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东北亚地区形势发生新变化,这对日本的区域外交与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特朗普政府改变了地区政治与安全博弈规则,对亚太地区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进展。但进入2017年,特别是在5月中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寻求有限经济合作;在政治和安全上提高的警惕性;展开相应的看似矛盾的外交行动。日本一方面选择在经济领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另一方面推动"俯瞰地球仪外交",调整安全战略,强化经济外交,推动"印太战略"以对冲"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既不可与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也不会与TPP针锋相对。中美两国提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方案:美国主导TPP、TTIP是"排他性的",是为了巩固其在全球的经济霸权,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共商、共建、共享,是包容、开放的方案,欢迎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和国际组织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中来。"中美经济博弈"围绕地缘政治、国际规则制定权的话语权、TPP与RCEP竞争等领域展开。与TPP不同,"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语言文化、政治制度和民族界限,中国以比美国大四倍的国内市场和经济潜力寻求全球的发展与合作。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地缘政治风险、传统安全风险、非传统安全风险、法律与道德风险、债务风险、中国公司自身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的风险。为克服上述风险,本文提出"三两"政策建议,即"两容",强调"包容性";"两分",强调"共享性";"两轨",强调"共存性"。  相似文献   

3.
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普遍存在,同时一国拒绝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国际合作困境也比比皆是。依据合作方政策协调程度差异,国际合作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国际合作实现的条件有所不同。在协调型双边合作中,两个关键因素影响合作方的意愿:一是两国之间的权力差距,二是对于合作领域的认知。2013年秋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日本并未做出积极回应,是因为日本认为该倡议是战略性的,担忧与中国合作将使中国获得更大收益,加速不利于日本的权力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盟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但也表现出一些"疑虑""反复",以及缩减项目规模等行为。鉴于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其认为自身在与中国不断加深的相互依赖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基于非对称相互依赖的视角,东盟国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亟需资金、促进其经济发展,但同时又存在自主性方面的担忧。而由于东盟各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及是否与中国存在南海争端等因素,相关国家在认知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东盟国家主动塑造与中国的相互依赖模式,通过关注合作的相对收益、增加可替代选择等措施,致力于降低自身的非对称相互依赖及脆弱性,增强自主性。未来,中国在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积极措施,缓解乃至消除相关国家对非对称相互依赖的顾虑。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日本对它的态度经历了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日本对"一带一路"的政策可以概括为"有限度对接"和"多角度对冲",即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有限度参与合作,同时在框架外加大针对"一带一路"的对冲。日本转向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其基本动力源于改善中日关系的"短期需要",以及应对美国对外政策变化以"预留行动空间"的需求。日本在合作中设置多种限制以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反映出中日合作欠缺必要互信的现实。日本强化针对"一带一路"的竞争措施,主要动力来自对华战略竞争的长期目标,以及国际秩序变动期内争取主导权的强烈意识。日本国内支持与反对"一带一路"的力量与观念并存,其复杂态势将影响日本今后对"一带一路"的应对。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俄罗斯作为中国推行"一带"的重要伙伴,国内学术界对俄对"一带"的立场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然而对俄如何看待"一路"倡议的研究却较为罕见。本文主要从认知维度梳理俄权威智库、学者和媒体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看法、影响以及俄是否应参与其中的争论。本文从考察研究中发现,俄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的大战略,对俄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俄政界及学术界因而对俄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表现出积极立场。因此,在俄对"一路"持积极态度,且我国"一带"倡议与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取得重大进展的推动下,本文将对中国与俄罗斯加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的合作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杨思灵 《南亚研究》2015,(2):15-34,154,15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角色的重大转变,即从过去国际社会乃至国际秩序的旁观者或参与者变为积极的施动者和塑造者。然而客观上,"一带一路"无疑是一个宏大的发展倡议,涉及国家之多,人口之众,在中国外交历史上史无前例。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复杂,社会多元,对"一带一路"无疑有着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处理好与这么多国家之间的关系,显然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大洋洲地区各国反应热烈,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已先后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谅解备忘录。澳大利亚既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地区的重要区域大国,却在对待"一带一路"倡议上迟疑不决。澳大利亚国内对于是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较大分歧,一方面,有分析认为这能为澳大利亚带来新的经济利益,不能错失这个重要商机;另一方面,不少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对美国在亚太区域主导权的挑战,如果澳方积极响应,将进一步挤压美国的战略空间,作为长期依靠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澳大利亚,应该审慎地把握加入以后带来的战略后果。基于澳大利亚的这一反应及其背后的复杂原因,中国化解澳大利亚疑虑的基本思路应为:以"命运共同体"为纲领,力求融入现行的国际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遵守现有的地区秩序,尊重澳大利亚在大洋洲地区秩序的角色,使"亲诚惠容"原则与中澳关系相交融。  相似文献   

9.
西部边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缘政治环境、能源资源支撑、经济发展联系与文化融合纽带等基础条件。在深度全球化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推进,一方面给我国西部边疆及其周边国家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给我国西部边疆原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叠加了诸多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这些叠加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等领域,呈现出致因复杂性、威胁多向性、跨域流动性、演化嬗变性等特征。新时代,必须树立共享安全理念,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探究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略与路径,加强国内外通力合作与协力共治,实现"平安边疆"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维护西部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9):36-39
"一带一路"是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倡议,在时代发展绿色化潮流和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必须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指导"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一带一路"的战略理念、战略目标、战略措施等领域和环节中去;把绿色发展的实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资源、能源合作、对外投资等领域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环保;通过强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安排,为实现"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6月30日,由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主办、《太平洋学报》编辑部合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亚太经济合作研讨会"在对外经贸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商务部、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专委会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着"一带一路"倡议、亚太经济新形势、中国自贸区建设进展与挑战等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前景。在欧洲,中国倡导的发展主义导向型战略与美国主导的安全驱动型战略并存。本文对这两种战略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欧洲未来发展模式的影响。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欧亚一体化战略1为长期处于大西洋主义2主导下的欧洲提供了一种替代性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从发展主义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相互信任的增强和地区经济的繁荣,有助于消减安全疑虑,形成以发展为导向的跨区域合作新模式。由于大西洋联盟在物质资源和观念认同方面仍有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欧亚一体化战略实施也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市场合作作为一种开放包容的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得到十四个国家积极参与,一些原本对"一带一路"倡议反应冷淡的周边国家也积极参与其中,这种反差值得关注。经济学从合作的逻辑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两种视角,给出了周边强国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解释,但却忽视了它们对政治收益的考虑。周边地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四个周边强国在四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拥有地区影响力优势,这一地缘格局连同"中强邻"的关系格局,决定了周边强国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除经济收益的考虑,更关心如何护持所在地理单元的影响力。第三方市场合作所达成的多方共赢的效果,对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推进地区合作进程,以及探索中国与周边强国实现共生共赢之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开放、推行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倡议,展示了中国模式的广泛国际吸引力,成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对接的合作平台和中国崛起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揭示中国与世界关系自近代以来最深刻的变迁:从"把世界的变成中国的",到"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在国际上的体现——战略自信,生动展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鲜明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为更好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大合唱,应及时、有效回应西方对"一带一路"及中国模式的质疑,提升中国制度性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积极推进同南亚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下,印度莫迪政府主导的"孟不印尼"(BBIN)次区域合作的战略诉求与政策取向值得关注。从发展的视角看,作为追求地区影响力的工具,印度的目标并不限于"孟不印尼",地区内形成"BBIN+2",跨地区以BBIN为纽带有选择地强化与其他倡议对接,将是印度未来的政策方向。地理上的接壤成为中国推动参与南亚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动力,然而地缘政治因素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倡议与"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对接的前景。为推动中国与南亚次区域合作的有效对接,需要在合作理念和参与途径等多个层面加以规划。  相似文献   

16.
周英虎 《创新》2015,(5):51-53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因此,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一带一路"的相关方面,才能从容地迎接和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理解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通道是形成"一带一路"的前提;"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国家与地区经济的实质是通道经济;"一带一路"是有一定支撑条件的;"一带一路"需要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对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大,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易受到资源贸易、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经济等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矿产资源生产国,与中国资源合作进展迅速、合作潜力巨大。但存在着国内政治、法律、民族主义和大国地缘博弈等风险和挑战。对此,中国需要切实推进"一带一路"资源外交与相关国际制度、合作平台建设以及具体项目落实,通过资源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仝菲 《国外社会科学》2023,(4):211-228+247-248
海湾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享有“世界油库”之称,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地缘战略位置十分优越。鉴于海湾地区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的重要性,该地区成为各种国际和地区势力角逐的热点地区。长期以来,安全问题是海湾地区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其安全局势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海湾地区安全问题呈现代理人化、跨区域发展以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叠加交织和互相转化等特征。海湾地区安全局势动荡的主要根源包括边界和领土争端、地区国家对地区领导权的争夺、宗教派系之争和大国干涉等,且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盘根错节。近年来,尤其是沙伊和解后,海湾地区出现了“和解潮”,地区安全局势趋于缓和。海湾地区的安全治理需要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框架下,尽快达成共同安全共识,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地区安全架构和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19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预示着"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及交往形式的新发展。"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是以唯物史观方法论为基础的,又有赖于其理论与方法意义上的指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框架,借鉴以考克斯为代表的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探讨"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逻辑,阐明"一带一路"建设在解决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构建真正的共同体等方面的创新性努力。对此,"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实践性创新所必要的是,确保"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内外平衡,权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不同产业合作的轻重,提升"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治理能力,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政治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建设赋予广西"重要门户、国际通道和战略支点"的背景下,加快入境旅游开发,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成为广西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广西入境旅游桂林"一统天下"旧格局已经打破,但"一超多强"新格局尚未形成;旅游开发基础已经奠定,但整体开发水平尚需提高;旅游服务贸易框架初步形成,但对外开放合作还未全面推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只有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合力、联动发展等入境旅游开发路径,才能确保旅游先联先通的战略使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