创意“推销”。  相似文献   

19.
电视画面造型语言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涉及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等艺术元素。纪录片《张家界土家婚俗》中"讲茶"片段的拍摄,通过景别运用、角度选择、光线处理、镜头运用等多种造型语言和艺术手段,实现了电视画面造型语言的真实性、动态性与新颖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0.
金陵 《民族论坛》2004,(8):44-44
张家界花灯是一种非常有趣、极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性小戏曲。每逢春节,张家界各乡各村的花灯队伍便云集城镇,登台演唱,引来千百群众围观。台上演员全身投入,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不断。花灯在张家界如此深得人心,魅力无穷。那么,它是怎样在该地生根、发展并壮大的呢?  花灯艺术扎根张家界,成为张家界人人喜爱的传统小戏。笔者以为:辰溪县是花灯从四川传入张家界的通道之一。清道光元年《辰溪县志》载:“庆元宵,有采茶歌及川调贵调之属,其词俚鄙,操土音。”这种在元宵上演的音“土”词“鄙”的川调贵调,与四川花灯极为相似。辰溪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