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解释学的视角考察学术思潮的兴起,不难发现:一个学术局面的形成是与其所处时代和自身理论的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宋明理学也值得在这一理论维度中探究。唐宋之际社会急遽变化,儒学作为一种具有担当意识的思想形态,自觉地探寻时代精神,至宋而兴,形成了颇具自身理论特点和时代特点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的复兴,是在疑经精神和学术多元趋势下的儒学再造。在从儒学至理学转换过程中表现出了其自身的兼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以及儒学在学术思潮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其自身的规律性以及与其所处时代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清初理学与宋明理学相比已具有多方面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理气论上,清代理学更强调理气无先后, 把气提升到与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心性论上,认为气质是人性的重要来源,要求从气质上观性而不是像程朱理学那样从天理上观性;格致论上,强调格“事”、“物”之理,将儒家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建立在“事理”之上。  相似文献   

3.
宋明理学在儒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儒、道、佛"三教的融合与会通。学界曾对宋明理学中理气关系、心理关系、心性关系以及知行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普遍探讨和争论。从和谐的视角来看,过去人们简单地批判"理本论"而肯定"气本论"的观点,以及片面地评价"心本论"、"知行观"的做法都是较为偏颇的。宋明理学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中华和谐思想:一是"理本论"、"心本论"和"气本论"三大学派从哲学本体论上深刻论证了宇宙和谐和天人和谐的思想;二是以心性论为重点深化了儒家的心性本体和心性修养的思想,为自我和谐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以知行关系为主线,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知与行的内在和谐统一与人际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孟子重视心的作用,在承认四体与四心一样与生俱来的前提下,强调只有四心才是人性的具体内容,由此推出了性善说,并且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方式与天合一。孟子的这一做法彰显了儒家一贯坚持的通过道德践履与天合一的具体途径,同时引领了宋明理学的价值旨趣和理论格局:第一,孟子推崇的四心被宋明理学奉为宇宙本原。第二,孟子对心的重视与宋明理学的道德践履密切相关。第三,孟子四心与四体并举在宋明理学那里发展为双重人性论。  相似文献   

5.
宋明理学具有向性情逼近的切实需要,从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之域的路径:理学文本的包容性、活脱性和开放性,使其走向了美学文本;宋明理学关于境界、品格、生生之德的论述具有浓郁的审美情调;宋明理学特别是心学对心与物的讲述,透出了由善而美的意义和韵味;白沙之学与阳明心学乃儒家以"乐"为中心的内圣之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田勤耘 《南都学坛》2007,27(2):36-39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形态。它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长达六七百年之久,支配着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的发展。由于它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极具思辨性的理论体系,把先前儒家所提出的伦理纲常上升到宇宙本体论的高度,从而强化了爱国主义,反映了时代的共同价值取向,提升了中华民族对于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正是这些承担并体现了形成与发展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锤炼和塑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先秦至唐,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分散性的关注后,宋明理学逐渐构建起了四书学体系。宋明理学四书学目的就是为了与儒家道统谱系相对应,实现对道统的体认,就是为了充分挖掘《四书》原典中的思想资源使道统解释更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性,就是立一内圣外王之道统,最终以确立宋儒继承道统的正当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后期文坛巨匠王世贞在倡导文学复古运动的同时,还对当时的儒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凭借渊博的学识,王世贞积极探寻儒家经典本源,指出了宋儒在解经、证史时所存在的种种“支离割强”之处,并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弊端及理学家文艺观念进行了直率的批评,呈现出回归孔孟原始儒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是新儒学,仁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的这一特征——既是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又是创新:如果说宋明理学家对仁的重视秉持了孔孟的思想旨趣的话,那么,对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诠释则体现了有别于孔孟的新认识。在对仁的诠释和论证中,宋明理学家一面强调仁与爱密切相关,一面将仁界定为"爱之理",在爱、恕、公的相互作用中臻于仁的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同时强调仁之一体中的差等和厚薄,最终将基于宇宙秩序的一体而等差贯彻到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10.
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是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途径之一。宋明理学道德人格内涵与道德人格的塑造方法为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宋明理学以理欲之辨树立社会的普遍道德法则,为现代人格培养树立了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宋明理学所倡导的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相结合、“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融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路径无疑也是现代道德人格培养所经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从道学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出发,追溯道学的源流,并通过道学与佛道二教的关联,以及道学与新学、蜀学和心学等其它新儒家学派的关系两个视角,探讨道学被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统治意识形态的经过和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基调,主要表现为中国美学家们从现实的生存体验和个体感性生命的视角去思考美学问题,这种立足现实生存的美学理论在人生体验、生活改造和生命安顿这几个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以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现代新儒家美学源于地理疏离、情感疏离和文化疏离;作为体验之学,审美是对人生意义普遍性的发现;作为生命安顿,审美是对工具主义方法论的超越;由"感"而"信"则彰显了儒学的超越向度。现代新儒家以审美来重塑中国人的生活品格和精神世界,体现了现代中国美学精神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时代精神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纽带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强调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以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这个时代的功利性语境为大众期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也为学术期刊的世俗化提供了契机。大众期刊的有序发展 ,能引导人民健康的生活情调。学术期刊应克服伪学术的功利化的倾向 ,创造良性的学术环境 ,重建时代精神的意义场 ,开启真正的学术的维度 ,发挥出对政府决策和世道人心的深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宋代理学是宋词雅化的重要哲学背景,理学精神着眼于人生存境界的提升,时社会文化心理和士大夫人格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宋词中崇高境界、和乐境界和醇厚境界的开创受到了"养浩然之气"、"寻孔颜乐处"和"民胞物与"等理学思想的影响.这三种境界的开创改变了词轻艳浮薄的单一风格,加深了词的思想内涵,极大地提高了词品.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时代精神关系密切,互相成就,大学则是时代的理智良心。与两个世纪之前的乐观主义不同,包括海德格尔在内的绝大多数思想家惯于以“黑暗”和“虚无主义”来界定当今时代精神的实质,而福柯则认为没有必要过分夸大现时代的特殊性。这些或悲观或客观的反思实际上表明西方巨大的精神危机已经为一个新时代做好了准备。时代精神危机的根源首先在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观念已经固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民主本身是社会政治的机制,而不是教育和时代精神的理念,它对无原则平等的诉求忽视了个体差异,以数量取代质量从而抹平了时代精神的高贵性。这种“多数原则”只能走向价值中立的技术化,忽视品质的现代教育变成了流水线加工厂,技术而非德性成了新的信仰,最终导致“无思”甚至教育、历史、哲学的“死亡”。当今教育思想批判无意于“抹黑”时代,也不卖弄廉价的悲情,而应面对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找到恰当的出路,让新的可能性开始呈现出来,毕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世界性范围内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7.
南宋陈淳的《北溪字义》是解读理学、尤其是朱子思想的重要文本,也是东亚最早的哲学辞典。《北溪字义》首次建构了一个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整的逻辑结构,同时还自觉地将诠释方法作为它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溪字义》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在结构上也有精心的安排。其卷上为内圣之学,包括心性论和道德论(或功夫论);卷下为外王之学,包括理本论、教化论和异端批判。《北溪字义》还探讨了范畴关系的诠释方法:"字义"的界分与脉络———范畴的界限与联系,"字义"的竖观、横观与交错言之———范畴的纵横交错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宋代真理学,实由物理之学、义理之学和性理之学三大部分为构件.宋代学者,于此三大构件或有所偏重,而不少名家往往对三者都加以探索并卓有创获.然而,从宋元明清以来,学术界存在一种将宋代真理学缩小化的运动,各有取舍,不仅排出了物理之学,而且剔出了大批探索三理富有成绩的伟大学者,往往只剩下程朱理学及其抗辩派,遂使宋代理学面貌严重不全、失真.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试图纠正这一偏失,努力发覆,从"理学"扩展到"宋学",迈出可贵的第一步.现在,需要突破这些局限,从"宋学"再拓展到"真理学",已到迈出第二步的时候了.只有全面复原匡失,建立符合宋代实际的理学体系,才能展开科学的研究,得其真蕴奥义.  相似文献   

19.
泰山学派由泰山书院主持、弟子及其支持赞助者构成。泰山学派的缔结依托于五代及宋初山东地区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石介等人的积极联络。泰山学派表现出了干政、独立、结党、排佛老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