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幸福的秘密     
有位商人,把儿子派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里,去讨教幸福的秘密。这位少年历尽艰辛,走了40天终于找到了智者那美丽的城堡。他走进了城堡,没有遇到一位圣人,相反,却目睹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商人们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陶渊明的读书、饮食、交游、思考等生活方面的考察,发现在陶渊明的现实生活中,宗教所占的部分是相当小的,宗教影响的痕迹也不明显。在陶渊明的思想体系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坚持一种实际的人生观。而实实在在的生活使他摆脱了由人生困境带来的困惑,获得了充实。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秘密     
有位商人,把儿子派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那里,去讨教幸福的秘密。少年在沙漠里走了四十天,终于来到一座位于山顶上的美丽城堡。那里住着他要寻找的智者。我们的主人公走进一间大厅,他并没有遇到一位圣人,相反,却目睹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人们进进出出、每个角落都有人在进行交  相似文献   

4.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自谓"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把读书当作一种悟道的方式.读书不仅仅是以对知识的索取为目的,而是以自己的人生去"会意"古人、他人人生的一种契合中的生命体验,从中进入一种宇宙真际的境界,获得人生"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读书方式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笺注繁琐,而把作为两汉"异端"旗帜的道家"自然之说"接过来,铸造成一套新的思维方式.陶渊明的读书方式是魏晋玄学思潮发展、深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分裂在于他隐居以求安宁却并未如愿 ,他挂念的既不是仕途 ,也不是自然 ,而是生命自身 ,怎样实现日常中的价值 ,在形而下中实现形而上的意义。他在田园的“栖居”是极为短暂的 ,他的精神生命最终走在了肉体生命之前 ,所以 ,陶渊明为自己的生存找了很多理由 :自然、邻人、读书、回忆、写诗、颜回式的固守清贫、庄子式的纵情自然 ,并构想了乌托邦 ,写了挽歌辞、自祭文 ,但最终未能摆脱源于生命自身的形而上的孤独。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7.
孙毓修不仅是近代学者、编译家、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也是二十世纪早期的陶学家。孙毓修编撰的《陶渊明》是20世纪最早的陶学著作。他特别以少年儿童作为特殊阅读群体,第一次在陶学史上郑重地把陶渊明介绍给少年儿童,把陶公植入少年心中。孙本《陶渊明》体例简单明了,材料趣味盎然,语言自然流畅古朴浑厚,具备了少年读物最本质的特点。同时,孙本《陶渊明》对诸多陶学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究,体现了鲜明的学术性。孙毓修认为,陶渊明的性情与人格兼涵儒道之精华,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君子"之一,陶酒之"醉尤不可及",陶公教子则是切至的慈祥恺悌之怀。然而,浓重学术性淡化了孙本《陶渊明》的故事性,作为少年读物,其"成人本位"的色彩仍未脱尽。  相似文献   

8.
教授的隐私     
“隐私”,并不是自古就属于个人的东西。医生给教授开了针条,让教授去打屁股。教授捏着针条,显得有些难为情。教授问医生,可不可以不打针?医生扬起胖脸来,冷冰冰地说:“你怕打针?一个大男人,怕打针?真是笑话!”教授想和医生讨教讨教,可是医生根本就不想搭理他。医生忙着呢,医生有那么多病人要开针条。医生闷着头开针条,医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生命意识入手 ,论述了陶渊明的生命哲学思想。笔者认为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 ,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是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 ,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而对死亡的来临充满了焦虑和痛苦。本文不同意时下流行的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某些评价 ,而认为他是一位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杰出诗人  相似文献   

10.
东坡情话     
王镜轮 《社区》2008,(20):11-11
苏轼年少时经常读书至深夜,苏家的邻宅是个豪右之家。古人读书都要朗读,夜静更深。豪右之女经常偷偷倾听隔壁的渎书声。女孩动心了。她几次爬上墙头偷看读书郎,少年苏轼无意间推窗望去,她就倏然消失。一天她不顾一切翻墙而入,少年苏轼灯下合上书,心潮激荡。转而一想,如果现在图一时的苟且,那么10年的圣贤书都白读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世纪之交 ,有机会参加第二届中日陶渊明学术研讨会 ,能够跟中日的陶学专家一起探讨陶渊明的诗歌 ,我作为一个陶渊明研究的新兵感到非常荣幸。我在一本书的自序中写道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陶渊明 ,所以我翻译他的诗。”前两年学陶、译陶和研陶的一点微薄收获 ,是奉献给各位专家的两本小书 :《英译陶诗》和《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以便进一步修订和提高 ,努力使国内第一部陶诗英文全译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译本。陶渊明是汉字文化圈中深受喜爱的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世界级的大师是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2.
晋代诗人陶渊明生活在佛教、道教炽盛的两晋时代,他的思想主流是抵制道教的,但是一个有着广泛影响的诗人不可能完全脱离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以及他思想的产物-诗作,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的烙印。陶渊明对道教的看法是矛盾的:既向往又拒绝。他对道教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十分向往,但是他又非常清楚地看到道教长生久视说法的虚妄,这种矛盾性在其作品里非常清楚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远佛亲道倾向与晚年出儒入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非常推崇陶渊明及其诗文,这与他历经政治挫折、认真反思自己的从政心态密切相关。通过对陶渊明的思考、接受,欧阳修从贪功冒进转向平和冷静,这不仅使他找到了仕与隐的平衡点,也使他明确了政治与民生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本人是精通音乐,并通晓古琴艺术的。读书和弹琴是陶渊明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陶渊明的音乐艺术修养还表现在他对自然之声的敏感和兴趣。弹奏"无弦琴",是诗人的风流,这种风流本身也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浪漫的艺术显现过程。陶渊明的"无弦琴"深寓着老子"有生于无"、"大音希声"和"有无相生"的哲学本体论理念,它显示的不仅是一种艺境——诗人的脱俗气质和音乐家的潇洒风流,更是一种道境——超越寰中、凌驾今古的终极性的哲理。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制度趋于凝固的晋宋之际,他有没有门第观念?他对门阀制度的态度如何?这是评价陶渊明政治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逯钦立先生在《关于陶渊明》一文(见中华书局《陶渊明集》)的第二部分,专文论述了陶渊明的门第观念。逯先生认为:“当时最基本的门第观念或者说门阀观念”,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我注册进了一个全球性的聊天网站,还没等我找到适合的国外网友聊天呢,一个网名叫"中国梦"的美国少年先加我作好友了。聊了几句后才知道,这位美国少年叫丹尼尔,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中学生,从上个学期开始学习中文课以来,他就对中国的各种文化非常景仰,特别想到中国来一次,所以丹尼尔运用自己仅有的一点中文知识,给自己起了这个中文  相似文献   

17.
读书苦乐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18.
我想     
在海的那一边,有一座山;在山的那一边,有一座城市;在城市里,有一个很奇怪的人——他的名字叫我想。我想今年十五岁了,在市中学读书。他常穿一件黑上衣,背一个黑书包,骑一辆黑色自行车,在黑夜里穿行无阻。他还有一个口头禅,那就是:“我想”。  相似文献   

19.
也求甚解     
林振宇 《社区》2010,(23):17-17
读书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求甚解。一种是也求甚解。 有的读书人选择不求甚解,说这是句成语,源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理由似乎很充足,但却曲解陶渊明的本意。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不打算全面评价宝玉形象,只仅就他的功名观作一论述,不揣浅陋,以就教于方家。自从隋唐创置开科取仕的制度以来,读书就与科举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和科举也就成了通向功名的重要途径之一。当时,不知有多少人苦读寒窗想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不是有“书中自有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