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剑 《职业》2017,(11):28-29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学生毕业时就应具备对接工作岗位的能力.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就业实现对接的同时,也要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与融合,即大力发展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是一种与市场和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因此,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高职生就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生学习情况、高职院校发展等方面可以看出校企文化对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从校园环境建设、师生文明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及校企文化活动等方面可以寻找校企文化有效对接的途径和方法,探索一条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有利于高职生顺利就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2,(11)
近日,广东省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全面开展。这是广东省继2010年创新搭建了“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后,深化校企合作的又一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在广东省全省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会议上,举行了校园对接产业园签约仪式,全省21个市人社局、  相似文献   

4.
何芳 《职业》2012,(27):91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企文化的互动、互融成为校企合作的新趋向。德育课一直是技工院校实施职业指导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让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堂,利用德育课来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对当前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唐忠玲 《职业》2023,(10):57-60
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校企合作“四位一体,五项对接”育人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对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学校场所与工作场所对接、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对接、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等措施,以期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辛彩平  朱玉良 《职业》2014,(26):31-31
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促进校企对接,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本文提出,校企合作模式、内容以及途径是其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高灵芝  吕红英 《职业》2013,(32):21-21
近几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转型升级,高端高新产业集聚。为了合理利用职校人才资源,进一步促进下沙新区的经济发展,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新路子,10月18日,浙江省教育厅联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举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形势分析暨校企合作对接洽谈会。浙江省教育厅、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领导以及全省10多所职业学校、12家企业的相关领导就校企对接合作发展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共享。  相似文献   

8.
舒玲玲 《职业》2012,(22):105-107
学校与地方产业对接、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学生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三层对接",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标准与归宿。为推动中职教育主动对接企业,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启动仪式暨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近日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沈勤峰 《职业》2017,(14):35-36
本文阐述了学校在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共赢"的校企深度合作,成立中餐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以及课程开发方面的具体运作机制,搭建"校企共赢"合作平台;校企专家联合,开发与产业深度对接的理实一体课程;校企合作共赢,打造"三位一体"高素质课程团队.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开发自动控制实训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启洋 《职业》2011,(23):43-43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零对接,向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笔者仅就校企合作开发基于PLC的自动控制实训设备项目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曾慧 《职业》2022,(1):55-5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人才需求主动对接,可以更好地使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校企双向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药学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蒋祖国  吴凤莲 《职业》2011,(9):77-78
加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孙常强  贾永红 《职业》2011,(24):48-49
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新生产技术、先进生产理念广泛运用于交通生产一线,这对交通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零对接"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立足交通企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融入交通市场寻求发展已成为交通职业院校探寻校企合作的新方向,寻找交通校企文化对接点,力求校企文化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4.
刘兴元 《职业》2016,(9):21-2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研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本文以我国公办重点职业院校之一的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为例,介绍了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职业岗位对接的具体做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谢庆彦 《职业》2015,(9):44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水平和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合作使双方受益,有效地解决了人才与企业的对接问题。但是,我国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我国校企合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车希海 《职业》2016,(21):23-24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一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深化,有利于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师资建设与“多师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总结了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新型学徒制研究与实施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喜民 《职业》2014,(17):22-22
日前,荆门技师学院在建校30周年之际,举办了校校、校企对接签约授牌仪式暨30周年办学成果展示会,同时承办了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湖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建平出席并讲话,荆门市政府副市长柯昌军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毋庸置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和思考中不断总结,探索出适应不同行业和职业岗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估价与营销专业在与上海同策公司的合作中,坚持立足校企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校内外岗位实践机会,专业对接行业,实现了深度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19.
技工院校历来以培养技能人才为职责,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办学方向.本文阐述了从"课堂"到"车间"、变"顶岗实习"为"轮岗实习"、以真实产品代替模拟课题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实境提高专业技艺、培育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与IT领域的行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试图通过对二者对接的意义、价值及现状的研究分析,探索二者对接的内容、模式和方法,构建职业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品牌建设方案,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