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清一代,盛京内务府粮庄匿丁、逃丁案频发,庄头、额丁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庄头、额丁作为粮庄的主要组成人员,二者的斗争反映了隐匿于盛京内务府粮庄这一主体背后复杂的粮庄管理制度问题。康熙年间爆发的粮庄庄头王超卓隐匿人口案涉案人数众多,被隐匿人群类型复杂,历时十余年,是盛京粮庄庄头匿丁案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该案,透视盛京内务府粮庄的管理制度弊端和严苛专制皇权下受压迫的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清代东北为满洲发祥重地,其统治机构不同于内地各省,实行旗民二重性体制。 旗制体系:(一)“盛京五部”,即盛京户、礼、刑、工、兵五部。户部掌征收官庄旗地租税,支办将军衙门的经费,裁判户婚田土诸事。如内务府是皇庄有粮、盐、棉等庄,皆设庄头管理,至秋后由户部奏请简派大臣会同征收。礼部掌福陵、昭陵、永陵祭祀,并三陵祭祀之物品,官地瓜菜、鱼泊等供给,皆由礼部监理。刑部掌裁判旗人犯罪事件,并旗人对汉民的犯罪案件。工部掌营造修缮坛庙陵寝宫殿祠宇,并监理采木山场。兵部掌检阅军器、监射、驿传、稽察边门、铨试等。(二)东北三将军的设置。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定鼎北京,以盛京为陪都。清廷任命何洛会为盛京总管。顺治三年(1646年)改总管为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吉林顺治年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改为镇守宁古塔将军。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称吉林将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任命萨布素为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将军下设副都统,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官管理各地方旗民。  相似文献   

3.
清代内务府拥有数量众多的皇庄,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货币收益。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皇庄出产物品变价银、皇庄出产物品折价银、纳银庄交纳银。三者之中,折价银和纳银庄的交纳银都是地租银,二者所占比重较大。这些货币收入在内务府财政体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未起到关键作用,这是内务府支出日趋庞大的结果,更是封建地租的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贞元四年以前户部钱考何汝泉唐朝后期的户部钱,是由户部司、户部使司相继掌管的一部分国家经费,在支撑国家机器运转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户部钱与户部使的设置以及度支、盐运、户部三头财政管体制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 ̄[1]。户部钱的设置,《旧唐书·德宗纪》、《唐...  相似文献   

5.
盐利乃明代户部财政收入之大宗,但是,成化至正德间,权豪势要不仅“占中卖窝”,而且全面插手支盐、买补、称掣等盐法各环节。对此,户部一方面采取了在司纳银以开卖正盐、称掣余盐并令本商交纳余盐银、派员与边方监督纳银或粮等措施,以应对破坏,同时,通过改变商灶关系,以及商灶交纳盐课的方式、形态和地点,不得已对盐法进行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6.
盐课是旧中国封建王朝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故历朝历代都有盐官设立。东北三省的盐务机构经历了初设、发展 (扩大 )以至日益完备的过程。清末民初 ,基本形成了三套系统的框架 ,即东三省盐运使署、吉黑榷运局和盐务稽核分所。掌握东三省盐务机构发展的脉络 ,对东北盐业开发的研究及东北地方经济史的研究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有清一代,抄家案件频出。对于抄家财产的处理,解交内务府是最为重要的处理方式之一。清代的抄家程序有利于保证内务府的这一利益。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务府的财政收入,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内务府的财源之一。清代抄家案件频发的历史根源在于满族的传统,其现实因素则在于内务府财政的紧张,但这种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并不足恃,最终逐步退出宫中财政收入体系。  相似文献   

8.
胡文彬 《南都学坛》2005,25(2):35-36
黑山庄的庄头乌进孝在雨涝冰雹的大灾之年竟然为贾府送缴大批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和新鲜粮物,共折银2500两的巨额地租。农民们的终年辛劳创造的财富却成了地主阶级不劳而获的贡品,此举再现了清朝前期的田庄制度对农民的盘剥压榨惨状。贾府主要是靠地租来维系其奢糜生活之巨额开支的,但这种不合理的剥削制度预示着封建统治基础终归要走向崩溃的必然命运,贾府的式微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四一 《百姓生活》2012,(5):53-53
清代有民谣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说的是如果京城出现一暴发户,新盖豪宅,其内的树还没长大,墙上又挂着近人的画,那必定是内务府官吏。因为在内务府当差,是给皇家办事,来钱极快,要不了多久即可在寸土寸金的京城置办高宅大院。  相似文献   

10.
徐世昌与清末东北文化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昌在东三省任总督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采取改革教育行政机构、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东三省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东三省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唐代度支使既不始于至德元年第五琦之任,也不始于乾元二年吕之任,而是产生于乾元元年第五琦以户部侍郎专判度支。其理由有三:(1)乾元元年十月第五琦以户部侍郎专判度支,才具有财政三司使职的官资;(2)乾元元年十月第五琦以户部侍郎专判度支,表明“判度支”已具备使职特征;(3)乾元元年十月第五琦以户部侍郎专判度支,表明尚书户部长官与度支司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度支司主管侍郎已演成度支使  相似文献   

12.
东三省巡阅使是一战期间为了筹办欧战事务,会同吉黑两省督军统一节制调遣东三省军队而设置.张作霖在任该职期间与其兼任的奉天督军职务及蒙疆经略使职务结合,对当时东北地方政治体制和中央政治体制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一方面,加剧并初步实现了东北区域军政一体化;另一方面,东三省巡阅与直鲁豫巡阅使等使职将军阀政治由"督军团"集体干政形式推向"军事寡头"干政形式.为直皖战争后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与直鲁豫巡阅使曹锟由联合控政走向派系独裁政治埋下了体制隐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库价、京解与帑银这三大盐课银分配去向的分析,可发现以下四点:在明代财政体制从实物向白银货币转型的制度背景下,开中法的实施形态从在边纳粮、在司支盐演变为在边纳粮、在司支银;伴随在司纳银制的实施,晚明还出现了在部纳银的新规制;户部为了追求白银收入,加强了对盐商的管控,边商、纲纪商人和纲商的身份皆呈现出劳役性的特点;晚明两浙为保障盐课收入而强制商人登记以获取专卖权的纲纪制度,是明清盐法从官专卖向商专卖制转变的更早的标志。   相似文献   

14.
唐代户部别贮钱设置于德宗贞元四年二月辛巳 ,但有一个酝酿和后续过程。设置之初 ,其钱源有六项 :中外给用除陌钱、缺官俸料钱、外官缺官职田钱、现任外官一分职田钱、停额内官俸料钱和停刺史执刀、司马军事钱。户部别贮钱与青苗钱应有渊源关系 ,也有区别。户部别贮钱的设置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别字子怀,安徽歙县人,道光进士。历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户部侍郎等官职,在以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时,为清廷主管财政、货币大政的重要官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乾隆朝内务府确立了人参变价制度,这成为其重要的财源。嘉庆时期,其人参变价在变价途径、变价价格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是嘉庆皇帝统治政策调整的结果。它有着极为恶劣的影响:不仅使得内务府加剧了对两淮盐政的经济掠夺,而且进一步破坏了东北的生态平衡。这是道光朝人参变价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度量衡行政管理机构,在中央为户部,在地方则为诸司府州县官府.而清代度量衡的行政管理部门也主要是户部,到清末时改为度支部,并新增度量权衡局,地方管理部门亦为诸司府州县官府.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期间,列强面对东三省出现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自己的政策,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在中国的殖民利益。综观此期列强的政策,初期,都企图寻找良机,根本解决满洲问题;随后,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加之列强内部行动的相互牵制,各国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想法,进而采取务实的态度,尽量在不谋求改变东三省政治结构的框架内,最大范围地加强对东三省的掠夺。  相似文献   

19.
咸丰初,太平军席卷十余省,清王朝几尽全国兵力,围追堵截,仍无济于事,而财政上却已捉襟见肘.军兴仅三载,耗饷已三千万两,但各路军营、用兵省份的请饷奏折、咨文仍如雪片般飞来.户部开始尚勉强筹措,催解款,拨协济,罗掘饷需;继而各省先后都陷入战火之中,自顾不遑,户部的催解、调拨百无一应.户部又以空文指拨相搪塞,久之空文亦无可指了.咸丰四年,清廷索性把筹措饷项的任务推给各地方自行解  相似文献   

20.
宋代三司使作为中央理财机构——三司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成为皇帝以下主管财政的最高官员,在北宋财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户部尚书取代三司使主管财政,但是,户部尚书无论是职权范围,还是在中枢的地位,都已不能和昔日之三司使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