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深刻认识南疆三地州的特殊区情,坚持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来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立、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塑造、培育农民主体,维护、实现农民主体的利益,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阶段扶贫开发相结合;整合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南疆三地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认为"新农村"的"新"体现在目标新、方针新、举措新、方法新、理念新.新农村建设从当前看,要搞好规划,从广大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长远看,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此外,建设新农村,要防止几种偏向,以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推广有助于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当前,广西农业科技推广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创新人才缺乏;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者脱节,造成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畅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加强广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应树立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观,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与科技推广的自觉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坚持以农民为本;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科技储备;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关键在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人",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为了农民的一切、为了一切农民的原则,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当前,"人"的素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启动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农村妇女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区的繁荣。广西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广西农村妇女的素质,把她们培养成为新型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为广西农民实现全面小康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把社会和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1〕可见,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实现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些对促进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必要的,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农民民主权利是其建设起点。由于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客观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以教育和引导,提高农民的民主素养;以法制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以组织化程度提高,增强农民话语权;以信息化为契机,创新民主的实现形式。以此来实现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但是,在实践运用中也日渐暴露出农民自治能力不足与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严重流失等问题。由此,我国高职院校获得了以培训返乡农民工为契机、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机遇。高职院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策略在于:办学理念的拓展,专门机构的组建,双向互动式的介入,新型农民的培养,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参与。  相似文献   

10.
杜立芳 《兰州学刊》2009,(10):72-7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二十一世纪初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以农民为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归宿。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重要意义,最后探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为本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孙忠 《天府新论》2006,(Z1):78-7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全国各地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四川省大竹县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科技普及化;积极引导,实现投入多元化;强化统筹,实现支持最大化,实现了农民致富愿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2.
陈威 《理论界》2009,(3):54-55
我国政府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战略决策.它不同于以往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政府与农民之间在更高程度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要求我国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要求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并在新农村建设中转变成为新型农民.做到这些的政治基础就在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并进一步践行宪政.宪政能够维护政府与农民的新型关系,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认为,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基础,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保护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前进一年来,在省委和各级党委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朝着即定目标前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突出反映在: 以培养新型的农民为目的,全面加强教育和培训。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造就一代新型的农民,才能使新农村建设一年胜过一年,创造出新的业绩。为此,各级党委着重从三个方面来抓:一是以开展社教为契机,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进一步把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起来。今年全省40.2%的村,开展第一期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由于工作中始终坚持正面教  相似文献   

1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于县情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业化思维抓农业、改革创新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突出抓好"引水入肇"工程和绿色生态肇州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农民等重点工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主体,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官员的“形象工程”;增进农民的福祉,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害民工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专家学者的“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需要有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在这个方面,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农村建设时有过许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建设新农村,需要对农村的基层组织进行创新,以保证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者,领导者应发挥其关键的主导作用。因此,领导者必须善于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善于引导、组织并服务于农村的生产发展,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统筹规划,做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引导和组织工作,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同时,还必须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坚持量力而行,防止“刮风”;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坚持搞好试点,逐渐推广;在抓农村生产发展的同时,还要抓农村社会稳定,正确调解和处理农村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重要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新农村,能否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其次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当前,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而使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乡风文明化、乡村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为例,家族传统教育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体现在:形成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规范村民的道德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秩序规范的基础;增强家族凝聚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各地掀起了新农村建设高潮.由于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总体要求,各地在试点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政府角色地位不准确,成了主体,欠缺了真正主体--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突破起点,坚持"新教育、新农民、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明确阶段目标,分步实施,走"新农民、新农村"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吉法 《理论界》2006,(9):22-23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从一定程度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扎实帮助农民解决好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